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皇家档案库——皇史宬(1).[补图篇]

[游记]皇家档案库——皇史宬(1).[补图篇]

2007-12-18cncn.com

2007-09-25.我到北京的第3日。

早晨游览过太庙后,沿着天安门......端门......阙左门.....到东华门前,走东华门大街.........到南池子大街向南行,接近南口处就看到路东的皇史宬了。时间是10:00.

皇史宬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家档案库,皇史宬的石室与金匮承载着历史的秘密,默默经历了几百个春秋。今天,雄伟幽静的皇史宬将带我们走进那一段段尘封的往事……

皇史宬的“宬”字是“屋所容受”,有收藏之义。明末人编《字汇·补》解“宬”字为“藏书之室也”。收藏图书典籍常用楼.堂.斋.阁等字,“宬“字的使用只用过这一次。


皇史宬,是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家档案库,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档案库房。它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的南池子大街南口以东,四周红墙围绕,黄瓦大屋顶的建筑,风格古朴凝重,规模宏伟,气势轩昂。

     
皇史宬占地面积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七月,建成于嘉靖十五年(1536)七月,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进行了重修,并建成“重修皇史宬记”御碑亭一座。皇史宬从始建至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距重修也已有历史近200年。


皇史宬的建造,最早源于明朝内阁大学士丘浚给皇帝的上疏。早在明朝弘治五年(1492),丘浚就曾奏陈皇帝,提出应收集整理历代的经籍图书,立为案卷保存,以备“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对建设什么样的库房保存这些图籍,他建议:仿照中国古代“石室金匮”之意,在紫禁城文渊阁附近,建造一所不用木植,全用砖石垒砌的重楼,上层用铜柜存放各朝皇帝的实录和国家大事文书,下层用铁柜保藏皇帝的诏册、制诰、敕书及内务府中所藏可用于编修全史的文书。他的这一建议,基本勾画出了皇史宬的雏形。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建议当时并未能付诸实施,直到42年后的嘉靖十三年,嘉靖皇帝因下令重修累朝皇帝的实录,并令大臣筹议建阁收藏皇帝的“御像、宝训、实录”之事时,当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张孚敬等,才重申前议,并有了“石室金匮”的正式建造。但新的建筑,已在丘浚建议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改变。


经张孚敬等议定,并经嘉靖皇帝批准,将建造地点选在了南池子一带,这样,既可以和其他宫苑建筑相成一体,又离紫禁城不远,还便于专门保管和查阅。其建筑规制,不是重楼,而是和南京之斋宫相同,内外用砖石团,阁上敬奉历代皇帝像,阁下存放累朝皇帝的实录、圣训。整个建造工程,用了两年时间。


嘉靖十五年八月二十日,重修后的皇帝实录、圣训奉安进库,皇史宬开始正式投入使用。


皇史宬初建时,拟定名字并不叫皇史宬。因其初意首先是为敬奉皇帝像而建,所以初命名“神御阁”。工程完工后,嘉靖皇帝又决定专用该建筑存放皇帝的实录和圣训,而皇帝画像则另修景神殿恭奉,因此,乃将“神御阁”更名为“皇史宬”。据崇祯朝进士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记载,皇史宬的名字,是由嘉靖皇帝决定的,其中“史”字,明时写作“ ”字,“宬”字,是在“成”上加个宝盖,这些字形的确定,也都是嘉靖皇帝“自制而手书”的。“宬”,《日下旧闻考》援引《燕都游览志》注释说:“宬与盛同义,《庄子》:‘以匡宬矢’,《说文》曰:‘宬’,屋所容受也。”在中国历史上,皇帝至高无上,代表国家,而历朝皇帝又都标榜自己所修的实录圣训,“不虚言,不溢美”,是真实的历史记录,所以用以存放实录圣训的地方,应既是保藏中华文化的总汇,又是保存皇家正史的殿堂。这也就是皇史宬之名称、之字形的寓意所在。


清朝取代明朝后,仍将皇史宬作为保藏皇家档案之所,但皇史宬的门额字形,清朝做了很大的改变,“史”字不再用“”字,并且改成了左汉右满两种文字合璧。


1911年,清朝政府被推翻后,皇史宬一度仍归溥仪小朝廷的内务府管理,1925年溥仪出宫后,皇史宬由北平故宫博物院接管。这个时期,皇史宬长期处于封存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北京市政府把皇史宬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5年,国家档案局成立,皇史宬移交国家档案局管理。从1956年起,国家陆续拨巨款对皇史宬进行了多次修缮。


1982年,皇史宬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皇史宬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直接管辖,所存明清皇家档案,已移存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放,皇史宬已成为对外开放展览、展示中华古老档案建筑和文化的重要景点。


皇史宬所在地南池子一带,明朝时称为“东苑”,因其位于皇宫紫禁城之东侧故名。当时这里还有重华宫、洪庆宫、宜春宫等其他宫苑建筑,供帝后休闲游乐。但从明朝晚期开始,“东苑”渐废,入清以后,这里多被改建,旧时建筑,只有皇史宬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皇史宬整体建筑坐北朝南。由皇史宬门、正殿、东配殿、西配殿、御碑亭五部分组成。

由空中鸟瞰太庙东边的皇史宬:


(空中鸟瞰皇史宬) [转帖]

上面图片内下边的院落就是皇史宬。




(皇史宬文保碑)


(参观简介)

皇史宬大门南为前院,由砖砌琉璃瓦顶的院墙围筑,东西两侧墙上开琉璃随墙门为前院门。南墙外居民已迁走,墙体已按原状修缮。


正中为皇史宬门,三券南向。


东西又各有一个小门,左称历左门,右称历右门,其中“历”字即“龙”字,也是由嘉靖皇帝改定的,其字意更直白地说明,皇史宬是存放皇帝之书的地方,是皇家的档案库。

皇史宬大门前的南院进不去,在正殿前向南拍一张皇史宬门:


(皇史宬门)


(皇史宬门)

本篇的图片及文字已补齐。

待续。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1427/37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