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日本茶道沿革

[游记]日本茶道沿革

2008-05-22    live.com

初传日本

茶是原产于中国的特产植物,唐代始由中国传入日本,从此茶开始走向世界。唐代主要通过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又称传法大师)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天台宗经典,而且从中国带回茶籽,栽于近江(今日本滋贺县境内)的台麓山地区。最澄是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人,从此揭开了日本植茶的历史序幕。与最澄同期来华的空海和尚(又称弘法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教义,回国后在高野山金刚寺创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大师,并且带回了中国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815年,中国唐宪宗时,中本平安朝嵯峨天皇临朝,空海上了一份《空海奉献表》,其中说道:“……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这是日本最早的饮茶记录。还有一位留唐归来的永忠和尚当815年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兼任两寺的大僧都永忠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非常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

其时日本饮茶之风因和尚们的提倡而兴起,饮用均为草茶,制作和饮用方法和陆羽《茶经》中所记大致一样,是煎茶。嵯峨天皇时宫廷内外饮茶之风日盛,京都有专供宫廷享用的官营茶园,甚至将皇宫内的东北隅也辟为茶园。一些文人学士把盏品茗而歌,开始出现了一些吟茶的诗篇。

到日本平安时期,即中国五代至宋辽之时,在近二百年时间里,中日两国来往减少,茶的传播中断,日本饮茶习俗也随着寺院制度的衰退而衰落。

荣西禅师——日本陆羽

中国南宋时,日本的平安末朝至镰仓初期,日本文化开始进入对中国文化的独立反刍消化时期。公元1187年,日本荣西禅师(1141-1215)第二次到宋朝,在天台山随虚庵大师潜心学禅,同时学习了有关茶树、茶具、点茶方法的知识,50岁时回国时不仅带去许多佛经、茶种、茶籽,而且带去了陆羽《茶经》手抄本,这是《茶经》第一次飞越国界传到日本。日本人一向以《茶经》传至日本为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的起始年,1991年日本茶界人士特举行“中国茶文化交流八百周年”以资纪念。荣西归国后,把茶种播植在筑前背振山(今佐贺县神崎郡),1195年又移植到建有圣福寺的博多地区,这是宋茶东传日本培养成功之始。十几年后他将精心培育的茶种赠给京部的明惠上人(即高辨,1173-1232),明惠将此茶广植于拇尾的山中,后又推广到宇治、伊势、骏河、川越等地,以拇尾为中心,这些地区后来分别成为享誉日本的宇治茶、伊势茶、狭山茶等名茶的产地。由于荣西、明惠的开创之功,被誉为日本茶业的“中兴之祖”。荣西圆寂后约二十年,圣一国师(即弁圆,京都东福寺开山祖师)又从南宋带回茶种,栽于骏河国美和村,后发展成为今约占日本全国茶产量之半的静冈茶。

荣西禅师在日本第一个真正吃透中国古代茶文化精髓,并有机地与日本民情风俗相结合创造出有特色的日本茶文化。在他逝世前一年(1214),以“茶为后代之仙药,人伦延年之妙术”两句为序言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是日本第一部茶学专著,将中国唐代的文明茶道进行革新,为日本饮茶习俗奠定了基础。书成不久,镰仓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实朝饮酒过量,荣西献茶一盏,献书一本,即《吃茶养生记》。将军好后,饮茶更加受到日本社会的重视,日益普及、提高,荣西被称为日本陆羽、日本茶道的奠基人。

荣西时代的寺院定期有大茶会,茶碗极大,一碗可供十五人喝,但是平民百姓还喝不到。到足利氏的室町时代,在中国是元、明朝时,中国宋代时的斗茶习俗传到日本,武士斗茶成为当时吃喝玩乐时的主要内容。

村田珠光——日本茶道开山之祖

室町时代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6-1417)38岁时传位于子,在京都北边建金阁寺,北山文化由此兴起,武士的斗茶也开始了向书院茶的过渡。1489年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436-1490)仿效先祖,隐居京都东山,修建银阁寺,开始东山文化。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1397-1471)通晓书、画、茶,负责掌握将军搜集的文物,他发明的点茶法,茶人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置茶台子、点茶用具、茶具位置、拿法、顺序、进出动作都有严规,今日日本茶道的程序就在他手下基本完成了。

能阿弥向义政推荐奈良称名寺的村田珠光(1423-1502)为其茶道老师,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交融在一起,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诞生了,给日本茶道带来划时代意义变化。室町时代的末期相当于中国明代,日本民间出现一种由老百姓主办的茶会,人称“云脚茶”,其中奈良的淋汗茶会最引人注目。淋汗即夏天洗涤。奈良有一家姓古市的家族,烧了水请百人入浴、喝茶、吃瓜果、赏花,又唱又跳。古市家族的澄荣、澄胤兄弟是奈良著名茶人,他们的师长便是村田珠光。村田珠光率先提出了改革茶会的口号,大力简化华美的装饰形式,规定了一整套严格的点茶典则,把当时流行的连歌中的“冷枯”之美的意识和佛教中的“空”的精神体现在茶道中,追求一种不完全的美。

珠光十九岁入京都一休庵,跟着一休参禅,得到一休颁发的印可证书——圆悟的墨迹,这位明代禅僧的墨宝,便成为茶禅结合的最初标志、茶道界最早的宝物,珠光将其挂在茶室壁龛里,进来的人都要顶礼膜拜,以示禅茶一味的道路。珠光在京都建立的珠光庵里,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饮茶,他创新了饮茶礼法,使其严格而简朴,并融禅院形式和宗教思想于一体,创立了新型的点茶法,成为最先为茶提供精神依据的人。由此产生了融“道”于茶的概念,认为研究豪华茶具,不如重视精神因素,从而奠定了草庵式茶道的基础。珠光在义政将军的关照下成为一名大茶人,晚年回到奈良,收了许多门徒,通过禅的思想,把茶道提升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和一种宗教,以庶民为主体的乡土文化战胜了以东山为代表的贵族文化。临终时珠光说,日后举行我的法事,就请挂起圆悟的墨迹,点一碗茶。

武野绍鸥——和歌与茶道

珠光去世那年,堺市人武野绍鸥出生。绍鸥24岁时到京都跟着涤西实隆学习和歌,跟珠光的几名弟子习茶道,直至33岁,作为连歌师生活在京都。他36岁回到堺市,次年收下17岁的千休利为徒,成为一名严谨的茶人和商人,48岁获得“一闲”居士号,茶道生涯进入黄金时代。

以歌的道理来渗透茶道,开创新的天地是绍鸥的贡献,比如他的:

望不见春花,望不见红叶。

海滨小茅屋,笼罩在秋暮。

在这里,被俗世认为是美的春花、红叶被否定了,达到了无花无叶的“无一物”的世界。

转自:http://janansun.spaces.live.com/Blog/cns%21D8EEC4AFB2AA310D%21856.entry65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