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穿过迷雾 为了你的沧桑面容

[游记]穿过迷雾 为了你的沧桑面容

2008-03-28cncn.com

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的时候,队伍中的女兵险些被抛弃,当时究竟发生了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缅甸北部,有座战争墓地,那里安息的并不是什么伟人或者战士,而是一辆辆铁骨钢筋的坦克和战车,它们曾经经历了怎样的战火洗礼?

二月底,《中国国家地理》的两名记者从贵州黄果树出发,经睛隆,到昆明。他们与二战历史专家戈叔亚汇合后,开始了“自由之路”活动的首次境外探访。对被誉为二战时期中国“生命线”的史迪威公路进行全程探访,此次的三人小组完成了南线昆明至密支那的部分。


(24道拐全景图)

贵州还是大雾弥漫,云南仍旧寒气袭人,而这些,都不足以对抗三个队员对于当年那场战役的震撼!抵达缅甸的南坎,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到那段既悲壮又引人入胜的历史的核心。那里就是史迪威公路的南线路段。

抗战时期,中国与盟国为了粉碎日军从南亚合围中国的企图,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并开赴缅甸与日军作战,由于盟军中英缅当局的失误,使得中国远征军被日军击败,被迫分别向中国和印度两个方向撤退,中美联军伤亡惨重,在向印度的撤退队伍里,当时还有几个缅甸籍的女护士,有人嫌女人累赘,纷纷议论要把她们就地留下,让她们混入难民中自己逃生。这个时候一个坚定的声音改变了那几位女战士的命运:“如果要丢下这几个女人,那么你们还是男人吗?”说这个话的,就是当时的指挥官史迪威将军!后来,这几个女护士随史迪威将军撤到了印度,在后来的中国军队的大反攻时,她们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反攻队伍的行列里,她们为最后消灭日本侵略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史迪威公路的旧里程碑)

探访小组见到爱斯伦·坡的时候,她的丈夫刚刚去世几天,看起来她有些精神不佳。90多岁的她已经是当年的那几个女护士中唯一幸存的见证人了。在我们的询问下,她又对记者说起当年的故事,说起如何在死人堆里找还有一口气的受伤士兵,说起如何为保护中国伤员和日军周旋……“我救过的中国人,比救过的自己的同胞还多。”爱斯伦·坡这样告诉我们。年老体衰的她显然已经不能再那样激动地回忆那出生入死的岁月了,她在记者的本子里,用笔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二战的时候,我很高兴为中国军队服务……希望这个世界不要再打仗了。”作为她的总结,也许这是老人这一生里最后的愿望了。


(八莫华侨学校办公室里的校训)

探访小组带着老人“希望不要再打仗”的心愿,离开了南坎。战争带来的伤害的确是大多数人不愿想起的,然而为了不再重复战争的苦难,我们必须牢记历史。

缅甸的北部城市巴莫是一个古城,而几百年的辉煌在二战的时候已经被完全摧毁了,现在繁荣的市场与街市并不是探访小组的目标。他们寻找的,是曾经的“战车公墓”。


(仍然在使用的二战军用桥)

当年在肃清了逃窜的日军后,盟军将许多在战争中被摧毁的坦克等军用车辆堆砌在一起,用废弃的输油管围成了一个“战车公墓”,以这个形式纪念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战争故事。60多年过去了,那些里程碑式的战车已经都被当地人切割另做了他用,而那些曾经围护着战车公墓的盟军输油管,却被当地政府仍作为围栏保留了下来。现在,它们围护的,是市政府的聚会厅,据说这里经常举行音乐会,也许围护着和平的歌声是这些经历过惨烈战火的输油管最好的归宿吧。


(生活在史迪威公路边的孩子)

从南坎经巴莫,再抵达密支那,近二百公里的路程,探访小组一直在与艰苦与感动相伴,由于缅甸的经济相对落后,很多的战争遗迹被幸运地保留了下来,一个地堡上的枪眼、一个路边的里程碑,都在诉说着悲怆、诉说着中美联军奋勇作战的故事……

史迪威公路还在我们的脚下向远方延伸着,一直消失在茂密的丛林中,探访小组期待着4月与大部队一道继续的前行。在崎岖的史迪威公路上,因更多关注的目光,让我们在艰险面前,依然能保持激情奋勇前行,探寻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足迹。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还会有更多的自由勇士携手重走史迪威公路,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将内心的自由渴望一路点燃。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6406/14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