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吐鲁番风情 |
[游记]吐鲁番风情 |
2007-10-28cncn.com |
吐鲁番风情 吐鲁番古称高昌,明代始称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我童年的心灵里就有一种向往感,因为那是全国著名的“火州”。据说气温高达四十度的还不算高,地表温度常常达到七、八十度。 吐鲁番之所以称为火州,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整个地区位于海平面以下一百五十五米,是世界罕见的最低盆地之一,每年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因而全年气温高于全国平均温度。市区東北方有一座山,当地老百姓叫火焰山,山体呈赭红色,寸草不生,在烈日的照射下炽热的气流,滾滾上升,远看山体似烈火在燃。难怪西行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才能西行,故此妇孺皆知。可火焰山的山谷里却绿荫蔽日,溪流潺潺,盛产葡萄。闻名全国的葡萄沟距吐鲁番市仅十公里路程,位于南北长七公里,东西宽二公里的峽谷里。两侧的山坡上缺草少树,全凭终日流淌着天山融化的雪水滋润着峽谷。谷内绿树成荫,葡萄連片,到处郁郁葱葱,素有“火州水乡”之称。进入葡萄沟农家,家家都有成片的葡萄园。我们参观时正是葡萄收获季节,只见葡萄架下挂滿了一串串葡萄,随着阵阵清风的吹拂在左右晃动,游客看了无不啧啧称奇。 吐鲁番种植葡萄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史书就有记载。由于受当地高温、干燥、日照长、昼夜温差大,以及充沛的地下水等独特的地形、气候影响,这里生产的葡萄皮薄、肉嫩、多汁、核小、口感极好,含糖量高达百分之二十至二十四,因而名冠世界。葡萄品种繁多,果实多呈圆形、椭圆形,晶莹赛如珍珠,鲜艳好似玛瑙。颜色各异,有深绿、墨红、黄白、絳紫等五光十色,翠绿欲滴、垂涎不止。近年,推广的无核葡萄,更受各地客商的欢迎。每年,农民们将一时运不出的鲜葡萄挂在封干房里制成葡萄干,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销售,是当地人民致富的主要产业。 坎儿井,是古代吐鲁番劳动人民,根据地下水资源丰富和地表面水蒸发量大的特点,利用地面坡度的有利地形而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整个工程分竖井、暗渠、明渠、涝灞四个部分组成。工程开始,先在天山脚下挖一口竖井,井口长一米,宽不足一米。然后在井底沿着坡度挖暗渠,每隔一定距离再挖一口竖井,既是出土口也是通风口。就这样通过地下暗渠把水引到明渠灌溉农田,用不完的水就流入涝灞储存。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全凭人工在地下开挖暗渠,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大奇迹。坎儿井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传到中亚各国。当地保留最古老的吐尔坎儿井,具有四百七十年的历史。吐鲁番坎儿井目前共有一千一百多条,长的有二十多公里,短的只有一百多米,总长达四千四百多公里。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著名工程之一,与古长城、大运河齐名。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亚八乡亚八村坎儿井乐园。参观二百多年前修建的,具有代表性的米依木阿吉坎儿井。该井是当地维吾尔族人米依木阿吉修建的,故名。古井的流水系统保存完好。在竖井井口,矗立着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游览亭,顺着亭间小路拾级而下,穿过曲径回廊,跨过明渠,来到暗渠的出水口。在昏暗的灯光映照下,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暗渠,一股寒气迎面扑来,全身立刻觉得凉爽,好不痛快。渠顶部呈弓形,两侧光滑,脚下是哗哗地流水声,清澈的坎儿井水经明渠注入四方农田。听导游说,坎儿井水是从地下引来的天山雪水,没有污染,可以直接饮用。游客们个个双手捧起清凉的水,喝了一个饱。神奇的坎儿井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宝贵。
安徽芜湖县交通局:赵学梅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8307/1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