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塞恩建在Reuss河的两岸,因此,跨河的桥就是十分要紧的了。单是我所经过的,就有六座桥横跨卢塞恩市区:离火车站最近的那座现代化公路桥是河口的第一座,从这里向西的四座桥都是风景区的步行桥,靠近老城墙的那座,又是一座小公路桥。这么多的桥,不但给了卢塞恩交通的便利,更给了她无限的浪漫,让人想起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句子。而这些桥里最著名的,正是第二座: Kapell桥。
Kapell桥是卢塞恩的明信片。在1333年修建这座桥的人是真正的艺术家。这座桥似乎一开始就不以交通为唯一目的,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以两岸间的最短距离来建的,它也不是直的,而是一波三折,斜斜地、优美地伸展出去。两次转折间那座八角形的石塔,更是神来之笔,一锤定音。桥上盖了三角形的屋檐,这样,不管是骄阳烈日,还是风雨凄迷,行人都可以保持着优雅的节奏。在桥上看风景,在看风景的人眼里,一晃就是七百年,任世事变迁,卢塞恩的木桥仍在风景的中心。
然而就算是这样的风景,要得到一张完美的明信片也需要老天的恩赐。在卢塞恩的三天中,我无数次经过Kapell桥,终于在第三天黄昏时拍到一组完美的照片:彩云淡淡,排列在温柔的蓝天上,有微风的痕迹,木桥沐浴在金色的光线中,鲜花正当时。
 (图1)
风景虽美,这一天我却不是很顺利。
中午在湖边最热闹的餐厅Restaurant Rathaus Brauerei叫了一分色拉,却是德国式的做法,只洒了一点色拉酱,不是我喜欢的地中海式放橄榄油和酒醋的;而且我忘了现在只有十几度的温度,冷冷的色拉对于我们中国人的胃来说,已经不是很舒服了。只能抱着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的决心,猛嚼一番,还是剩了一半。
五点钟回到Tourist Hotel,房间还在打扫,只能再次出来,绕到旅馆后面的老城墙上看看。不知今天是什么日子,有些人穿着民族服装,搞一些滚木桶等传统运动,还有人在烧烤,吃吃喝喝。从城墙上下来后搞错了方向,绕了一大圈才回到旅馆。好不容易入住了,一进门,屋顶的灯闪了一下就坏了,好在还有一盏床头灯,也就懒得报修了。满心期待地准备冲个热水澡,结果这里的淋浴是不能调节水温的,而设定的水温还不如体温高,让我想起革命前辈洗冷水澡锻炼身体的事。
硬着头皮洗了个澡。还好身边带着一管力度伸,泡了一片在矿泉水瓶里,打算这几天都要喝力度伸,预防感冒。终于躺倒在床上,心里琢磨着晚上得吃一顿好的,犒劳一下自己。忽然又想起得去买点止痛药。身边带了感冒药、拉肚子的药,却没带止痛药 --- 毕竟过去几次在欧洲旅行,都没出现这方面的需要。没想到这次的行李超级重,才第一天就快把我累垮了。其实,我的旅行主要都是在城市中,back-pack 真是没什么必要 – 也许下一次我会拖个拉杆箱,不再“冒充”背包族装酷了……
RailCity 是火车站的购物中心,在瑞士许多城市的火车站里都有。在一些小城市,这是营业时间最长的购物中心,甚至周末都有商店营业。这里果然有一家药店,我跟服务员说我腰痛,她却示意说她不会讲英文,要我等另一个服务员。(在英文普及率很高的瑞士,我还真没预料到这种情况)。结果我等足一刻钟,终于决定自己解决问题,我指着货架对她说“我知道我要什么,不如你就给我一盒扶他林和一盒散利痛吧”。感谢一些“国际品牌”的包装全球统一化,我认出了扶他林药盒上的红色小人,而散利痛的包装跟国内也几乎一模一样。两盒药花了20瑞士法郎,好心痛 – 在国内也就是20多块人民币而已的东西!现在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以后出来还真得准备充分,别忘记带点狗皮膏药!
Opus是一间装饰优雅的餐厅,就坐落在第四座桥边,这时太阳即将西沉,黄昏的风吹在水面上,有一丝清凉的秋意。白天熙攘的人群离去了,剩下潺潺的Reuss河和河上静默无语的诸桥。
一份正宗的法式鱼汤,鲜美浓香,露天的桌子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还有一束盛放的粉色康乃馨。这是卢塞恩的第一天。
 (图2)
晚餐后,回旅馆的路上,又要过桥。在桥上贪看夜色中的风景。此时皓月当空,彩云飞去。河边的高级酒店里正在举行一个酒会,窗口里、露台上,衣香鬓影,觥筹交错。桥下的流水倒映着华灯初上,流不尽的繁华。好一个完美富足的地方,好一个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夜  (图3)
----第一章 完---
附:行程手记 --Lucern(卢塞恩)  (图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