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6月27日 同仁隆务大寺,上下吾屯寺,夏河... |
[游记]6月27日 同仁隆务大寺,上下吾屯寺,夏河... |
2007-08-08 ctrip.com |
早八点,昨天联系的出租车司机便来旅馆接我们,包车游玩同仁再到夏河的价格是180元,和网上先前看到的170元差不离。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十五世纪开始,发祥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畔的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等藏、土聚居村。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会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到,都为其它藏区所少见,故被喻为“藏族画家之乡”,而同仁地区在藏语里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隆务镇老城区建筑古朴自然、谐调,各式古老宅居自河岸开始,漫过一级台地,与二级台地上的隆务大寺融为一体,古城风韵十分浓厚。在宽阔的一级台地古建筑群中,有醒目的二郎庙、圆通寺、清真寺点缀其中,构成重要的视交点,具有完整的古城风貌。隆务寺、圆通寺、清真寺藏、汉、回三个不同民族的寺院依地势高低座落在同一条街上,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为罕见,形成了名城老城区一道独特的景观。这些建筑布局自然,装饰简朴,依据地形高低错落有致,形成青藏高原特有的建筑风格,在各式民族服饰烘托下,充溢着深郁的乡土气息。回头望去,高大乔木穿插其中,将一片古城装点得虚虚实实,极富情趣。可能因为时间尚早,隆务大寺好多殿堂的门都紧闭着,因此我们也没有花18元买门票,而是在宁静的寺庙里随性地转悠。偶尔遇到一两个喇嘛,他们脸上的表情也不如塔尔寺里的喇嘛那样狡猾而是充满了淳朴。 隆务寺最早建于元代,属萨迦派(花教),明代皇帝于1622年赐提“西域圣境”的匾额与寺里,清代三世达赖喇嘛在青海弘扬格鲁派教法,隆务寺改宗格鲁派。寺庙庞大,一半建在山谷平地中,一半依山而建,有些佛殿的装饰可说金碧辉煌,满墙的重彩壁画。就这样在无人讲解的情况下我们也都在寺内转了近1个小时,足下所到之处随时可见该艺术之魅力的无穷深厚:从充满印度、尼泊尔风格的壁画、卷轴画即藏语唐卡之色彩绚丽,到泥塑、木雕的手法粗放古朴、生动传神,还有刺绣、减堆之堆绣艺术的精湛工艺,无不让人震撼,体会到雄浑、博大之感。 9:40司机开始用手机催促,我们便踱步出院赶往下一目的地---吾屯上下寺。同仁县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一到吾屯上下寺你就更能切身感受到充满神秘色彩的唐卡、堆绣、雕塑之“热贡艺术”。 当天吾屯上寺格外热闹,全村妇女都聚集在此,我看着她们一次次地在背篓里装上泥土,然后往上面的寺院走很是好奇。我们并不知晓其间的原由,后问一喇嘛才知道她们是在造“辩经寺”(辩经是西藏宗教信徒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恰巴·却吉僧格是“辩经”首创者,学习显密经论时,他提出要弟子先学习辩理,然后学习因明、中观、般若、俱舍、律论等五部大论,实行问答的形式,一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另一人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声音宏亮,以拍掌加强语气,这样使弟子进步快,理解深,掌握知识多。辩论者双方的三要素:智慧具足、心机熟练、经籍通晓。辩论四根本:主张、见解、戒禁和我论。辩论三过失:内容过失、思维过失和语言过失。)接着又见她们背着经书绕寺一周,一边还要转经筒。喇嘛再次告诉我们她们等会还要绕田地一周,那预示着来年的农田能长得极其旺盛。我还见好些妇女会抓上一种学名为“白鼠”的香草植物,点燃后扔到炉内,听说是为了许下的心愿能够显灵。如果真是那样,我是不是也要烧上一把呢? 其实同仁还有很多不错的景点:如坎不拉森林公园,李家峡水电站,仙女湖,麦秀原始森林等,要不是赶时间真值得多住几天,好好玩一玩呢!从同仁到夏河的路是相当难开的石子路,我们的司机一路没有任何抱怨,只是按我们的需求不停地播放着藏歌—“姑娘走过的地方”。那歌陪伴着我们坐在晃晃悠悠的车厢里,让旅途的倦意了无踪影。 车到夏河已经快下午1点了,Adam说要请司机一起用餐。好在夏河主干道虽然不长却总能找到一两家汉餐馆。我们在一家名为“春宏”的吃了娃娃菜,番茄炒蛋,宫保鸡丁,木耳肉片,味道真的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饭毕,我们在事先预定的夏河党校招待所(20元一个床位)卸下行李,继续朝拉卜楞寺前行。 甘肃夏河与拉萨、德格一起,组成了藏区三大古文化中心,素有“第二西藏”和“东方梵蒂冈”之誉。随处可见的经幡和转经人,无处不在的酥油茶和艳丽藏袍,隐约的藏传佛教寺庙和袅袅梵音……偌大的拉卜楞寺坐落在山谷里,金碧辉煌的建筑洋溢着庄严圣洁的气息,走入山谷,便有了超凡脱俗的宁静。我们到达时为下午1:20,看门的喇嘛说要2点才开门。于是我便慢无目的地在偌大的寺院内到处走走看看。 初见拉卜楞寺,我不禁眼前为之一亮,颇有惊艳之感。藏式布局,建筑形式多为藏式,汉地宫殿式和藏汉混式。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拉卜楞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视觉冲击力特别强,整个建筑群有石木和土木两种墙体结构,所有经堂和佛殿用青色石英岩砌成厚墙,色调素洁,质朴大方,故有“拉卜楞寺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殿顶的四周都有边麻草扎砌而成的棕红色矮墙,既减轻房屋载重量,又显高大美观,极具庄严隆得的宗教气氛。大经堂因其规模盛大而得名,进深11间,宽15间,内呈木结构,有140根巨柱支撑,可容纳3000僧众诵经,经堂陈设、装饰富丽豪华、四壁绘各类佛画并嵌以佛龛书架,柱上悬挂着精美唐卡和幢幡宝盖,顶幕缀以蟒龙缎。大金瓦寺(即弥勒佛殿)是全寺佛殿建筑的典范,带有浓郁的尼泊尔建筑特色,高达10米左右的鎏金弥勒大像为尼泊尔匠人的杰作。庄严肃穆中隐隐透着执着奔放之感。 2点不到阵雨突然袭击拉寺,因为走了若大一圈已经颇感疲乏,于是我便没有随其他游人再次入寺,而是在门口与英俊的喇嘛聊天。呵呵,这样不仅省了40元的门票同时也了解这个学院的历史:拉卜楞寺1709年建造,距今300多年历史,866多平方米,这里有6个学院:哲学(学16年)、医学(13年)、理工科、艺术学院、上学院、下学院,也可以把全寺六大扎仓(学院)称为分别为铁桑浪瓦(闻思)、居麦巴(下续部)、居多巴(上续部)、丁科尔、曼巴、季多(喜金刚)扎仓。寺内的大经院是集体念经的地方,每天都有早课和午课。喇嘛从八九岁就开始读学前班,其初级学僧除学习该院密宗经典外,还要学习用彩砂绘制坛城,并考试音韵、音乐等,中级学僧主要学汉历天文历算、藏文文法和书法艺术,并学习西藏传来的法舞跳法。高级学僧必须遵守三律,防止身语之恶行,并要求掌握汉历天文历算。入学考试是统考,要通过辩经、诵经等。喇嘛一旦考入了就可自由学习和选择老师,同时这里是免学费和书费的,不过超过25岁就不能参加考试了。 铁桑朗瓦扎仓、俗称大经堂,是拉卜楞寺僧人学习显宗的学院,一切规定、律仪、都依照拉萨哲蚌寺郭芒扎仓。学僧主要习究三藏(论藏、律藏、经藏)、三学(戒律、禅定、胜慧)及四大教义(毗婆沙、经部师、唯识师、中观师)。通过师授、背诵和辩论的形式,最终要达到通晓佛学五部大论,即《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学》。分十三级学习这五部经典,一般需要15年时间才能学完。闻思学院设三种学位,即然江巴、尕仁巴和多仁马巴。通常般若部毕业之后的学僧可申请参加然江巴学位考试,每年两次;凡学完俱舍级的学僧均可获得尕仁巴称谓;多仁巴是闻思学院最高学位,其考试非常严格,不仅要求俱舍部毕业,而且要经大法台审查认为德才兼备方可报名,正式考前一个月,由寺主嘉木样大师预考一次,令其背诵五部大论中的《根本论》,合格者方能参加正式考试,考前考僧要设宴五天,邀请本学院六年级以上的学僧及僧友参加,可算考前指导和提示,也促进与学长同窗间的友情。多仁巴候选人凡参加考试而未及格者,终生再无考取的机会,使得每年二个名额更显珍贵。若取得多仁巴学位,便可被派为活佛经师或属寺的经师。他们去世后还可转世,从而形式新的活佛转世系统。 拉寺有正月法会、7月法会和9月法会。正月法会源于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在拉萨举办的祈愿法会,在拉卜楞寺开始于第二世嘉木样活佛久美昂吾(1728—1792年时期,法会自正月初三晚起,到正月十七日止,历时十五天,正月法会的特点是举行一系列活动。 在法会期间,拉卜楞寺的全体僧人,每天要在大经堂诵经六次。第一次叫晚会,第二次叫晨会辩论,第三次叫午时会,第四次叫祈愿会,第五次为晚茶会,第六次为晚辩争会。 正月十三日为晒佛节,也称亮佛节,次会在午前进行,开始时,由拉卜楞寺大法台率领僧众在寺对面山麓举行晒佛仪式,由“花身土地”为前导,边跳边舞,狮虎欢跃,僧众边走边诵经,僧众抬着巨幅的彩绣大佛像——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和宗喀巴大师,每幅像宽十二丈,长三十丈,用有色绸缎剪堆制成。当僧众将佛像在晒佛台展开后,僧众颂赞佛陀功德,念淋浴经,万众肃然,默默念诵,祈祷平安。 正月十四日跳法舞,会于中午时刻在大经堂前广场进行,参加舞蹈在三十人左右,主角为法王及其妃,还有戴面具的鹿和牦牛等。在乐队伴奏下,先将放在场中心的人形符,焚毁投进油锅烧掉,表示把妖魔鬼邪镇住了,最后由大法台率领领舞者和僧众将“多日玛”(用糌粑捏成用以供种施鬼的祭品),送至寺郊焚烧,预祝一年吉祥如意。 正月十五日晚举行“酥油花灯会”,其活动是供展拉卜楞寺六大学院及大小活佛制作的酥油花。正月十五日晚,在大经堂周围各固定的位置上支起木架,在木架上陈列各种制作精美的酥油花,花前供有许多酥油灯,在酥油灯的照耀下酥油花更加艳丽夺目,观看者人山人海接踵摩肩,不到深夜不止。 正月十六日“转香巴”意为转弥勒,这一天僧人们抬着弥勒佛从经堂开始,在乐队伴奏下,绕寺一周,表示释迦牟尼佛五千年教法当有五佛治世。因为弥勒佛在众佛中表未来的,故众多的信徒争相绕寺转“经轮”祈愿未来幸福。 关于正月法会的故事是我事后因兴趣所致从网上google了一下了解到的,感觉很有意思呢! 拉寺还有一个著名的“贡唐宝塔”,贡曲乎丹贝仲美大师建成于1805年,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宝塔造型别致,工艺精巧,在建筑艺术与宗教意义上达到了完美神圣之境界。贡唐宝塔高五层,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塔刹是日、月、星辰;塔瓶有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是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整体建筑集合了藏、汉、印度、尼泊尔四种建筑风格为一体,在阳光映衬下显得格外亮眼。我们去的时候那里正在进行顶部的维修,喇嘛倒也客气不仅开门让我们到里面转了转,还说没能达成我们上塔顶的心愿,让我们到售票处退了10元的门票。遗憾的同时我们发现真正能感悟到拉寺美妙宏伟气势的方式是爬上后山拍摄全景,那里你才能全身心地被拉寺环抱着,山上有长老休息,山下有喇嘛吹奏着法器以此练习经文,山风吹过好不清新啊。 回到了夏河街道上,我发现藏族群众真的很喜欢佩带的各种装饰物:从发饰、项链、耳坠、到嘎吾、手镯、戒指、还有奶钩、劳果、藏刀以及手表等。其中妇女的发饰披佩于分梳的许多碎辩上,常见的都是以银圆、银灯(扣碗状,顶嵌珊瑚)、白螺、珊瑚、腊白、蚌壳等物连缀而成,项链是用珊瑚、翡翠、松耳石等珠宝石贯串而成。嘎吾,一般都是银质的,其形状有圆有方,里面装有佛像、护身符等物,实为小巧玲珑的小佛龛,起护自、装饰的作用。妇女腰间佩带的奶钩、劳果多为白银制作。因为我平时购物就属于理性之人,Adam一个大男人又不喜欢逛街,于是我便为自己省下了不少银子。 晚上的一顿吃得真不怎么样,口味一般就不提了,没想到夏河的晚上会一下子变冷。充充巴了几口饭就急急地回去了。 花费:包车90元,早饭3元,夏河住宿20,面的2元,洗澡2元,晚饭11元,藏耙4元=132元(极力不推荐藏耙) (擦金碗) (请教数学) (贡唐宝塔) (绿色金色)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118287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