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再入中原之一:开封,相见不如怀念

[游记]再入中原之一:开封,相见不如怀念

2007-10-15cncn.com

我一直都认为,中原地区主要就是指河南。三年前,曾经一个人,游走洛阳和少林寺,留下一篇《逐兔中原》。这一次,阴差阳错的还是一个人,于是狂奔开始。

开封篇:相见不如怀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由于房价飞涨加上通货膨胀的大环境,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了,于是在国庆长假前十天买了南京到开封最便宜的卧铺,1706次,才90元,当然,没空调的。

102号晚上,呈现在我眼前的是那种久违了的绿皮车,初秋的午夜气温仍不低,车上所有的窗户都开着,车厢里的每个人看上去都被热的有些烦躁。我小心翼翼的躺下,宽慰自己心静自然凉,然后不断反思为省几十块钱而受这苦是否值得,以至于通宵没能睡好。

与三年前相比,我仍然不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仍会让我烦恼不已。还是那句话:承受,唯有承受。

第二天早晨八点半,火车基本准点到达开封。出站口有好几个卖地图的,挑了个年纪最大的老婆婆,2块钱,大致看看方向,就直接向东走去。我的目标是繁塔,出发前曾在网上咨询过,都说去繁塔不用坐公交车,走过去就可以。事实上我从火车站向东,路过汽车中心站(七个小时后我又回到这里开始另一段旅程),再向前是解放路,不多远向右拐是铁路北沿街,走挺长一段路后,沿右手边一条大路(看地图应该是繁塔西路,但没有看到路牌)从铁道下穿过,远远就看到马路对面的塔尖,路旁有明显的标识指引,进小巷五十米就到了,全程走快些也就20分钟左右。

虽然是国庆黄金周,但到繁塔来游玩的人还是很少,与我几乎同时到达的是一对武汉来的大学生情侣,买票时真羡慕他们有学生证,而我只能买10元的全价票。在后来的几天游程里,各景区门票成为一项很大的开支。这年头,出来旅游颇有些引颈挨宰的滋味。只能希望我们掏的门票钱能真正用在对文物的保护之上了。

刚进门,一位年轻姑娘拦住我们三个,自我介绍说是讲解员,要为我们做全程讲解。我脱口而出“是免费的吗?”“是免费讲解,还有问题吗?”哦,免费的午餐,我心里仍有一丝疑惑,姑且跟着听吧。

繁塔是开封市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这也是我将它作为开封第一站的原因。在这里,“繁”字念做“婆”,是跟古时候开封地区方言发音有关系。底部三层六角形的塔身比我想象中的要大的多,每面塔身由灰色的方砖砌成,每块砖上都有菩萨和罗汉的刻像,栩栩如生,更难得的是全部七千多块方砖石刻各不相同,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最古老的是北宋年间的,后世陆续有修补,甚至还有几块彩色琉璃的,颇为刺眼。讲解员带我们走到塔身西面,指着几块不起眼的方砖介绍说当年日本鬼子的一发炮弹从这里钻了进去,居然没有爆炸,后来为了安全,用方砖砌死,不知是真是假。

从塔的东门进入塔身,墙壁上有著名的宋代书法家赵安仁的楷书石刻题记,可惜我对此没什么研究。从这里是无法登塔的,需要绕到塔的西侧,塔身内有窄窄的楼梯向上,一层直通三层,中途可从塔外绕到二层,二层直通四层,以此类推。繁塔原有十三层,异常雄伟,是北宋汴梁城外标志性建筑。明朝时开封已沦为藩王封地,因感觉此塔“王气过重”,人为削去上部,只余三层,清朝时才在塔顶又加盖一个六层小塔,但比例很不协调,视觉上感觉颇为奇怪,气势也大不如前。如今游人只能直上三层,看一看塔内部的造像就匆忙而下。

游览基本接近尾声,这时讲解员介绍今天“恰巧”有一位某某高僧在此讲座,让我们进一间房子去朝拜。这一类事情我出门在外见多不怪了,进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想而知。只要冷静的想一想,繁塔只有三间瓦房,并非什么香火丛林,真正的得道高僧怎么会来这里讲座,又“恰巧”让我们碰到,真的是有佛缘吗?呵呵。我认为,对于宗教,信则有,不信则无,不应勉强,不要因为别人的步步诱导而给自己增添了过大的心理负担。比如今天,我就是来看古老的繁塔的,其它事情不为所动。所以那对情侣进屋后,我说“算了,我不进去了”,然后坚定的掉头就走,到塔边去拍石刻造像,不出半分钟,身后一阵匆忙的脚步,那两个大学生落荒而逃,我心里颇有些得意,一切都在我预料之中。不急不忙的拍完照片,出门前,那个讲解员还主动和我打了个招呼,没有一丝的尴尬,也许她早已习惯了。我报之以微笑,大家一起构建和谐社会吧。

原路返回,本准备一直走回火车站坐1路车去龙亭,但在铁路北沿街与解放路的交叉路口发现有个公交站台——演武厅站,这里有3路车直达铁塔公园。原本没计划去铁塔,现在既然走到了这里,交通又方便,不如就去转一圈吧。自助游就有这个好处,随心所至,随遇而安。等不到5分钟车就来了,无人售票,投币一元,好在我出门前准备了二十几张一元纸币,现在派上了用场。这也是经验了,如果准备出门坐公交车的,最好提前备好零钱。后来在安阳的文峰塔坐车去殷墟,有一对父子就因为没有零钱,只好在路边买了一瓶本不需要的饮料,还为此错过了一班车。当然准备的零钱尽可能是纸币,因为我发现国内很多地方都不欢迎使用一元硬币,不知为什么。

随着3路车一路向北,从小南门进入古城。开封的古城墙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主干道两旁的巷子里基本都是平房,且略显破旧。看来“七朝都会”早已成为往日烟云了,曾经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没有能紧紧跟上时代车轮的前行速度。

不多时就到达了目的地。公园门票30元,里面地方挺大,但都没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接引殿和铁塔有些看头。接引殿原本已毁,仅存殿中一座五米多高的铜佛像,因历年黄河泛滥,泥沙已淤积至佛像颈部,也正因此,文革期间这座铜佛像才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在外围加盖了接引殿,真是历经沧桑,佛主保佑啊。铁塔就在接引殿后面,五十多米高的塔身略微向南倾斜,远远的看似铁铸,其实是褐色琉璃砖砌成,走近观看,砖上的浮雕堪称精品。塔身上开有小门,可以直上塔顶,但需另购票。听说塔内台阶过于窄小,很难爬,所以没准备上去。继续往前走,有一家工艺品商店,卖一些开封的特产,主要是汴绣和一些字画。这次来开封有一个目的就是买幅《清明上河图》回去,所以我特别留意着。有位游客在反复挑选后看中了一幅与原画一比一大小的,丝绢画面,还特意叫卖家用湿抹布擦拭,果然不掉色,最终还价到40元成交。我在旁边默不做声,暗暗记下价格作为参考,因为我听说在龙亭前的宋都御街买可以更便宜些。

再往前的铁塔湖就非常平淡了,由此折回。铁塔公园里绿地面积很大,如果在春暖花开时节,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在园内席地而坐自娱自乐,感觉应该是很惬意的。

出铁塔公园大门,马路对面就是1路车的起点站,途经龙亭很是方便。车行几站路后居然抛锚了,看站牌离龙亭还有几站路,无意间看到马路对面有仿古建筑,应该也是一处旅游景点,一问才知道竟然是龙亭公园的后门,于是急忙下车,真是歪打正着啊。

龙亭名声较大,号称“到开封必游龙亭”。公园基本建在宋朝皇宫原址之上,公园内水域面积占一半以上,东部为潘家湖,西部为杨家湖,据说杨家湖要比潘家湖清澈一些,我后来仔细观察过,感觉没什么明显差别。主体建筑龙亭建在十几米的高台之上,气势非凡,沿台阶而上,顶部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真的是金碧辉煌,看得人直晃眼。站在龙亭上,开封古城美景尽收眼底,不远处就是清明上河园以及天波杨府,游人如织。据图片介绍,历代国家领导人都曾到此游览,看来这里真是个风水宝地。龙亭前的汴梁城沙盘以及宋皇宫沙盘也颇有看头,城外的繁塔和城内的铁塔都已建成,且是当时最高的建筑。

我反向穿过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直到公园大门,期间嵩呼比较吸引人,建筑本身很普通,就是一座普通的山门式样,但“嵩呼”的叫法十分特别,印象里还是第一次听说,让人记忆深刻。

大门外就是宋都御街,早已不见一丝古迹,路两旁均是仿古建筑。我扫了三四家店,最后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字画店里花60元买了两幅《清明上河图》,丝绢印刷的,五米多长,感觉还不错,比铁塔公园里卖的那幅要好一些,也许是心理作用吧。寻思着这么长的画回家后没有合适的地方挂,只能以后闲着无聊时拿出来附庸风雅了。

拿出地图研究了一下,发现下面要去的山陕甘会馆和延庆观离这儿不远,于是决定走着去。宋都御街并不长,一百多米就走完,左拐上西大街,也是很短的一条街,再右拐走北书店街。这里街如其名,不宽的路两边书店林立,房子也是旧式的居多,很有味道。看时间,从宋都御街走到这里不超过十五分钟。比较容易的找到徐府街,走进去五十米就来到山陕甘会馆门前。门楼上的“山陕甘会馆”匾额是前任总书记提写的。还没进门,旁边照壁顶上的精美砖雕就吸引了我,傻傻的站在那里昂着脖子看了好一会。

山陕甘会馆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现存部分仅是原会馆内关帝庙的一部分,从前往后分别坐落着“忠义仁勇”照壁、戏楼、牌楼和大殿。其中牌楼和大殿上的木雕纷繁复杂、精美绝伦。大殿中还陈列着开封各古迹挖掘抢救时的珍贵资料和照片,再一次感叹开封的多灾多难,众多历史古迹均被黄河泛滥时的泥沙彻底淹没过。这一点一直是我想不明白的,饱受黄河水患的困扰,并不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什么原因使开封一次又一次成为都城,而在近代又迅速陨落了呢。

游客不多,可以找个角落静静的坐一会。山陕甘会馆占地不大,显得小巧玲珑,在有限的空间里,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占据着人的整个视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充满视觉的张力。由此我下了结论,繁塔和山陕甘会馆是开封最具观赏性的景点,最值得一游,远远超过近几年新建的什么开封府、清明上河园,以及天波杨府,这些人造景点实在是让我提不上兴趣。

小歇片刻,出徐府街,走上南书店街到十字路口,发现右手边的寺后街异常热闹,应该是开封的商业中心之一。又看一下地图,确认过方向继续向南走,地图上标明叫做马道街,也是十分商业化,而且封闭为步行街了。再走到下一个十字路口,这次不用看地图了,右手边已是人声鼎沸,看来大相国寺到了。按计划,不准备进去,只在大门前拍了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

沿着寺前的自由路中段向西走到观前街,地图上看着挺远,走走也就十分钟。这里是我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景点——延庆观。这延庆观是大名鼎鼎的丘处机为纪念其师傅、同样大名鼎鼎的王重阳而建的,与北京白云观、四川常道观(不知在哪里)并称中国三大名观。进门后,又有一位小姑娘说可以为买全票的游客免费讲解,当时门口只有我一个人,她说没关系,可以为我一个人提供服务,联想在繁塔的经历,受宠若惊之余又让我心惊肉跳。正想着如何回绝她,姑娘问“你是怎么过来的?”,我说“走过来的”,我的意思是这里离大相国寺很近,所以是走过来的,不知她是无何理解的,居然张大嘴目瞪口呆的直直看着我,好在这时有七八个游客陆续进来,就临时组团听讲解。

绕过屏风就是延庆观的核心建筑——玉皇阁,也是延庆观仅存的古建。玉皇阁共分三层,底部是方型砖构,中部是八边型,外面有一圈连续的人字型波浪屋檐,阁顶类似蒙古包,构思巧妙,造型奇特。延庆观始建于元代,因此才有这融蒙、汉特色的建筑风格,世间少有啊。在顶层八角亭内,供奉有玉皇大帝像,导游说因为角度和光线的原因,从阁下看此像显得若隐若现,增添了不少神秘感。看这玉皇阁基座位于地下三四米,据说以前是与地平齐的,都是黄河泛滥惹的祸,周围的地面不断增高,玉皇阁就被渐渐湮没了,从刚才山陕甘会馆里陈列的照片来看,当时的淤泥已经埋到了第二层,考古工作者抢救性的将玉皇阁从土里刨了出来。因为低于地面,现在玉皇阁最大问题是渗水严重,据说现在有关部门正在想办法从底部将玉皇阁整体顶起来加以保护。

因为是道观,院内有不少老子《道德经》的石刻,导游重点讲解了其中一段话,这是第四十一章的上半部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大意是说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听着挺有道理,但我当时不太明白导游为什么专挑这几句重点讲解,但到后来她又带我们到太岁殿数太岁、并强烈暗示要我们捐功德钱时我终于明白了,细细回味,她在讲解道德经的那段话时,就是在对我们做心理暗示了,诱导我们各自往上士、中士和下士上对号入座,等她提出最终的要求时,希望游客们都能象上士那样努力慷慨解囊。原来如此,可惜她最终抛出的不是“道”,我自然不用乖乖的“勤而行之”。还是老办法,果断的退出来,拍照留念,然后抬腿走人。

延庆观门口就有1路车去火车站,中途路过包公湖,还远远的看到了新修建的开封府。不多时,我又回到火车站,取上午寄存的行李大包。寄存处的大妈看我手里拿着清明上河图,就问在哪里买的、多少钱,然后连声说不错不错,让我听着心头一热。

马路斜对面就是汽车中心站,这里有开封与郑州之间的城际公交车,7元的票价,总路程需要90分钟左右,停靠在郑州二马路车站。这城际公交车每20分钟一班,但黄金周期间,如潮的旅客在等候区站着排队有两百米长,弄的人困马乏,怨声一片。开封客运部门的做法实在值得商榷,完全应该能预先估计到旅客量,将定时发车改为滚动发车,这样就不会有眼下的情况发生:一边是排了两百米长的旅客队伍,一边是公交车在空等时间到了再上客。联想今年五一期间在山东蓬莱汽车站遇到的灵活机动的调度安排,就有明显的对比感受了。

进入郑州市区天已全黑,走到火车站,乘603路三、四站路就到了预订好的盛苑宾馆。单人间果然是三角型的,不过标准间该有的设施都有了,只是紧靠主干道,关上窗户也觉得有些吵闹,这一点比较遗憾。安顿完毕,到马路对面巷子里的信阳酒家点了两菜一汤,分量够足,根本吃不完,结帐才二十几元。回到房间洗洗就睡了,明天还要爬嵩山呢。


(繁塔)


(铁塔)


(龙亭)


(山陕甘会馆)


(延庆观)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7394/16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