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芙神庙建于两千多年前埃及新王国时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征服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为了争取埃及民心,托勒密王朝继续使用这个依芙神庙,与埃及人共同祭祀太阳神和老鹰神。该神庙有露天广场,供埃及老百姓参加祭祀所用。神庙里原来还有图书馆,藏有大量文献,这些文献写在纸莎草制造的纸上,记载着古埃及人发现和积累的天文、地理、建筑、农耕、风俗习惯和神话传说。5千年前,古埃及人已进入了农业社会并发明了书写,并采用当地的特有植物纸莎草造纸。通过天文观察,他们将一个太阳年分为365天,并划分出月和星期,一天被分为12个白天时和12个夜晚时,小时是最小的时间单位。他们知晓铸铜、掘金、制作珠宝和给石头上釉。他们发明了镐,并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 考-欧姆伯神庙是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托勒密王朝时期建造的庙宇。它完全模仿埃及神庙的建筑风格,只是增加了神的出生房和放置供品的仓库。这里的壁画描绘着托勒密四世供奉老鹰神和老鹰神给这位国王头顶洒圣水的场景。托勒密王朝用信仰埃及神的方法争取埃及民心,以增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这个庙里供奉着爱情神和母亲神,还有埃及最后一位女王克娄巴特拉的壁画。 阿蒙神庙是埃及最大的神庙,它包括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这两座神庙由一条大道相连,像“姊妹庙”一样。 据《埃及》一书记载,卡纳克神庙最早的建筑始建于古王国安特夫二世法老时期(前2118—2069年)。营建工程一直持续到中王国的第十一和第十二王朝。第十一王朝的法老是底比斯(后称卢克索)人,在他的统治下,底比斯逐渐成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城市。底比斯和卡纳克神庙的黄金时期是新王国的第十八和第十九王朝。当时的埃及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它空前繁荣,控制着东方,众多附属国向它进贡。 卡纳克神庙有一个“大多柱厅”,由134根巨型石灰岩石柱组成,排列成16行。每根石柱周长10米,高15米,不包括底座。 一条3公里长的斯芬克司大道把卡尔纳克神庙与卢克索神庙连接起来。卢克索神庙建于新王国,被称为“南方的秘密圣殿”。该神庙的黄金时期是新王国时期举行的“欧佩特”庆典和庆祝法老登基的节庆日。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为阿蒙圣船建造了一个神殿。罗马统治埃及时期,该神庙被当作军营。后来基督教统治时期又被改建成基督教堂。14世纪,阿拉伯帝国统治埃及时期,这里的拉美西斯庭院顶部又建了一座清真寺。所以,现存的卢克索神庙包括古埃及神庙、废弃的基督教堂和正在使用的清真寺三部分。 卢克索神庙门前原有2座方尖碑。1838年法国国王来埃及访问,看到这个神庙的方尖碑,十分喜爱,埃及总督默罕默德·阿里为讨好法王,便将此庙的一个方尖碑作为礼物送给了法国,安放在巴黎协和广场。 该庙矗立着拉美西斯二世巨型石雕像,他头戴上、下埃及的双重王冠,表明埃及结束分裂状态,重新统一。(张利华)(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