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游记(一) 香港有着很多的称谓,远东金融中心、动感之都、购物天堂、东方之珠、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等等,不胜枚举。 也许是名声太大了,香港成了我心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地方;后来不断的有人和我说:“去香港?也就是买买东西,别的没什么意思了!”。我不会反驳,但是我脑袋里思考的是,作为一个在很多方面都十分成功的城市,香港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2006年11月15日 天气 小雨(香港) 下午3点30分,我乘坐国泰航空公司CX134航班准时降落在了香港国际机场。在飞机降落前,看到海面上云山雾绕,就担心香港的天气,万一阴雨连绵,我的行程会不会受到影响。一下飞机,我就感受到了南方特有的潮湿空气,更让我想起了很多因为潮湿闷热带来的不好的记忆-我一直对某些环境有着极为细微的敏感和毫无妥协的厌烦。 说完了天气,再说说如果来香港旅游在机场需要注意的地方。换汇是很方便的,而且没有任何手续费,不像上海(我在上海被迫换了100澳币,收了我50RMB的中间费,Tnnd!);至于要换多少钱,我在香港玩了两天,没有买任何东西,花了大概1400港币。寄存行李是一个很昂贵的行为,一天就要100多块钱。我犹豫的再三,还是决定拎着大箱子去酒店,没办法,我总是这么能干:)我认为在香港机场最重要的是买一张“八达通”卡,因为你一旦拥有,并不是别无所求,而是可以方便的乘坐香港各种交通工具,省去了掏钱和排队的很多烦事。你要付出的是150港币,其中50块的押金,离港的时候退还给你。最后一个问题是怎么离开机场。一般来讲,机场专线(500)和的士的价格我们是无法接受的,我们可以选择的只有双层巴士,到尖沙嘴是40几块。 坐在巴士上,并没有回国的感觉,因为我无法听懂周围的语言,我依然是个“外人”。中国之大,千差万别,连交流都成问题,我很无奈。想起一个笑话,一个美国人找到一个中国朋友说要学习他的语言,学了不久就去和另一个中国人显摆,结果不懂,据说学的是粤语,自己却当中国语。 闲话少说,回到正题。我拉着两个大行李箱,背着书包和电脑包在香港麻油地的一个十字路口转了三圈之后,终于找到了宾馆的方向。号称两星酒店,却并不比招待所强到那里。空间十分狭小,基本上只能躺在床上,因为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这是我住过的最小的房间,当然设备还算齐全,空调,电视,卫生间,一应俱全,据说这叫经济型酒店。但是就350一晚的价格,我却没有体会到任何“经济”的涵义。放下行李,换好衣服就出门了。酒店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位于中心区,所以出门既是街市。但是实际上,香港是个很小的地方,只要你在中心地带,走路就可以到达绝大部分地方,根本不用坐车,这也是省钱的好办法。人多店多是香港街头的主要特点。我出来得时候,天已黑下来了,从街的一头望过去,霓虹闪烁,牌楼林立,什么周大福,周生生,珠宝行此起彼伏,他们已经成为了香港经济繁荣的形象代表和特别的景致。香港人口的密度,世界前列。尤其到了晚上更是川流不息,但是秩序很好,大部分行人都会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指示行走,这里有个原因,香港的马路不是很宽,行人过得时间很短,密度很大,这样就提高了交通效率,而在北京,我发现马路宽的需要眺望,过马路成了长征,这都导致了行人随意穿行。香港的车密度绝对高于北京,道路比北京狭窄,效率却远高于北京,这里的原因在哪里? 走过了弥敦道,在雨中欣赏了维多利亚湾的夜景,走马观花的看了星光大道,雨有点大了,我开始往回走,去找吃的。穿过了几条小巷,发现日本料理在香港很是火爆,好几家都要排队。最后我饿得不行了,随便进了一家牛扒店。一直不知道香港人管牛排叫牛扒,我开始还以为是香港的某种特色中餐。既来之,则安之,点一套再说。服务员上来和我说粤语,不懂,英语回应,她不懂,我说可以说国语,她安之。牛扒的问道还是不错的,价格57块,香港普通的一个人一顿饭钱。不喜欢他们对我这个“外人”的敏感,那眼神和动作,都让我浑身别扭,总感觉我好像不应该闯入他们的世界,尤其作为一个国际性的都市,心态应该更开放和平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