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行游记(青海西宁青海湖旅游区黄南海南4日自助游) |
[游记]西行游记(青海西宁青海湖旅游区黄南海南4日自助游) |
2007-07-13 |
西行游记 西行游记 2006年立秋的那天,我和同事登上了飞往青海的飞机。这次暑假计划的旅游行程,第一站是有着万山之宗、万水之源美誉的青海省。 电影《如果 爱》中,爱情是孙纳(周迅饰)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具,为了追求她渴望的成功,可以毫不迟疑地放弃。不过,她也有关于爱情的梦想,出现在导演聂文(张学友饰)一直向往拍摄的故事中,在青海。“他总是把地点记错。……(青海)那里才有盐湖和草原”,孙纳说。 (一)日月山的见证 8月8日早晨,西宁的司机郭师傅按照约定的时间到酒店来接我们。经过一番讨论,商定好在青海三天的行程后,郭师傅把汽车开到一家大型超市,我们买了几箱矿泉水和一些食品、水果,以备不时之需后,车子出发了。 天气晴好,阳光和煦地照耀着西宁,这个城市,8月的天气与哈尔滨的差不多,感觉很舒适。打开车窗,让清风吹拂进来,微凉的,沁人心肺。汽车驶出了西倒高速公路收费站,穿过公路两旁种植的树木,一路上呈现的是生机盎然的农田村舍景色。田畴规整,不同种类的庄稼生长的颜色深浅错落有致,明媚的阳光跳跃在整齐的麦田上。 铁路路轨不时地出现在汽车右侧的大地上,时隐时现。这是青藏铁路,它从西宁出发,翻越祁连山,跨过柴达木,穿行于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终点到达西藏的拉萨。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从2001年夏天开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历经5年完成,说是“中华民族工程科技史上又一伟大创举”并不为过。今年7月1日铁路首开,一时间“洛阳纸贵”,很多城市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青藏铁路承载了多少人对西藏的梦想! 郭师傅话语不多,有些沉闷,但总能够提醒被我们忽略的景色。不知不觉中,车窗外变换了另外一种景色:起势不是很高的连绵山脉、开满鲜花的草原和像洒落在绿色锦缎上的黑白珍珠似的成群牛羊。 车行了一个多小时,前方山坡上出现了两个遥相呼应的亭子,被公路分隔在路两边,石块砌成的围栏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经幡。郭师傅说:“日月山到了。”我和同事跳下车,穿过公路,买了门票,拾阶而上。刚跑了几个台阶,突然感觉有些气喘,想起这是在高原地区,两个人放慢了脚步。亭子有些破旧,日晒雨淋,风蚀雷侵,颜色也褪的暗淡了。亭子是琉璃瓦顶,飞檐彩雕衬花岗石底座和围栏,在群山的烘托下,有些苍凉。 日月山属祁连山系,海拔3500多米,山势成西北—东南走向,自古是内陆连接边塞的关隘要道。相传,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中路过此山,东望故园路漫漫,不禁拿出唐王赠与的日月宝镜,长安的繁荣景象和父母的音容笑貌顿现眼前,但申明大义的公主想到唐王的重托及和亲的大任,毅然弃宝镜于赤岭,继续西进。从此,赤岭改名叫日月山。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中国历史上,汉朝首创和亲外交,著名的有"昭君出塞",到了唐代犹胜。唐人陈陶《陇西行》中"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的诗作,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统治者喜欢嫁女和藩。但是,国家安危托妇人,妇人一生托何人?很多嫁到西域的女人,结局并不是很完美,有的甚至祸起萧墙,把生命搭了进去。即使命运很好,在金阁玉楼里养尊处优地生活,也许也要一生站站噤噤,唯恐政治上有风雨突变,殃及自身。对于文成公主个体而言,被迫嫁去和蕃的人生是否真的幸福?……她的那次旅行,可比不得当代妇女所心所愿的旅行来得轻松。唐蕃国道上的日月山,想必见证了当年公主经青海入藏的复杂情怀。 文成公主对镜思乡,泪流成河,河水由东向西流淌,叫倒淌河。倒淌河畔有一小镇,名叫倒淌河镇,据说,那里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民民风淳朴,过往的行人和旅游者大都选择在这里歇息、停留。 山上的风有些大。站在围栏边向四周望,天高云低,群山起伏。公路上,停靠着一辆辆汽车,有游人陆陆续续地上车下车,不时地有车开走,又有车驶来。此时此地,视野开阔、山风清爽,感受更多的是身心投入到大自然中的轻松和惬意,又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文成公主多少呢! (二)滴落人间的眼泪——青海湖 汽车驶离了日月山,继续沿着曲折的公路向西行。公路两侧,不时有一垄垄金黄色的油菜花跃入眼帘,美得令人眩目。不多时,在汽车右侧远处的大地上,赫然呈现一条湛蓝色的缎带,在天际处与浅蓝色的天空交接。“青海湖!”,同事喊起来,“真美,像一幅画!”。郭师傅平静地点点头,他见多了像我们这样激动的游人。 青海湖越来越近了,在飘着云朵的天空下,那湛蓝色的带子逐渐加宽。我和同事,侧着头,望着远处纯净的湖水,希望自己就是一条鱼,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弋。 “湖里有鱼吗?”,我问郭师傅。 “有,叫湟鱼,味道特别鲜美,”郭师傅边开车边说,“不过,现在禁止捕捞了。环境恶化,湟鱼数量大大减少了”。 “这么咸的湖水里竟然有鱼类生长,真是很神奇。”要知道,青海湖的含盐量很高,已接近12‰,而且碱度也很高。 “湟鱼的身体裸露没有鳞片,可以不受阻挡地把体内多余的盐、碱排出体外。湟鱼不是在湖中产仔。” “就像海龟,溯海洄游到出生地,在那里生殖后代”。 “对。在青海湖长大的湟鱼,成年后要回游到淡水河里产卵,鱼卵生长成幼鱼,再游到青海湖里。” “真是一个奇妙的旅行,”我们不禁赞叹到。 “不过,现在整个青藏高原地区暖干化趋势加剧,很多向青海湖流的河水都断流了,”郭师傅惋惜地说。 “真可惜。政府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总有一天,子孙后代也许就看不到了!”……三个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到了”,车子在一个叫“151”(这儿离西宁市151公里)的地方停下来,大家下了车,向远处的青海湖眺望。“大家都说,青海湖是滴落人间的一颗眼泪,”郭师傅笑着说。我们也都笑了。“不是说,青海湖是西王母娘娘的梳妆镜,什么时候又变成泪珠了?”“好大的一颗眼泪!”、“谁的?这么大”、“哪位神仙的?”我和同事互相打趣。这样晶莹剔透,动人心扉,神话中的哪位仙子、仙女滴落的这颗泪珠? 在“151”匆匆地吃了顿简单的午饭,买了门票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走向了青海湖。 青海湖以浩瀚、秀丽、神奇,被誉为青藏高原的一个璀璨明珠。当真地站在湖边时,不禁被她的博大、旷远、明丽所折服。青海湖太大了,站在岸边,一眼望不到对岸,湖水和天空在远处的交界处泾渭分明,一面是湛蓝的湖水,一面是清淡的天空。阳光轻柔地扑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像纤丝细稠的褶皱。微风轻拂,湖面漾起一道道涟漪。湖水蓝得清澈,蓝得透明,胜过我见过的海水。“这不就是海吗”,我们大声地呼喊着。 脱了鞋袜,光着脚在岸边玩了一会儿水,感觉湖水有点凉。 重新上路后不久,车子在公路靠近青海湖大约50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时间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公路上几乎没有汽车来往,周围很静。公路左侧,是高低起伏的青峦和山上铺泻下来的草原,两处藏式民居和一头低头啃草的牦牛。一个藏人兀自独行着,鲜艳的服饰在青山绿草之间显得很醒目。公路右侧,青海湖沉静着,没有了游人的纷扰,此时的青海湖神秘、旷达,仿佛还涌动着人们无法估量的、坚毅的巨大力量。湖边石头地上,堆着一些石堆,石头很整齐地摞着,大约有一米高;旁边,竖立着一种旗帜,各种颜色的经幡捆扎成串,用木棍和绳子挑起来。这就是嘛呢堆和嘛呢旗?我在书上看到过,据说,牧民们路过这些地方,都要特地下马进行致意,同时顺时针转一圈。藏族全民信教,不管属于什么流派:一个有信仰的人是充实快乐的人,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充实快乐的民族。尽管对于他们和他们的信仰,我理解得有些肤浅。 四周静极了。公路上,郭师傅站在路边,抬头眺望着前面的青海湖。空气里仿佛没有一丝纤尘,落日的余晖给青海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辉。仿佛脱离了尘世,青海湖,此时,“消隐了我的忧愁,消隐了我的欢快”。 …… 太阳渐渐西落了,在暮天里,把她的光辉完全撒落下来。大地熔金,周围寂静地宛如原始森林深处。车子离开了青海湖,悄然行驶在前往鸟岛的路上——我们计划明天赶早去鸟岛。一路上,大家很少说话,都沉醉在“驱车向古原,夕阳无限好”的美景中。 当黑夜完全袭来的时候,我们到了鸟岛。岛上路灯稀少,游人不多,很冷清的样子。下了车,不禁一阵寒噤,随着夜晚的到来,天也冷了很多,但空气也比白天更清爽了。我贪婪地饱吸着青海湖鸟岛夜晚的空气。一路上的湖光山色,即养眼又润心,又住宿到这样一个安静、舒心的小岛上,今晚一定会有好梦纷沓而来。抬头看看夜空中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仿佛在向我们微笑。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据青海省省会西宁市151公里,故称“西海”,面积445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环湖周长360公里,湖水最深处达39米,平均水深19.15米,炎夏日均气温只有15C。青海湖像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一幅草原、高山湖泊、岛屿相映成趣的绚丽景色。——摘自青海湖景区门票 (三)鸟儿的天空 晨光稀瞑中,我们驱车来到鸟岛停车场。岛上空气疏朗,微微有一些凉。路两边是宽阔平缓的草地,草有些枯萎,远处看起来是赭红色的,草地上有水帻的周围,草长得绿一些,生动地点缀其间,这让我觉得也许是缺水的缘故,这里的草场才长成这样。 这里离景区还有一点距离,汽车只能停在景区门口的停车场上,游人可以乘电瓶车或步行到岛内,这是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之一。趁着等电瓶车的时间,我浏览了一下鸟岛的简介。鸟岛位于青海湖西北隅,有东、西两座小岛,分别叫蛋岛和鸬鹚岛,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的水禽栖息、繁殖地。岛上地势平缓,气候温和,岛边水草丰茂,是各种鸟类栖息的天堂。岛上布满了各种鸟类的巢、窝,特别是在鸟类产卵季节,岛上的鸟蛋数量众多。鸟岛以候鸟为主,主要迁徙于青海湖鸟岛与南亚的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泰国、新加坡等地。每年4、5月份,数万只水鸟飞到这里,在此栖息、繁殖,万鸟翔集、遮天蔽日,蔚为壮观。每年4、5月份是观赏飞鸟的最佳季节。 电瓶车沿岛内的水泥路向东行驶,不一会儿,就到了蛋岛牌子下面。牌子是由四根两长两短树立的圆木,搭一长一短两根圆木构成,上面有蛋岛的中英文字。 我们沿地砖铺成的甬道向里面走。与刚才看到的草场不同,这里的草长得浓密翠绿,几只鸟在甬道上飞来跳去啄食。大约走了一二十分钟,前面出现一个白色的房子,进了门,是一个狭长的暗道,暗道尽头连着一个圆形的地堡,墙上安装了半米高的瞭望窗。我们兴奋地上了几步台阶,趴着窗户,睁大眼睛,向外瞭望。哪里有鸟蛋?——外面,蔚蓝的天空下,是一望无边的草地,草长得足有半米多高,遍地大大小小的鸟蛋和翩翩飞舞的成群鸟儿,我们一只也没有看到。也难怪,现在不是观赏的最好季节。 沿原路返回到电瓶车站,我们又重新坐上车去鸬鹚岛。路边草地上开满了不知名的五颜六色的花儿,以紫色、黄色、白色、蓝色居多,花型大,绒绒的,煞是可爱。草地边上,是湛蓝的青海湖湖水。这条干净的湖边水泥路可到鸬鹚岛,如果时间充裕,沿这条路走走,是很惬意的享受。 鸬鹚岛上开满了紫色球形的花儿。有一巨石突兀嶙峋,矗立在波光粼粼的湖中,几十只鸬鹚飞起飞落在上面。为了将鸬鹚展翅飞向蓝天的画面照好,我们端着相机足足站了快一个小时。 从鸬鹚岛下来,搭乘电瓶车返回,我们遇到了一件令人失望的事情。电瓶车司机,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手里拿了一把短猎枪和一只被打死的野兔。他试图用手中的衣服遮掩,并急急忙忙把枪和野兔塞到司机座位底下。其他工作人员也看到了,没有人说什么。这个人真可恶,监守自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是不是也常常开枪打鸟呢? 这不仅让人想到了2003年的“非典”,席卷中国的SARS疫情,导致几千人感染,三、四百人死亡,据说病毒的出现,与人类食用某种野生动物有关!(还有哪种动物、昆虫没上过人类的餐桌?)如果真是这样,不客气地说,“非典”的灾难,也许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 也许不该这样胡乱联想。但是,由于人们的无知和贪婪,今天的自然界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被破坏到令人忧心的程度!这些破坏,反过来不也在戕害人类自身吗! 但愿鸟儿的天空,不再有枪声响起。但愿人类,能够自尊自爱,承担起对地球家园的责任! (四)茶卡盐湖明如练 从鸟岛出来继续向西行驶,一路上迎送我们的有广阔的草地、神秘的经幡和连绵不断低昂的山脉。 汽车行了大约一个多小时,路两旁草原上的植被渐渐稀疏起来。干枯的土地裸露着,叶子细小的草一团一团地生长着。这景象,让我想起新疆沙漠边缘的草原,那里的草也是茎叶细微,一簇簇点缀着干涸的大地。 青海茶卡盐湖,地处柴达木盆地的东部乌兰县茶卡镇,以盛产“青盐”而著称于世。盐湖东西长十五公里,南北宽九点二公里,面积一百零五平方公里,盐层平均四米,储量四亿五千多万吨。具有开采易,食用价值高的特点。据史料记载,茶卡盐湖已有一千多年的开采历史。1949年组建的茶卡盐厂,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在已初具规模,年综合生产能力80多万吨,成为国家大型制盐企业。 茶卡盐湖的入口实际上就是盐场的大门。汽车到了盐厂,路面变得颠簸起来,汽车扭动着车身摇摇晃晃地往湖边开,车后掀起一阵尘土。路两旁树的叶子被强光照射的有些打蔫,恹恹地提不起精神。偶尔一闪而过的厂房、办公房也是一幅风尘仆仆的样子。 汽车前方,一片苍苍茫茫,炫目的白色盐湖出现在眼前。在阳光的照射下,浩瀚的湖面如同巨大的明镜,放射出银白色的光芒。手中的青海指南上写着,盐湖“有时还会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景象”。 湖边地有些湿软,渗出来的盐如冬天早上的霜薄薄地扑撒在地上。正午的阳光强烈地照在湖面上,刺得人有些睁不开眼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湖心走,身后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越往前走,感觉地越加湿软,踩出来的脚印也越来越深。感觉盐水就要把鞋打湿了,我们停住了脚步。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有“秦山数点似青黛,渭上一条如白练”的佳句,自己词拙,只得套用诗人的比喻,“茶卡苍莽明如练”。 透过清盈的湖水,观赏形状各异、正在生长的栩栩如生的朵朵盐花,是欣赏盐湖的最佳视角之一。这是回哈尔滨后,从一些资料上看到的,当时并不知道。与盐花美丽的邂逅就这样擦肩而过了。 远处,一艘采盐船正在作业。它移动得十分缓慢,差不多像静止在盐湖里。距离有些远,船上的人完全看不到。时间停下来了,僵固在午后阳光照在盐湖上折射出的明亮光影中。 (五)在莲花山中——塔尔寺 从茶卡盐湖出发,沿青海湖往东行驶了4、5个小时,黄昏时分,我们到了目的地——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塔尔寺。 走下车,一阵低沉、浑厚的诵经声传入耳畔,那是塔尔寺的僧侣们在做每日必修的晚课。夕阳镏金,为塔尔寺那些高低错落、恢弘耸峙的殿宇亭楼披上了金色光辉。四周肃穆,只有整齐、肃穆的诵经声回荡在周围。寺前广场上,游人三三两两地踯躅着,偶尔有僧侣从人群中走过,披着暗红色肩帔的身影格外醒目。今晚,我们就住宿在距离塔尔寺百米有余的宗喀宾馆。 第二天黎明,在半梦半醒间隐约听到了从塔尔寺传来的诵经声,比昨晚听到的更加低沉。第一次如此安静地,近距离地聆听僧侣诵经,无语,亦无思。 清晨八点多钟,当阳光慷慨地照耀着塔尔寺时,广场上已经涌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塔尔寺,位于鲁沙尔镇南隅,四周由八座形似八瓣莲花的山峰所环抱,系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极具盛名的佛教胜地。公元1357年,宗喀巴诞生在莲花山中,他成年后便不辞辛苦,远赴西藏学法。宗喀巴在西藏研习经纶,广访明师,遍习经典,最终创立了格鲁派教法体系。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宗喀巴的母亲按儿子的嘱托,在大师降生处砌石修建了一座莲聚宝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高僧仁钦宗哲在莲花山之南修禅堂一间,供僧人们诵经修禅。明万历五年(1577年),又修建了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弥勒佛殿。因先有塔后建寺,被称为塔尔寺。 公元1410年,宗喀巴在拉萨东达孜县境内兴建了格鲁派第一座寺院——噶丹寺,标志着格鲁派的正式创立。因这一派僧侣皆戴黄色僧帽,所以又被称为“黄教”。随着格鲁派的传扬,宗喀巴的弟子在藏区修建了许多重要的寺院: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拉卜楞寺等,宗喀巴成了藏民族的精神导师,据说,其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释迦牟尼。 塔尔寺整个寺院沿平缓的莲花山山坡修建,占地40余万平方米,有52座大型佛殿、经堂,9300余间活佛府邸和僧舍,现有僧侣近700人,盛誉享于全国及东南亚。塔尔寺建筑以藏式为主,糅合汉民族艺术风格,殿宇恢弘,亭楼耸峙,色彩华丽,装饰精美。塔尔寺更是展示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荟萃了藏族人民光彩夺目的艺术结晶,琳琅满目的雕刻艺术、浩瀚的藏文古籍藏书、历代皇帝御赐封诏、玉玺、匾额等,一一承载着塔尔寺悠久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创造…… 在这些文化瑰宝中,尤其珍贵,蜚声海内外的,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青海行知书》写到:到了青海,不去塔尔寺是遗憾;去了塔尔寺,不看“三绝”更遗憾!当然,只走马观花地看看酥油花、壁画和堆绣作品容易,看懂这些艺术作品,了解其历史演变、创作过程以及作品内涵就很难了。 欣赏塔尔寺的“三绝”,绝对是一次艺术上的盛宴。不论是酥油花、壁画还是堆绣,用色大胆、艳丽,冷暖色调相互搭配,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给。艺术取材几乎都与佛教相关,造型上形象逼真,性格鲜明,惟妙惟肖…… 在塔尔寺寺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遇到那些磕等身长头的善男信女,有些是僧人,有些就是普普通通的信徒。他们身下铺一毯子,双手合十,双膝跪地,整个身体匍匐在地,然后站起,合掌,跪下,匍匐,虔诚地磕头。听导游讲,很多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要这样不知疲倦在寺院里磕十万个长头,以向佛顶礼膜拜。他们旁若无人,面目表情平和、专著,我每举起相机拍照,心里都有一丝不安,感觉打扰了他们。 塔尔寺及其艺术博大精深,一上午的游览,只可能了解星星点点的东西。另外,对于我来说,游览塔尔寺也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艺术鉴赏能力甚低,更没有一星半点的佛教知识,所以,尽管请了一位藏族导游,用心地听讲解,到最后也还是懵懵懂懂。尤其是对于塔尔寺艺术“三绝”艺术题材的内涵和深邃道理,那真是一头雾水啊!但是,这并不妨碍塔尔寺及其艺术魅力带给我的强烈震撼,以及,对佛教文明的敬仰。 (六)水印丹霞——坎布拉 去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看丹霞山貌和李家峡水电站,是在西安机场侯机时临时决定的。旅游书中坎布拉李家峡水库的那张照片,深碧的黄河水被红褐色的山岩围绕着——吸引了我。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从地图上看,坎布拉位于青海湖东边,和塔尔寺、西宁还比较紧凑。和同伴商量了一下,原定的最后半天的自由时间就改成了坎布拉半日游。 从塔尔寺出来,已经接近中午了,来不及吃饭,我们立刻驱车前往坎布拉。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汽车到了坎布拉镇。这是一个不大的镇子,但电信局、邮局、饭店、旅店等一应俱全,十字路口马路上,还有几辆三轮摩的停在路旁等生意。 汽车驶上一条狭窄的柏油山路,几个转弯后,一个栅门挡住了我们,门旁边有一岗哨,一解放军战士荷枪站岗。这大概是水库的枢纽地吧,大家猜测着。调转头,汽车一溜烟驶向另外一条山路。 狭窄的山路上,车辆很少,路旁是苍翠的树木,山坡上不时有成片地野花出现在眼前,倏忽一晃而过。打开车窗,外面清凉的空气灌进车来。山路越来越曲折、陡峭,真可谓“五步一转弯,三步一上岭”,风景就在汽车的弯来绕去中变换着。盘山路就象一条黄白色缎带,蜿蜒出没在山岭间。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置身在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中。坎布拉丹霞大多是红褐色,但颜色有深有浅,崖壁上有经年累月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的痕迹。这里的丹霞地貌连绵不断,每座山峰相对孤立,高不过300米,形状多变化。有的如柱状、塔形,敦厚结实,有的似巨人、兽类,栩栩如生,真的是大自然神来之笔造就。 汽车爬上了一座山坡,我陡然看见了书中吸引我的那张照片,清澈温婉的水被丹霞山崖宽厚的臂膀环绕着,崖壁上有不同地质时期留下的特征。这就是1996年修建的李家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建成的大型梯形水电站。从山坡上俯瞰李家峡水电站,感觉很奇特。提到黄河水,第一反应就是浊浪滚滚,而且,从哈尔滨坐南下的火车沿途看到的黄河(或支流),也是浑浊的。然而,在坎布拉看到的黄河水,却是如此清澈透明,像孩子们闪动着的明亮眼睛;如此温婉恬静,像遐思中的天真少女。水边,有几座大型工程机械正在作业。真是一幅绝美的高峡出平湖图画,碧水的柔情与丹霞的壮观、自然形成与人工修建、历史痕迹与现代化工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高原人文、自然景观。 汽车到坎布拉接待处后,不能在往前行了。从接待处到水电站码头,要穿过一条峡谷,路极其恶劣,是一条崎岖不平的石头路。我们的夏利车底盘太低,没法在那样的路上开,要越野、吉普这样的车才行。坎布拉接待处可租的车很少,司机郭师傅帮我们租到一辆吉普车,他沿原路开回,到山下对面码头等我们。 吉普车很破旧,开起来发动机发出的声音像拖拉机,喇叭响不响我不知道——峡谷中没有其他车和人,根本不用按喇叭,吉普车其他每个部件都在响。路上的石砾将吉普车颠得上下跳跃,感觉车子随时都有可能“哗啦”散架。好在司机驾驶技术还行,对路也熟悉,人也不错,说一口十分蹩脚的普通话,但还是热心地指点丹霞山峰,告诉你这叫什么,那像什么。反正我没听懂几句,但极认真地观赏他指给的景色。峡谷两旁都是形体陡峭、形态不一的丹霞山峰。我们在河谷中停了几次下来照相,照完后,又反复地检查、重照,他很有耐心地在一旁等。 吉普车颠簸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不远处我们看到两座陡直巨大的丹崖之间,夹一处碧波荡漾的水,有几艘快艇湾在水边。这就是所说的码头了。我们远远地跳下车,选好角度连连地按下快门,然后,兴奋地跑到那里。 当快艇穿梭在水里,掀起一阵阵波浪,我看到丹霞映在水中的倒影,随着碧波起伏荡漾。抬头看看蔚蓝色的天空,极高极远…… 从8月8日-11日,我们在青海逗留了三天。目光掠过青海省地图,这片神奇、壮丽的土地,从未如此强烈地令我痴迷、神往。 青海由青南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组成,具有复杂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我们的三天游程,都是在东部季风区,围绕着青海湖。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主编单之蔷先生,生动形象地描绘过青海的三面孔:“就大尺度的自然区域而言,整个中国可以分为三大区域:内蒙古和新疆所在的西北干旱区,东部诸省市所在的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区”,青海的独特之处在于“她是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缩影,在一省之内有三区,这是中国其他省区所不具有的”。 抛开这些专业的地理知识,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黄河河源,高不可及、神话史诗般的昆仑山,苍凉壮美、生机勃勃的可可西里,沙漠、戈壁、雅丹、胡杨等多种景观融合的柴达木盆地以及碧波荡漾、浩淼如海的青海湖,丹飞霞映的河湟谷地……更主要的,还有与青海血脉相连、生机盎然的各民族,所有这一切,感动人心! 因此,用电影《如果 爱》中有关青海的只言片语,作为青海游记的开篇,未免有些肤浅了些。 jasmineff |
原始链接:http://jasmineff.izyizy.com/travel_notes/25390.html |
转自:7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