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福岛县喜多方拉面 据说日本拉面源于中国, 还有资料说,是明末浙东人朱舜水流亡到日本时,将拉面传过去的。传说当时朱舜水因抗清失败而潜逃至日本,由于拥有阳明学派学者的身份,他受到了日本武士兼学者水户黄门的热情接待。在这段时间,朱舜水除了授课外,也顺便带去了中国的饮食技术,而拉面则是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一项。在明治时代早期,拉面是横滨中华街常见的食品。大约在1910年,移民日本的中国人开办了“源来轩”、“来来轩”等几家知名的拉面馆。这群人将中国各地面食的精华带到了日本。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时,拉面已经成了日本的代表饮食之一。 对于“拉面”名字的由来, 有众多的说法,有人说拉面语音的来源是“老面”, 老面指的是发酵过的面团;也有人说“柳面”才是拉面语音的源由。早年有一位来自中国的柳先生,就在横滨中华街卖面故名。但流传最广的说法则认为,拉面是中国北方的东西,不用菜刀切割面团而是用手重复地搓、揉、拉、扯面团,以使其成为面条故称之为拉面。但不管是哪一种版本,日本拉面都与中国有着渊源关系。 拉面面团的材料只有一种,无论粗、细、柔、硬或者加抹茶菠菜等原料都万变不离其宗,简而言之就是“黄面”。其基本材料有面粉、蛋、水、盐等,面粉采用中筋或高筋小麦粉,外加些碱粉以增加面身的弹性。相传,早年还有人用藕粉制作拉面,只不过罕见而已。制作面条使用的水,也是决定面条质量的关键,水质越纯净甘美, 面条品质越上乘。正统的拉面不是使用拉的手法,而是以手工揉成面团, 再将其碾平,然后将面皮折叠起来切成细条。功夫到家的制面师傅,出品的面条非常均匀,宽度和厚度都一样,当然吃起来特别有味道。每家的拉面都会有自己的制作秘方,这些独特的配料不仅能增加面条的味道,还能增加韧度。 汤头是拉面的灵魂,许多拉面店都因汤头而闻名。拉面有两种主要的汤头,一是猪骨汤(又叫大骨汤) ,另一种是鸡骨汤。猪骨汤至少要熬24小时以上,将骨髓和胶质熬进汤里,待汤呈现出浅浅的乳白色,散发出淡淡的奶香味时,才算合格。许多店家不惜以几十块猪骨熬一小碗高汤,难怪需要预定才能吃得到。熬制鸡骨汤则较为省事,四个钟头以上就能熬成。猪骨汤味道较重,鸡骨汤则比较清淡,适合做口味淡雅的拉面汤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