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嘉兴三唱

[游记]嘉兴三唱

2008-05-22    163.com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转]嘉兴三唱

题记:嘉兴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为江南文化发源之地。近现代以来,文化名家大师辈出,如王国维、徐志摩、茅盾、穆旦、丰子恺、陈省身、金庸等,不胜枚举。更有南湖红船,为中共一大会址,中国革命航船扬帆之处。丙戌深秋,欣逢全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之盛,畅游此地,屐痕所至,感慨良多。回津整理笔记,大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憾。草记三章,聊慰游兴。

1 海宁之谜与金庸

没有一个小城有如海宁这样簇拥着如此众多的宫闱秘密。清朝近三百年,从第四个皇帝康熙开始,历雍正、乾隆三朝,生与死的谜团便像幽灵一样跟随着帝王们,经二百四十余年,谜团阴魂不散,一直注入王室子子孙孙的血脉,直到海宁查家出了一个叫查良镛的后人,著就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将这秘密以文学虚构的方式演绎出来,然后电影、电视剧一发不可收拾,枝枝蔓蔓,散布得尽人皆知。

查良镛即金庸,海宁是他的故乡,在这个历史谜团与紫薇花一同飘浮着清幽之气的小城里,他度过了充满幻想的童年和少年。而海宁人至今仍坚信着那些宫闱秘闻、那些民间传说。他们向每一个外乡客人介绍本地风光时总是在暗示着什么:去看庙宫吧,全国没有一座海神庙可以称为“宫”的;去看陈阁老宅吧,猜一猜乾隆六下江南为什么四次驻跸陈家……

海宁有谜,最大为二;一为雍正篡位之谜,二为乾隆身世之谜,这两个谜点,恰恰又与庙宫和陈阁老宅密切相关。还有什么比谜团更吸引人的呢?我看见童年金庸稚嫩的小脚在庙宫前的庆成桥上蹦跳而过。男孩儿的目光落在正殿的重檐歇山顶上。

庙宫是座海神庙。海宁古来海潮为患,为求海神保佑,1730年,雍正皇帝亲拨内帑十万两,命浙江总督李卫日夜督建,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告竣工。建庙不用地方税银而全由皇帝自掏腰包已属鲜见;恨不得一时三刻便要建成,也令人费解;更蹊跷的是,这座海神庙竟敢仿北京紫禁城模样:两座汉白玉辕门石坊跨街而立,下设四柱,上接五楼;庙前一条玉带河,河上石桥俨然金水桥;正殿风格规模又酷似太和殿,这在历代海神庙体制中绝无仅有,是故当地人称“银銮殿”,是故海宁的海神庙不称“庙”而称“宫”。在童年金庸的眼里,庙宫笼罩着一团阴森肃杀之气。这阴气多年之后竟直达他的案头。

我到海宁那一天却艳阳高照。随导游员漫步向庙里走,小姑娘伶牙俐齿,讲起传说来有根有据。说来源于《清宫遗闻·清世宗袭位之异闻》。说康熙死后四皇子为了篡夺皇位,将遗诏“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从而当上了雍正皇帝。登基后,出于巩固帝位的目的,他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十四子。十四子的冤魂滞留宫中不去,扰得新帝寝食难安,几乎精神崩溃。为了“请走”冤魂,雍正便在海宁仿照皇宫建造了海神庙。庙建成后,他对冤魂说:“好兄弟,你别老缠着我了,我给你在海宁建了一座宫殿,你到那去上朝吧。我在京城一天只受一朝,在那里你每天可受两朝(潮)呢。”据说十四子的亡灵果然就不再骚扰雍正了。其实传说漏洞百出。“于”字为“于”,乃新中国简化繁体字功劳;况清帝遗诏,必满汉两种文字,试想那雍正改掉汉字满文如何改得?我问导游员,小姑娘扬手指向海神塑像,说:“看呀,他身穿皇袍,头戴皇冠,却奉着朝笏,这样君不君臣不臣的,不是十四子又是谁?”

我看见少年金庸徘徊于小东门直街堰瓦坝。石板上青苔点点,石阶下流水潺潺。陈阁老宅轿厅黄扉黑框竹扉门,当年显示着“宫傅第”显赫地位,如今漆痕斑驳。直街已经开辟为宰相府第风情街。从木制吊桥上咿咿呀呀走来,过古城宣德门,便来到街上。街两边古民居都打开门做着生意,卖刀的卖药的卖皮影人的,热闹非凡。正目不暇接,不知不觉脚下便弯出一溪绿水,有江南俏女儿纤巧着腰身闪下石阶来,于溪水之上“嘭”地抖开丝绸花衫,涤之淘之,旁若无人。便有无数镜头对准了去,及至行路为之拥塞。忽听楼上一声:“来客啦!”抬头眺望,却见酒幌店招迎风飘舞,“东坡酒楼”、“北宋名菜”,红红黄黄,恰似乱花迷眼,恍恍惚惚,俨然陈家洛与乾隆把酒言欢境地了。

海宁人讲,陈家原姓高,渤海人士,先祖入赘陈家,做了上门女婿,子孙随陈姓,后迁浙江海宁,明清间渐成望族,出官宦,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美誉。乾隆身世之谜也有凭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皇帝原是海宁陈元龙之子。其时雍正还不是皇帝,而皇子之间争嗣已经白热化。康熙立储,不仅要中意儿子更要中意孙子,以求百年基业稳固。雍正便投其所好,偷偷夺了陈家的儿子过来。偏偏这男孩儿又深得康熙宠爱,竟致雍正之后南面称帝,是为乾隆。如此论下来,乾隆还应该姓高。金庸《书剑恩仇录》便引《清宫词》为证:巨族盐官高渤海,异闻百载每传疑。冕旒汉制终难复,曾向安澜驻翠蕤。

隐瞒了惊天秘密的陈元龙一直做到雍正朝的文渊阁大学士,俗称“阁老”。在他的手上,由他曾祖起建的陈家老宅经过两次大规模扩建。如今,这座宰相府第对外开放,终日游人如织,却并无喧哗鼓噪,个个敛声屏气,仿佛整个宅院都被厚重的神秘氤氲包裹着,偶有响动,便会惊破似的。我猜这感觉也曾降临在徘徊于小东门直街堰瓦坝的少年金庸身上。

陈阁老宅中一砖一瓦都印证着乾隆身世之谜。乾隆为陈阁老题写“爱日堂”匾额,爱日,取自汉代辞赋家杨雄《考至》“孝子爱日”;宅内双清草堂乃乾隆为陈阁老夫妇所建,“双清”与“双亲”谐音。如果不是陈元龙之子,为什么以皇帝的身份为臣子建造屋宇?清代大兴文字狱,至乾隆朝登峰造极,“双清”实为大逆,为什么陈家并未获罪?乾隆六下江南四至海宁,有一件大事督办,那便是筑塘治潮。当地人说,乾隆治潮重点在尖山口,那里每当潮来,汹涌波涛直扑上岸二十余里,桑田村舍被潮水淹没,而陈氏祖坟距那里仅五六里。乾隆治潮,目的昭然若揭。乾隆六下江南四至海宁四次驻跸陈家。乾隆四十九年,他最后一次南巡又住在陈家的安澜园。他觉得自己老了,此生不会再南巡了,便作诗感叹:“一溪春水柔,溪阁向曾修。月镜悬檐角,古芸披案头。去来三日驻,新旧五言留。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令一个老人魂牵梦萦的,不是乡情还能是什么?

我不由得想起那位与陈家儿子调了包的格格,如果真有那位格格的话。导游姑娘引我转到后楼。楼下一株罗汉松,树影婆娑,影影绰绰,见二楼一扇朱红木窗正关得紧。导游说,窗内便是那位格格的绣楼,她长到19岁,不曾下得楼来。在陈元龙的子女中,这女孩排行在三,但全家上下不称“三小姐”,却以“九小姐”尊之,据说按雍正的格格们排序。九小姐到了婚嫁年龄,由太后亲自指婚,嫁给邻县一个读书人。这姑爷后来飞黄腾达,阖家搬进京城做大官去了,或许就此骨肉团聚,也未可知。

天下最美的是什么?是谜团。美人久对,终会厌倦;美景久陈,也难免产生审美疲劳。唯有谜团的吸引力历久弥新,越破解不开越令人难以割舍,必欲穷追而后快。哲学家参悟人类进化真谛,天文学家破解宇宙奥秘,都是这个道理。浙江官宦遍地,金庸不写正史;杭州风光旖旎,金庸不作言情。他独独选择了武侠小说初试牛刀,海宁之谜的影响至关重要。《书剑恩仇录》是金庸武侠小说世界的奠基石。这个世界的扑朔迷离、瑰奇恣肆以及文采风华、学养丰厚,都由《书剑恩仇录》奠定了基础。海宁成就了金庸。没有海宁便没有金庸;没有海宁之谜,便没有金庸武侠小说的惊世成就。这看似宿命,却是创作与生活的必然规律。没有一种想象可以不建立在经验上。这倒真真切切是作家的宿命,任何作家也逃不掉的。

2 乌镇的反思

我到乌镇,正值西栅景区居民返迁前夕。古街空无一人,高跟鞋踏上青石板路,敲击出古远与现代的交响,在路两侧刚刚整旧如旧的木门木墙上滑过,飘向古街空荡荡的深处。而过不了多久,这里将不再空荡。每一扇木门都会打开,儿童的歌声、老人的寒暄,夹杂着家家户户饭菜的香味,将让古街苏醒过来,将使古街益寿延年。

乌镇早在7000年前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正式称镇是唐咸通年间,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镇内小河纵横,小桥多姿,清末民初所建水阁木楼鳞次栉比,以浓郁的水乡古镇风貌列居中国十大名镇之一。任何历史风貌区都包含两个主要内涵,或两大重要支撑:一为具有独特历史风貌的建筑群落,另一个,则是与之相匹配的、同样具有独特历史风貌的生活方式。这两个主要内涵、两大重要支撑,缺一不可。就像一株老树,建筑群落是它的树身,生活方式是它的树皮和枝叶。树身轰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要想让老树死去,最省力的方法是剥去它的皮。

我在乌镇,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反思”。乌镇的保护与开发,始于1999年,分3步走。第一步,从1999年至2003年,修复了东大街,正式对游客开放,仅2005年一年就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其中26万外宾,还成功地接待了上海apk会议的多国首脑。2003年至今,修复西栅,是为第二步。就在这第二步欲迈未迈的时候,乌镇人开始反思了。保护历史风貌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历史风貌区持续发展的道路?有一万多乌镇人生活在历史风貌区内。随着居民幸福生活指数的不断提升,新的问题摆在决策者面前:古民居内没有抽水马桶,排污历来靠河,既影响环境又降低生活质量;夏季炎热,老年人过得艰难需要安装空调,但古民居都是木板房,四处漏风,保温效果差,居民要求拆掉木板墙砌砖墙;年轻人向往新生活,许多人买了摩托车,但乌镇多桥,素有“百步一桥”之说,现存古桥三十多座,年轻人呼吁拆掉拱桥换平桥,拆掉石阶桥换成坡桥……每一项来自公众的要求都可能危及历史风貌区的存在。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又不能以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代价。

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向宏,这个乌镇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向来自全国媒体的一百多位文化记者介绍了他们的做法:建新区,保老区,以多种补偿方式迁出古街区居民;古街区改造完成后,在自愿的前提下返迁部分原住民;恢复古街区外部面貌,拆除与历史风貌建筑不协调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不良建筑,迁出6家工厂,将占地重新开垦为稻田;改造古街区古屋内部结构,降低容积率,原来住3户人家的面积改造后只住一户人家,增设了现代厨房、卫生间;提升古街区生活设施水准,自来水入户,直饮水入户,排污管道入户,电线入户,液化气入户,电话入户,宽带入户;引入现代社区管理理念,图书馆、邮局、菜场、药店、茶馆,一应俱全,充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所有古街区由政府规划,市场运作,收回公房,购买私产房,然后统一装修,投资8个亿,工程进行了三年半,终于迎来了居民的返迁期。返迁居民以原住民为主,也吸收了一些古镇保护工程的建设者,还有一些文化人慕名而来,成为乌镇的新居民。所有居民都是承租人。他们向政府申请居住用房和经营用房。申请人必须认同政府保护历史风貌区的条件:临街一律不准安装霓虹灯,古街上不准行驶摩托车,不准在屋后河水中洗涤衣物和洗澡,每人每年要为古镇保护做5天义工,等等。就这样,乌镇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保护发展之路。从此,乌镇不仅仅是给人看的,也是给人住的,并且给居民提供了体面的居住空间。

斜倚水边美人靠,品一杯桐乡杭白菊;微风里传来童子朗读声,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地方,已经走出了文学巨匠茅盾,正在走出一代又一代新人;东栅的林家铺子开张了,蓝印花布折扇、布鞋,来自西栅的作坊,高大的木架,宽阔的晒场,刚染出的蓝印花布在天地之间张扬着民间质朴的幻想;晚霞渐渐在马头墙上暗淡,逢源双桥上的红灯笼亮了,入河而筑的水阁内,看窗上新月一钩,听窗外木船欸乃——真正一等一的枕水江南。

前不久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听温家宝总理做报告。报告中谈到联合国开发署于11月9日在南非发布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展报告通过3个指标确定一个国家人类发展状况:健康与寿命,知识水准,体面的生活。联合国开发署从1990年开始逐年发布这个报告。第一年我国在177个国家中位居108位,而今年我国跃居81位。听得出,总理是欣慰的。体面的生活。在经济学家眼里,是以美元购买力计算人均gdp;而从文化的视角看,它的含义更加繁复与厚重。

转自:http://zjjxlwx.blog.163.com/blog/static/164415142007426113325521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