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盛夏京都、齐、鲁、黄山游 |
[游记]盛夏京都、齐、鲁、黄山游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盛夏京都、齐、鲁、黄山游<21>-风景如画 风景如画 1999-8-19晴雨周四 清晨观日出,可远方出现了云海,并未能观赏到真正的日出。 排云亭前,清风迎面而来。吹得人好爽,却没有报把轻云吹来聚面成海。唉,谁叫这里是排云亭呢?与猴石齐名和飞来石独耸于飞来峰上,孤傲而立和独特造形若加上云海衬托那果真是“飞来仙境”了,可惜此刻我仍无福份做“画中仙”。上光明顶,弃登了黄山顶峰莲花峰,我们来到了玉屏楼。此时刚才还普照着的阳光已收敛起来,换来的是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和凉风带来的一阵阵寒意。 前方就是令人神往的天都峰。飘逸的云雾无声无息飘然而至,云蒸雾绕下,眼着一片白茫茫,又不知何处觅天都了。不久云雾渐开,只觉险峻的天都峰虽是近在咫尺,却又“卓绝云际”。一道近乎笔直的石阶从天都峰趾直上云霄。当初“飞鸟难落脚,猿猴悉攀登”的感觉,如今又觉得“绝处逢生”了。面对黄山最具魅力的天都峰,你能“就脚傍观”不去攀登吗?我认为来黄山,莲花可以不去摘,而天都却是绝对要上的。须知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玉屏楼东,有一古松破石而长,枝干苍劲,形态优美,这棵便是寿逾千年而又名满天下的黄山迎客松。记得陈毅元帅有一首《冬咏杂咏》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黄山松确有引人入胜之处,潇洒的状态,刚毅之风骨,强顽的生命力……而这株已成为黄山最富有特征和代表性标志的迎客松,它的形象已作成铁画,悬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内.迎客松旁巨石镌刻着朱德元帅题的“风景如画”。的确,面对着坚韧不拔的迎客松,面对着瞬间变幻无常的烟霞,面对着巍峨高耸的天都峰,面对着风景如画的大好河山,还需要何种语言来表达呢?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娇! 登陆天都,古诗云:“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称奇”。天都在古时极难攀登,极顶更是无人能及。至明万历,普门和尚几经艰险始至峰顶。后人凿石开路并装置石柱铁链护栏,但由于坡度甚陡,登时仍需须小心谨慎。我们是在雨中上天都峰的。冷风吹,寒雨下,虽时下盛夏,仍感有寒意,但我并没有穿上雨衣,穿上太局(闭气)了。雨水润湿了所有石阶,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回首一望,烟雨迷蒙间,玉屏楼依稀可见,向下俯视,好险好陡啊。鲫鱼背,一条长10多米,宽约1米的石块,两侧是万丈深渊,因似露出水面的鱼背脊而得名,有点象西岳的苍龙岭,只是没那么长而已。这是天都峰最为峭险之处,现在有石柱绳索相护,简直可从容而过。这也是黄山上唯一没有连心锁之地,因天都多雷雨,不宜用铁链改用尼龙缆索,故锁也无从锁起了。上到天都峰顶,天已放晴,天都之巅有一石刻着“登峰造极其”。我上前把脚放在那几字之上拍照,意思是“千里之行,始于脚下”。 黄山上许多路都是凿出来的,且有不少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第二次游黄山,依然与云海无缘,天意。上天要我三游黄山,三游之时我想将会是大雪纷飞的冬季。
|
转自:http://blog.163.com/freefly2%40126/blog/static/10282221200712026292491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