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丁丁系列游记之梦游埃及-尼罗河畔,时光静止(四) |
[游记]丁丁系列游记之梦游埃及-尼罗河畔,时光静止(四) |
2007-07-16 |
在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罗河是一条严明的界线,东面是人居住的地方,而西岸则属于那些离开人世的人。所以,那些法老的坟墓全部都建在西岸,其中就有著名的帝王谷,里面有许多座法老的坟墓,我们参观了其中比较大的3个,各有各的特色,比如有一个是壁画最精美的,另一个是建在深深山谷中的,要爬上爬下几经曲折才能一探究竟。还有就是唯一的一个女法老,哈齐普苏特女王神庙。怎么说呢,不能说那些法老的坟墓没有特色,可是,看过了自己国内那些或者金壁辉煌,或者古朴雅致的殿堂,这里的东西就只是小意思罢了。 埃及的景点非常有趣,除了法老墓在西岸,其他的大都很突兀地立身于民居之间,据说这是因为埃及96%的国土都是沙漠,而人口又在无限制中急剧膨胀,导致很多地方生存竞争非常激烈,有景点的地方才比较有生机。结果,一旦有新发现的游览点,很多埃及人就跑过去在附近造个房子住下;慢慢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虽然初看有点乱哄哄的,但是还有满有意思的,很有移步换景的感觉。 闻名于世的‘哭泣的门农’就这样隐藏在一片的俗世里。走下游览车的时候还连影子都不见,然而转过一片小店和民居,两座破落而不朽的神像,门农和他的妻子就一左一右现于眼前。据说,每当有大风吹过,神像就会发出呜咽之声;科学地说,那是因为神像的历史实在太久,千年的磨炼,组合神像的石块已经磨损太多,当风急速穿过缝隙,摩擦带来了啸叫;可我,还是更喜欢那种神话般的神像在哭泣的解释。 人神混居的状况在之后的卢克索神庙和卡尔纳克神庙中体现更是经典。这两座神庙原是一体的,可是占地实在太广,长久以来不断有埃及人迁居而来,最后居然把这可能是世界最大的神庙一分为二,成了互不相干的两处!现在的埃及政府正在致力于迁出世代住于神庙中的居民,然后把两地合而为一。能想见这该是个多么困难而艰巨的工程啊! 本就是一体的,所以两处神庙大同小异,那是真正的埃及风格的经典之作。从门口开始,笔直一条大道代表着埃及的母亲河-尼罗;以此为中轴,左右先是各有一个占地数百平方的小广场,7千年前造就的大石柱子依次而立,柱子顶端为莲花造型。靠近中轴的莲花是盛开的,离得稍远些的就是花苞状的。古埃及人以此向伟大的尼罗河表达他们的敬意,感谢尼罗河强大的孕育能力带来了生命。只是,岁月流逝,在历经数次的侵略被占后,太半的石柱都已经被人为或是自然损坏。一如既往的烈日下,我只能眯缝着眼,在脑海中想象神庙全盛时期的壮观。 再过去又是一个大广场,入口站着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妻子。里面密密麻麻竖立着一百多根石柱,代表了古埃及的一百多个民族。高大的石柱上满满地雕画着神像和法老像,配以独特的古埃及文字,据说记载的是古埃及时代人神交流,重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沿着中轴大道向内,左右分别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广场,雕画柱子,法老塑像以及各种神像随处可见。可惜,大部分都已经残缺不全了,连同周围的断壁残垣,在埃及灿烂阳光的照射下,愈加显得荒凉和没落。穿过大广场,尽头处,是两座高耸的方尖碑,同样也是从上到下满满的都是雕刻。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在神庙待上短短的2个小时,因为现在正是伊斯兰教一年一度的斋月,所有的游览点在下午2点就闭门谢客。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可是古埃及人的建筑智慧和独特的审美观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人以为,卢克索不愧为‘露天博物馆’,绝对值得一游!(四) 评论 (0) | |
原始链接:http://annading.blog.sohu.com/24141199.html |
转自:27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