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累斯萨拉姆印象 达累斯萨拉姆印象(上) 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热得受不了,气温起码在摄氏35度以上。虽然有从印度洋吹来腥味的海风,但仍然让我们一行人受不了。这里是又热又湿又腥,听说这里的炎热季节才刚刚开始。 下了飞机,到达我们在达市的住处,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经代处招待所,从开有冷气的汽车下来,犹如一下进了火炉。 对这个濒临印度洋。的都市,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城市很大,但是城区的道路,非常的好。高质量的沥青路四车道,从机场一直通往市区,其间有沿着海滨蜿延通向使馆区、别墅成群的巴加莫约路段,也有从跨海大桥上一下子进入市区的摩洛哥大道。在海风的吹拂下,各国的消费品广告,诸如可口可乐、,骆驼香烟、,丰田汽车,在路的两边,醒目地成为一景。 据说,在100多年以前,坦桑尼亚内陆的莫罗戈罗一带,那里的库图人,开始向海边迁移时到此,。他们把这一带叫做“姆兹兹玛村”,有“凉爽”和“健康”之地的意思。 而统治近海那个桑给巴尔岛的,是阿拉伯人,他们的首领是马吉德苏丹,在1857年他让命令部下进驻此地,。他们并大兴土木,修建起了象征王权的豪华宫殿,并由此开始了对东非的控制。马吉德苏丹命名此地为“达累斯萨拉姆”。 1905年,非洲有名的中央铁路,开始从这里向东非洲内陆不断延伸,。其港口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城市飞速扩大,形成了今日的市中心和道路格局。可以这样说,达累斯萨拉姆,这个意为“平安港”的都市,完全是汽车文明的附属延伸:汽车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因此,这个城市就漫无边际的向四面八方扩散这个城市就漫无边际地向四面八方扩散,没有多少规划和限制的概念。究竟它的东西南北是多少距离,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但是,凭我们在采访中在车上奔波的直觉来说,至少也是有纵横二三十公里的空间。别的不说,光是我们去达市郊区的那所著名的大学参观,汽车在校园里开了半个多小时,也才只是走了很小的一部分,可见其校园的广阔。 据陪同我们采访的中国公司的同志介绍,这个国家是我国在非洲的好朋友。我想,公路上应该跑着非常多的中国汽车才对啊!但我的眼中,可以说却很少能够见到中国产的汽车,比如东风车、解放牌。如果能够偶尔发现一辆,大家也会象小孩子那样兴奋半天。 网友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