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感受京都 |
[游记]感受京都 |
2008-05-22 sina.com.cn |
地铁设计也合理,两条线,有环城线,东西向的直线,到交汇处,可以换乘,也不再另收费。这两条线上的站口,基本上把北京的重要地点包容了,对外地来京的游客和办公事的人都极方便,只要花四元钱买一张地铁车票,就可以享受到满意的服务,再也不会多花一文。坐地铁最大的好处是快,在北京这样的世界超级大都市中,是无法排除地面交通拥挤的,因此地面上的公共汽车、出租车遭遇塞车也就是很平常的事,还有就是各个路口的停停住住,都可以把你计算好的时间给吞噬掉,而地铁就不会有上述情景,所到之处畅通无阻,一小时五六十公里的车速在市区里转,让你充分享受到效率。 中华世纪坛,建得很中国 观瞻中华世纪坛时,第一印象就是它建得很中国。刚踏上世纪坛的前广场,迎面是一堵短墙,上有“中华世纪坛”五个字的铭刻,黑底黄字,典型的中国式,和目前国内城市中许多单位的大门口一样。整个广场四四方方,活脱一个北京的四合院。在墙后,是一个圆形下沉广场,广场正中有一座圣火台,火种采自周口店猿人遗址,这恰是中华文明起源于火。广场由960块方砖铺就,面积为960平方米,暗合中国的国土面积。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道水幕,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坛外是56个民族的图案纹样,用不同的建筑特色展示不同民族的神韵。青铜甬道由5000块青铜板组成,恰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而涓涓细流从新年缓缓流向历史,构成中华民族的成长之路。而它的主体建筑,上半部分的旋转体象征“乾”,与坛体相连的阶梯的阶梯式回廊称为“坤”,乾坤是中国本土文化“八卦”中名词,为乾卦和坤卦,乾坤运转,万物生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用它对应寓意宇宙轮回,天地对立统一,可谓“东方哲理”。 在圣火广场一侧的墙上,铭刻着由朱相远先生题写的《中华世纪坛序》,语言大气磅礴,文中表现的文化底蕴厚重,意境深远,只有中华民族这样开阔胸襟民族的才配这样磅礴的文字,只有历经五千年历史沧桑的中华民族才能有这样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远的意境。 钟鼓楼,皇家的气派 钟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两楼相距一百多米,鼓楼置鼓,有更鼓二十五面,主鼓一面,群鼓二十四面,主鼓高2.22米,腰径1.71米,面径1.40米;钟楼悬钟,为特大报时铜钟,钟体高5.5米,上口直径3.4米,最大厚度0.245米,重达63吨,“晨钟暮鼓”循律韵通,昔年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钟鼓声为度。钟楼上的钟这座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择中而立,居北而建的设计思想,正是封建帝王,中择天,北为上,大一统皇权思想的充分体现。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a7a9f0100092c.html1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