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三章去东寺 |
[游记]第三章去东寺 |
2008-05-22 sina.com.cn |
看到后才发现是个很醒目的卖票点。其位置大概相当于北京西站前面卖劣质饮料和全面肉包子的小卖部的地方。要是在中国,我八成不放心在站外卖什么旅行团票。卖票点前面有很多可以自由取阅的宣传册,拿出来一看才知道实际的路线比旅游手册上的丰富得多。我拿到手的宣传资料有两种。一种是中韩英文的,针对外国游客;另一种是全日文的,带彩图,更漂亮,是针对日本游客的,没有外文。就晚上的路线来说,在这里就有六种,但互有重复。大致的景点和活动包括:清水寺,袛园的舞妓,东山看京都夜景,京料理,京都文化博物馆,灯光下的青莲院庭园,灯光下的高台寺等等。每一种路线选取了其中的三到四个景点,价格各不一样。要选出一条自己喜欢的路线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就像来之前决定总的旅游路线一样,我根本不知道哪个名字下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到有可以吃京都料理这样的路线,难免有点嘴馋。要知道我一直不知道鼎鼎大名的京料理和普通的日本料理有什么区别,很想尝尝看。就这样排除了不能吃饭的两条线。剩下的路线出现了矛盾。之前提到的可以去京都博物馆的路线和可以到袛园看节目的路线是矛盾的。也就是说,我要么只能去袛园看舞技演出,要么只能去京都文化博物馆受教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还是庸俗地选择了去看戏。因为对日本文化了解不多的我,或许还是只能通过看戏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发式而不是在博物馆看文物来提高自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吧! 选好路线后去窗口买票。办手续的是个漂亮的小姐,由于买票的人很少,回答问路倒成了这儿的主要服务。我过去的时候她正有心情地给趴在窗口的一个老太太指路。回想国内卖票的除了极个别,大多是你哪怕是买票也不给你好脸色看。有时甚至连脸都见不到。当然可能这个小姐很闲也有可能。等老太太走了,我走到窗口,本来想咨询一下顺便聊聊天练练日语,可一紧张竟忘了要问什么,就随口问有没有带中文导游的路线。回答当然是没有,于是又问有没有带中文说明书的路线,回答又是没有。两个没有后我也无话可说,便妥协了说要买今晚的票,她让我把路线的代号告诉她。我才发现每条路线前面有个代号,我选的好像是N。她利落地告诉我7500,我发现价格不对,原来是看错了,顿时很窘地订正为“NS”。N是不去清水寺的路线。小姐也不生气,很利落地告诉我交8500。我想怎么这么简单阿?竟有些不甘,也不看看身份证,填个表什么的。就拿了钱出来,换回一张很普通的车票。果然就是简单的买票而已。怪不得没有人排队。 买好票之后,就正式开始我的京都之旅了。按之前胡乱定的计划,第一个目标是离京都站最近的西本愿寺。今晚的观光巴士是16:00开始出发,现在是上午12:00,京都站在城南,其间我还得回城东北的真如堂办入住手续(清水只是定了旅馆并没有交钱),时间很紧张。不知道为什么,越紧张越让我感觉有活力。走了几步到了京都站的正前方,发现景很好,看见有个日本年轻人好像在等人。于是他就成了在京都第一个有幸给我拍照的日本人。但我的“对不起,能给我照张像么”明显吓了他一跳,看来如果不是在课堂上学的日语不实用,就是日本人果然很内向,估计很少有我这样突然求人照相的。镇静下来后,他还是很乐意地帮我拍了第一张在京都的留影。 照了像后,找了个地下通道过街。下去后才发现是个很大的地下商场。和名古屋的“Central 在地下竟有些迷路。赶紧翻出地图,研究后发现得从北西口的鸟丸岩出口出去。回到地上已经穿过了街。穿过一条小巷,往北走一段,就到了七条大街。之前京都站周围还是现代化气息浓厚的高楼大厦,这儿渐渐有了些古都的味道出来了。路旁的小巷里不经意地会突然冒出一树樱花,两层的小楼遮不住庞大的古代建筑的露出的一角。查了地图才知道那是西本愿寺相对应的东本愿寺的屋顶。可惜时间不多,就只能路过去相对名气大些的西本愿寺。街边的商店也渐渐体现出附近有大庙的感觉,佛教用品的商店越来越多。有很多店都很有特色。最先我还以为是卖古董的,拍了好多照,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佛具,像青铜的观音像,香炉,做的古香古色,很精美。 这条街叫鸟丸七条,怪不得刚才出口叫得那么怪,原来由此而来。感觉应该是古代传下的地名,比现在普通的什么“田”,什么“坂”,什么“町”有古味。七条可能是指横着这条街是第七条大街的意思,因为从这儿往东西向上的地名,像“七条掘川”,“七条通”,“西大路七条”都有七条这两个字。北边还有条“四条”大街也是这样,东西向的地名全与四条有关。而与此相对应,在这儿的南北向的大街好像就叫“鸟丸”。凡是这儿向南向北的地名都带“鸟丸”这两个字。那么南北向的鸟丸大街和东西向的四条大街相交点的地名叫什么呢?一查果然是“鸟丸四条”。我们还知道京都有个二条城,那么二条城在哪里呢?果然在“二条”大街的西半截上。再一看,原来由南往北东西向的大街依次是九条,七条,五条,四条,三条,二条,丸太町,今出川;而由西向东南北向的大街依次是千本,大宫,掘川,鸟丸,河源町。京都果然不愧是仿洛阳修的,方方正正正如棋盘一样。完全可以画一张图,再画上街,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地名对应的方位了。比如要找掘川丸太町,直接找到“掘川”和“丸太町”两条直线的交点就可以了。颇有阴阳合一的哲学意味。在日语里掘川的意思是运河,丸太可能是指皇宫的城。说起掘川,前不久日本抓了个叫“掘川”的年轻的暴发户,估计祖上是挖运河的,才三十几岁其任社长的公司就吞并了日本好几家传媒大头,风云一时,经常上电视做节目,还和日本若干高官来往密切,最后被查出运营上有问题被搞了。但人家有钱,很快被保释了。日本也不是个太公平的社会。 七条街上没有什么绿化,两边黑压压的都是建筑。晒着太阳走了几分钟,便开始出汗。于是把外衣脱了。露出了刺眼的鲜黄色的运动t恤,感觉和这里古风的街景很不协调,但也无奈。很快便到了叫做“七条掘川”的交通路口。南北是很宽的一条大街。往西北方向一眼便看到西本愿寺。很让我吃了一惊。在国内除了雍和宫,还没有见过这么大规模的寺庙。这座寺简直像一座城,白色的围墙几乎看不到头,还有护城河。单东门就有好几个。建筑肃穆,宏伟,层层相叠,看得出来维护得很好。正好遇上红灯,我赶紧拍了一张。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d82135010007nd.html3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