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美哉,颐和园之西堤六桥 |
[游记]美哉,颐和园之西堤六桥 |
2007-08-08cncn.com |
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我有幸去玩过三次,园中景色千般,佛香阁嫌其奢华,谐趣园嫌其纤巧,苏州街嫌其市俗,千般景色中我最爱的,还是昆明湖上的西堤,还有那西堤六桥,可能我是苏州人的原故吧。 昆明湖上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乾隆皇帝曾有诗曰:“面水背山地,明湖仿浙西;琳琅三竺宇,花柳六桥堤。”巧的是,苏堤有六座桥,西堤上也有六座桥,从南向北依次是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六座式样各异的亭桥,在练桥和柳桥之间为仿湖南岳阳楼构建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素有“北国江南”之称。 第一次来西堤还是1995年,那时我在天津读书,五一和五四青年节连着放假(那时还没有黄金周呢),我和同学二个人来到颐和园,绕着昆明湖走了一圈,那叫一个累啊,也没顾得上细瞧那六座桥,只记得那些桥年久失修,很是破落。等到去年春再游颐和园时,我租了一电瓶船,从水上绕昆明湖转了一圈,才得以真正认识那美丽的西堤六桥。 西堤六桥北起第一座桥为“界湖桥”,顾名思意,为昆明湖与后湖两湖之间的界桥,由于它北向深入后湖,有坝拦住,游船进不去,所以一般都认为豳风桥为西堤北起第一桥。
“豳风桥”,原名“桑苎桥”,因此桥周围原有蚕神庙,染织纺,水村居等仿照江南水乡的风景建筑,以其景物命名,取植桑种麻之意。1860年,此桥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慈禧太后此时已垂帘听政,对“桑苎”一名大为不满,她想起了死去的丈夫奕泞(年号咸丰)。由于“泞”和“苎”同音,而“桑苎”和“丧主”又是谐音,故犯大忌,因此改为“豳风”,取自我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的“豳风七月”一诗,描写农耕,桑蚕等农业生产情景,与原名“桑苎”意义相近。
过“豳风桥”往南即为“玉带桥”。此为颐和园内最美的一座桥,桥高约10米,整座桥体使用青白石和汉白玉两种优良石料精雕细刻而成。高耸的半圆形桥拱,双向反弯形的曲线桥面,组成一道美丽匀称的弧线,倒映于碧波之中,掩饰在绿树之畔,精致、柔美、俏丽、典雅,像少女般妩媚多姿。
“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你看,镜桥旁是不是桃正红、柳正绿。
“练桥”,语出南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远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意。古人通常把白色的丝绢称为练,此处则是以练喻水。练桥与镜桥十分的相似,桥身都差不多,只是桥上的亭子不同,一者为四方亭,一者为八角亭。 西堤六桥最南端的柳桥由于位置过于远,受电瓶船时间所限,到练桥后我就往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折返回去了,回去晚了要罚钱的。穿过十七孔桥就快到游船码头了,再回首望一眼烟波朦胧的西堤…… 美哉,西堤六桥! (更多美景尽在我的博客http://q4d3.blog.sohu.com)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2397/5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