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字体:大 中 小 所谓“农业观光”,是指将与农业有关的东西作为观光对象或休闲对象的一种旅游形态。而“观光农业”,是指具有保护环境、生态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农业,是将农村的空间和农产品等农业资源作为观光资源加以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期产生除农业生产之外新价值、与观光相适应的一种农业形态。其区别在于:“观光农业”所指的农业,其配置和观光色彩较强;而“农业观光”除此之外,还包括农村文化和农村风景等观光内容,因而涵义比“观光农业”更广。农村地区的观光产业化,首先是以各种果树为首,逐渐发展到花草、红薯、草莓等,建立各类观光农业园,并将其逐步推广到全国。这些农园在收获季节对外开放,通过招揽大量的观光休闲客人来获取现金收入,为农业经营带来正面效应。由于采取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收入大大高于传统农业,所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已日渐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本文中,笔者拟通过对日本农村成功开展农业观光的形态及其增收效果的描述,对我国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使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一、日本观光农业的形态及其特征 1.农业观光开发的背景及其现状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出现了农村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情况:一面是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另一面则是农村人口的过于稀少。在此背景下,日本农村地区(包括山村)从70年代左右开始出现了“观光化”(即向旅游方向发展)现象,当时被称为“农村观光”。进入80年代后,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时期。到处出现了利用民间资本大规模地开发休养地(度假村)和进行旅游开发的热潮。自80年代至90年代初,北海道的“综合休养地”、长崎县的主题公园——“荷兰村”和三重县志摩的“西班牙村”等相继建成。 2.日本观光农业的类型及其特征 日本观光农业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城市居民非日常性的休闲场所。这种观光农园在日本许多地方都有。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①位于东京郊外松户和市川与多摩川沿岸及登户周边的梨园;②汤河原、伊东、稻取、西伊豆等地的蜜柑园,伊豆长冈、久能山的草莓园和山梨县的葡萄园,长野县的苹果园,南伊豆、南房总的花卉栽培农园。前者是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导致城郊地区日益成为住宅地,以致靠近大都市的农园业主们将经营方向转移到观光旅游方面了;后者是由于大都市周边地区日益成为观光旅游胜地而处在旅游线路上而被“观光化”了。在主要产地,有的农园本身便成了人们的观光目的地。日本大多数观光农园则是从1965年以后发展起来的。 从果园分布情况来看,69集中在关东、甲信越地区(其中神奈川、山梨、静冈3县占48.6)。果园经营业主共有1942家。其中88.5为个人经营,其次是农协、共同经营、市町村经营的也达11家。从经营类别看,既有专营某一种类的,也有实行两种或多种兼营的,大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等而定。例如石和的小松农园,在面积约66万平方米的农园当中,有一半用于种植葡萄,另一半则被辟为游园地、休养中心。 这些农园都根据季节对市民实行开放,而且来客甚多。据农村省的调查结果显示,1970年,为采摘果实而到果树园来的人数达到723万人,到观光花卉园的人数为321万,挖地瓜的人达到40万,采蘑菇的为34万,到观光牧场的人数为3万。从地区情况来看,无论是利用农园的人数还是由此所带来的收入都很可观。以山梨县和伊豆长冈为例。1968年,山梨县共有观光葡萄园367所。同年7月至11月共5个月,入园人数便达到176万人,直接销售葡萄6000吨。据统计,这相当于全县产量的10。伊豆长冈温泉(1970年成立观光草莓狩协议会)所开设的观光草莓园,仅从1971年1月至5月间便接待客人8.2万余。由此可见,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从经营状况来看,大型农园由于资金雄厚和技术好其前景普遍看好;而有些中小型农园由于资金不足、又没有停放观光巴士的停车场,加上宣传力度不够,以致客人稀少、经营状况不理想。此外,有些农园因为缺乏经营经验和必要的技巧导致其惨淡经营;有的则能转变经营理念,采取联合经营或连锁经营的方式以求得生存和扩大生产规模。伊豆长冈温泉于1970年在温泉场北面的江间、天野部落成立了以农协为中心的观光草莓狩协议会,与旅馆经营者(负责宣传)合作开设观光草莓园,仅从1971年1月至5月间便接待客人8.2万余。从它所接待客人的途径看,旅行社所召集的团体人数达到3万人,一般自由客人3万人,通过旅馆来的为1万人,通过日通富士见农园来的为1万人。由此显示出:如果能很好地安排团体观光路线,就很容易进行观光农业经营。 为使观光农园的经营走上正轨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当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①力图延长农园使用年限,如琦玉县荒川村“农园村公所”; ②通过提供饮食和从产地直接销售土特产品及商品指南等方式以增加附加值,如山形县寒河江市“樱桃园”; ③建立共同宣传与共同洽谈的体制,如青森县青森市的“青森观光苹果园”等;④与周边地区的观光胜地和住宿行业开展合作,如秋田县鹿角市“观光苹果园”; ⑤以近距离旅游市场的“一日游”客人为主要客源,向他们提供能使其快乐度过半天至一天的空间和必要设施,如琦玉县横濑町“足洼果树公园村”。这些作法都带来了相应的效果。 (2)市民农园 与观光农园相对,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园地是市民从农民手里租来的(在日本,只要支付一点土地使用费,便可租到一定面积的土地)。市民承租园地后主要靠自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如刨土、施肥、购苗选种、种菜(树)、浇水等,并尝试进行农田管理。农协还专门派农艺师到现场进行专业指导。据统计,1993年全国有市民农园4590个。日本主要大城市都有市民农园。如东京练马区便设有市民农园,它供市民利用节假日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等。东京都在1988年时此类农园有339个(占地72.7公顷);大阪府到1994年9月共有市民农园665个(面积达62公顷)。人们对这种市民农园的需求极高,以致农园不断增多。据统计,东京地区每年到农园参加劳作、体验农业乐趣的市民达到约3.8万人次。不少地方除拥有综合性的农园外,还建立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农园。如针对老年人设立了老年人农园,为儿童设立了学童农园。在学童农园里经常可以见到中学和小学学生的身影,他们或插秧或割稻。尽管日本水稻种植和收割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但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增进对农艺的了解特地开设了此类必修课,以便使学生们都有亲自体验农业的机会。 这种农园一般都比较注重参与性。在这里,市民通过参加各种田间劳动,可以亲自体验农耕文化,并从中学习农作技术,了解植物生长习性,从而达到接受自然、休身养性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进市民对农民的了解。 (3)农业公园 从1980年前后起,农业公园开始不断增加,其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到1993年为止,全国农业公园面积将近180公顷,其中三大都市圈(东京、大阪、名古屋)约占一半。从数量上看,大阪府现有各种农业公园70余处。就其内部设施而言,大多拥有温室、植物园、样本园和游园地等;从运作情况来看,一般具有农业生产与加工功能、农业实习与进修功能、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展览与参观学习功能、休闲功能、农产品销售以及饮食和住宿等功能。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复合性或综合性场所。 在诸多农业公园当中,神户市的农业公园和果树与花卉公园最为突出,无论其规模还是内容都很引人注目。周围是良田美景,里面则拥有美观、清洁而又舒适的设施与空间。前者拥有葡萄酒酿造设施、葡萄园、体验农场、实习馆、饭店和西餐馆等;后者设有果树与花卉馆、园艺科技馆、果树园与广场等等。对于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来客可以“观看” 、“学习” 、“体验” 、“品尝” 、“购买”,享受到多种乐趣。人们在空闲时只要购买一张门票,便可以在农园里自由自在地观光,既可以观赏到争奇斗艳、芳香四溢的鲜花,又可以目睹生机勃勃的蔬菜,还可以亲自采摘和品尝各种鲜嫩的水果。若想一想立足于农业或农村的观光休闲场所今后发展的状态,还是极受启发的。 日本的农业公园一般建在城郊地区或位于交通沿线,但其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因地势不同而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如大阪府利用山坡发展山间葡萄),有的则采用先进的玻璃温室、营养液栽培等技术(如周年葡萄农业公园,多层悬挂式番茄,草莓栽培,采摘蔬菜需架上扶梯等),有的甚至发展了加工业,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加工成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供前来观光旅游的市民选购或上市出售。从其内容来看,有些农园里搞得特别丰富,既有花卉又有果树,还有各种蔬菜等。从种类看,主要有葡萄类、柑桔类、草莓类、芋艿类、柿子类、生梨类以及垂钓类等。今后,这些农业公园将日益走向专业化,经营一些特定产品,如青森县的苹果、鸟取县的梨、新潟县的稻米等,都是当地的特色产品。如果以某种特定物种为主题进行经营,将出现城市中主题公园性质的农业主题公园。 从上述三种农园来看,各有特色;而从其所处的位置来看,大多建在设在城市周边地区和铁路、公路沿线等交通便利地区,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例如,山梨县的观光葡萄园主要集中在从胜沼至甲府的国道20号线(甲州街道)沿途。由于它们主要是以富裕农户为中心而建立的,因而在资金方面也具有相对优势。有些农园则随着交通等条件的变化变换其种植品种乃至转业经营。随着1967年新御坂隧道的开通,富士五湖与甲府盆地的联系日趋便利。因而,位于该国道137号线沿途的御坂町从1968年左右开始从桃园向葡萄园转移。由此一来,国道沿线便出现了许多成片的具有观赏性的葡萄架(用钢筋架起的搭棚),小卖店、食堂、停车场不断涌现出来。由此呈现出一道道亮丽的观光农业景观,同时也显示出各农园为了吸引客人而过分竞争的状况。为避免无序竞争,有关方面成立了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日本农协则经常对其进行指导,从而保证了它们的整体利益。 3.农业观光产品的形态及其特征 从观光和农业的关系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1)农村空间提供型,即利用农村优美的空间环境,为使游客能在那儿作短暂或长期逗留而提供场所之类型。这种类型大致可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风景观光型。主要是将美景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并对道路及观景地区等进行必要的整修,以便将景色完美地展现给游客;②农村公园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针对到农村旅游的“一日游”客人而开发的。其中包括观光农园(如葡萄园、苹果园、草莓园等等)、观光牧场和市民农园等。所不同的是,观光农园和观光牧场皆以一般游客为对象,而市民农园则是以想亲身体验农作的人为对象,因而其设施也不一样;③农村度假(休养)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对环境、设施的配套建设与服务等措施招揽客人。主要形式有自然休养村(家乡休闲村)、民宿村和别墅村等。前者因为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或指导而向度假村方面发展;而后者(民间的别墅村和特定的俱乐部等)则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建设,以建立“理想之乡”为目标。 (2)体验交流型。从日本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地方虽然没有对游客所使用的空间和设施进行整修,但是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和交流活动同样实现了农业观光。通过农村举办的活动,既扩大了农民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又使城里的孩子亲身体验了农业和农村生活,加深了他们对农业及农村的了解。这种类型是力图通过有组织的行为促进体验与交流活动,主要是通过实行“家乡会员制度”的形式来实现的,主要针对来自大城市的游客,举办地多为偏远的农村以及没有兴建特别设施的农村等。这种类型又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①乡村活动型。农村地区每年都要举行插秧节和祈祷庄稼丰收的农业节(如葡萄节)等活动以及某些具有传统性的季节活动(如樱花节,夏季神社祭祀);②农业体验型。近几年来,日本全国各地都开展“山村留学”。去农村进行“体验修学旅行”(吃住在农村,并帮助干农活)之风也很盛行。其背景是人们对农村的环境和生活等是重要的教育要素的认识提高了。另一方面,以体验农业为目的的体验农场在各地建立起来了。不过,这些活动虽称为观光,但其社会教育的色彩更为浓厚;③“家乡会员型”。日本全国各地都推行“家乡会员制”、“主人制度”(如森林的主人、日本牛的主人)和“特别町(镇)民制度”(三岛镇)。采取这种形式的大多数地区能够通过募集“家乡会员”,获得入会费,并每年向会员邮寄数次“家乡包装袋”和“家乡商品”。对成为“家乡会员”的人来说,除获得这些物品外,一般还能享受免费使用当地设施等方面的优惠。 (3)农产品提供型,即直接向游客提供本地农产品的类型。这种类型大致可分为销售物产与提供饮食两类。前者主要是位于果树等地带、道路沿线的直销店、市镇村和农协等销售本地农产品和特产品的物产馆以及早市和露天市场等;后者主要为乡村餐馆和农场西餐馆,如荞麦产地的荞麦店、奶酪地区(牧场)的牛奶西餐馆和牛肉产地的牛排西餐馆等。 有的地方只能提供单一旅游产品,有些地方提供复合型产品(如爱知县足助镇除拥有风景秀丽的香岚溪外,还有供游人进行多种体验的“三州足助屋敷”以及多种住宿设施);有的地方以这种见长,有的地方那种更有特色。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因而其观光类型及其特征也不一样。地方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特点和游客的嗜好,充分发掘潜力,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构想 从日本发展观光农业的情况来看,其发展前景广阔。它不仅吸引了一批批观光客或钓鱼客,由此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而且对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现阶段很有必要学习日本的做法。因为发展上述观光旅游业,既可以消除我国农村某些地区所出现的土地抛荒与水域闲置现象,又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既可以使一些具有创业精神的人由此获得自己的实验场地,又可以使那些学有所成而无用武之地的人可以大显身手,发挥所学专长,由此带动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满足广大市民需求的一种为民工程。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工作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心灵的丰富和悠闲,要求回归自然的意识非常强烈,因而把农业与农村作为他(她)们纵情和休闲的理想乐园。人们由此逐渐认识到:农村不仅能提供农产品,而且具有保护自然与国土、进行情操教育和为市民提供度假场所等多项功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拥有广阔的空间和优美的环境,正是人们进行休闲旅游和实现自我完善和生活的好地方。这种来自城市方面的对农业、农村的新价值观必将进一步改变农业观光的形态。为满足市民的这些心愿,让他们日益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也有必要发展观光农业和渔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