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草原沧桑话天狼(十二):结束语 |
[游记]草原沧桑话天狼(十二):结束语 |
2008-03-17cncn.com |
十二。结束语 三天后的早上八点,我结束了蒙古之行,坐上返回北京的直达卧铺车。 午夜前,列车停在了二连浩特。过关需要转换车轮,有一大段停车等候时间。许多乘客下车来,活动活动,购买些零星物品。我走进站内小小的超级市场,各色商品食物琳琅满目。在蒙古熬了几个星期,此刻见到什么小吃都觉得亲切。回到中国了。 从旅行的角度,这篇蒙古游记到此算是结束了,该说的故事差不多都说了。这是我写过的最长的一篇东西,超出了最初计划的篇幅。 我喜欢发议论,在游记这样本应当轻松的文字里,我也还是发了不少议论。议论自然会带来评论,带来观点的交流,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历史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到了文章的尾声,我再多说几句,算是对做过交流的朋友的交代。 我在文章第一节曾经提到过,我这次去蒙古的动力之一,是<狼图腾>小说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使我感觉到我的第一次蒙古行,忽略掉了许多应当留意的东西。小说给我的印象最深的部份,也是小说中最重要的部份,是作者在结尾处的长篇“理性探索”。那些有关游牧文化与游牧精神的议论,使我感到很新奇。 然而当我真正再次踏上了蒙古的土地,一块远比内蒙古地区有更多游牧文化的土地,我开始感觉小说中的观点,是没有根基的。我不是搞文史的,今后也无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此我不会去写纯文史类的东西,我还是像过去一样写游记,同时在游记的相关文字中,记述下我的一些想法。 我不接受游牧文化代表积极进取,农耕文化代表保守消极,这样的分析历史进程的思维模式;我不认为缺乏创新基因的游牧文化,会产生富于探索欲望的游牧精神;我尤其不能同意以“狼羊精神之争”这样一种极端简单化的,与文革的“儒法之争”大同小异的论证方式,来解释复杂的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全部过程。 首先,这样的模式与历史事实相悖,其次,这样的模式否定了人类文明进步真正最根本的动力,那就是思想、文化、科学、宗教、生产活动,所有这些东西的综合。游牧文化先天上的不足,使得它不可能生成上面列举的对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东西。也许你会说,我可以给出一个反例,谁说游牧民族没有信仰,牧民们信仰萨满教。问题是萨满教本身并不是宗教,只能生存于文化落后的土壤中,不能满足复杂社会形态的精神需求。至于对某种动物的祖先图腾崇拜,鹿也好狼也好,如果我们相信这样的非常原始的行为,会衍生出一种先进的文化从而推动历史进步,那就已经近乎于相信神话了。更何况,图腾信仰在蒙古游牧文化中,从没有起过核心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游牧民族没有闪光的时刻,或者对历史没有起过推动的作用。成吉思汗与他的子孙们,确实曾给历史带来了这样的推动。然而,这种推动是世界大征服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并非他们开始世界大征服时候的本意,也不是当时任何人能够提前意识到的。不可否认的另外一面是,他们的推动埋葬了无数的生命,摧毁了无数的文明。 要找出人类历史上英雄造时势最强大的例子,恐怕非成吉思汗莫属。成吉思汗是一个极为不寻常的人物,他能创造出无敌的战争艺术,能凭借他的智慧与心胸,带来历史的重要转折。但是不管他有多么大的个人才能,他都没有能在历史上留下属于他自己的永久的痕迹,他是十三世纪飓风的核心,但他同样不拥有任何实质的内容。 回到更有一般意义的讨论:为什么在全世界越来越走向全方位合作,越来越认可共同的价值观念的时代,以“斗”为核心的“狼”精神仍然能闯入我们的文化意识,并引起巨大的共鸣? 有人说,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残酷竞争的时代,巧取豪夺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弱肉强食是成功的不二法门。无论寄身在社会的哪个角落,你都必须遵循丛林法则,或者说好听一点,社会达尔文主义,否则你将被碾得粉身碎骨。对于“狼性”的赞美,为这种现象提供了合理存在的根据。 以旅游为例。我近年来在国内旅游不多,许多地方早年都去过了。但经常我还是喜欢读一些国内旅游的游记。除了同样的大好河山,我最深的感触是,今日的国内旅游,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演变为消费者与服务者之间的战争。“斗智斗勇”成了出门在外必须装备的武器,而千年古刹清静佛门,似乎无一例外蜕化成了屠宰工厂。 尽管所有这些不良现象,对我们民族健康的潜在危害非常大,也与我们社会和谐的目标背道而驰,但他们却并不是我们接受“狼”精神的主要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民族心理上的。我在这里建议其中的一个:十九世纪综合症。 这种综合症的论点是,十九世纪与西方打交道的屈辱历史,教会了我们一个真理,落后就必然挨打,软弱就必然受欺,要强盛就必须培养好勇斗狠的精神。这样的推论过程表面上好像并不错,问题是,我们的落后与软弱,到底表现在了哪些地方,我们从挨打屈辱的历史中,到底应当学到些什么东西。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是我们的心痛。但回过头来问一下,这些都是怎样开始的?当我们从愚味盲从的义和团头上剥去爱国的光环后,我们看到的,是为了维持腐败的满清统治,中国老百姓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历史也许会很不一样,假如满清末代统治者,有十分之一当年成吉思汗的心胸。 鸦片战争是我们屈辱的开端,但也使我们开始懂得,天朝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不能靠对中国百姓用惯了的专横加以左右的世界。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他的悲剧,难道不正是因为他对世界的了解,实在是太少? 当我们读到,西方的商业谈判条件,必须以奏折形式呈递天朝的时候,我们恐怕已经笑不出来了。 更遑论今天,人类文明的发展,早已经走过了鸦片战争的时代。 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行为方式,而这些东西,绝不是一百多年前的教训所能够说明,也绝不是“狼”的理论所能够涵盖的。 最后用一段典故结束全部文字。 大家可知道,谁是上世纪二战后美国最重要最受尊重的人物? 你猜错了。不是总统,不是将军,不是工商巨头,而是一个叫做马丁·路德·金的普通黑人牧师。 为了争取黑人在美国社会的平等权力,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马丁·路德·金投入了美国的民权运动。他坚决主张和平抗议,坚决反对使用暴力。他的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全美国全世界的同情,他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讲,奠定了民权运动的道义基础,风靡全世界,波动了亿万人的心弦。 1968年初,马丁·路德·金遇刺几个月以前。一天,他去南方一个城市演讲,主题是反暴力民权运动。演讲进行中,一个白人青年突然跳上讲台,挥拳猛击,马丁·路德·金不抵抗,也不躲避,承受了重重的一击,鲜血顺着他的嘴角流下来,他没有讲话,只是平静的注视着那个白人青年。白人青年再度挥拳猛击,同样,马丁·路德·金不抵抗,也不躲避,第二次又承受了重重的一击。这时,警察冲上讲台,带走了白人青年。全场震动,全国震动。 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法律上结束了奴隶制度,马丁·路德·金所代表的平等与反暴力的理想,从道义上唤醒了全体美国人的良知,民权运动的目标再也不可逆转。 今天的许多白人,在回忆六十年代动荡岁月时承认,不管他们当时在表面上如何不请愿,当听到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时,不知有多少人在良心的最深处承认,他们错了。 如果说美国白人是强大的白狼,那么马丁·路德·金,这只温和的黑羊,比所有的暴力强权都要高大千万倍。 在美国近代史上,马丁·路德·金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多地改变了这个国家。 总算把这篇长文登载完了,如同天涯的朋友指出的,它已经不再是游记了。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5833/2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