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身湮“活死人墓”

[游记]身湮“活死人墓”

2008-04-08cncn.com


  活死人墓,金庸笔下焯焯生辉,掠走千万粉丝的心。

  现实中确有一座“活死人墓”,非常安宁地藏在陕西省户县的祖庵镇,可惜它的主人不是小龙女,而是:一代宗师,创教全真的王重阳。

  07年11月,我从西安驱车专程前往探秘,想寻觅他的仙踪,读懂他的道貌。

  祖庵,一座现代气息渐浓的小镇,商业街的尽头,重檐歇山醒目地提示过往行人,这里有座山门凝重的古道院。

  它,就是全真道三大丛林之一的重阳宫。

  青砖朱门内,想必仙气充盈。

  进院,满地铺生碧叶草,葱郁盎然,两眼绿透忘了秋!

  高高的台基,巍巍的大殿,朱红鎏黄,满堂生辉。里面的檀龛中,安坐着一位亦神亦仙的道人。

  人逝了,但他仍在。千百年来,王重阳就这样静静享受着人间的香火,默视着世俗的顶礼膜拜。

  蓦然回首,王真人正颔首微笑,两眼慢慢放出精光,朦胧中浮映着他的一生过往:

  公元1112年的一天,陕西咸阳的大魏村,一个富户人家传出新生儿瓜瓜落地的啼鸣声,刺穿长空,响绝后世。

  少年时期,王重阳就只身独赴长安城中的京兆府学求读,遍览儒释道三教经典,兼习武略。亲眼目睹了入陕金兵的残暴行径,他企图通过科举之途来实现自己的效国抱负。无奈,文科武举应试皆未及第。也许是才识不够,也许是略欠火候。既然“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王重阳满怀对宋朝的向往和思念,愤而离别长安城,迁居终南山脚下的刘蒋村,自此不问家事。

  金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的一天,早已变得狂妄无羁的人称“王害风”的王重阳像往常一样,踱步村外的甘河桥头,或察水,或观鱼,或闷思。突然,有人仙风鹤骨,吟诀踏桥而来。两人相视,对掌大笑。道士自称姓刘,名海蟾。喝完王重阳递过来的一瓢水酒,刘仙人口授其秘语五篇,劝他回避现实,独闯一条修身养性之路。后来,王重阳特作《遇仙》诗纪念:“四十八上得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一粒丹砂色愈好,玉华山上现殷红”。

  两年后,王重阳惜别心爱的妻子,开始与世隔绝,闭关修练。千古奇观,他来了个惊世之举:移步邻界的南时村(今祖庵镇成道宫村)挖个地洞穴居炼丹,上立高达数尺的墓冢,竖木牌曰“活死人墓”。他还自我戏谑,即兴赋诗一首:“活死人兮王詰乖,水云别是一般谐。道名唤作重阳子,谑号称为没地埋。来者路,不忘怀,行殡须是挂灵牌。”

  墓中的王重阳虽日月无光却自感逍遥,也炼成了绝世内丹。真的是:“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尘消丹渐长,壁照烛逐光。

  岁月悠悠。又过了三年,王重阳破土而出,离开墓穴,回到刘蒋村结庐而居,继续潜心修炼。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四月二十五日,他突然放火点燃了自己亲手搭盖的茅庵。望着熊熊大火,王重阳手舞足蹈,唱吟高歌:“数载殷勤,慢居刘蒋庵中,日日尘劳长豁然。真火瞥然开,便教烧了归无上。奉劝诸公,莫生悒怏,我咱别有深深况,惟留灰烬不重游,蓬莱路上知来往。”

  面对前来救火的乡亲们的责备,他一笑而过:“茅庵烧了事休休,决有仁人却要修。便做惺惺诚猛烈,怎生学得我风流。三年之后,别有人修。”

  由此,王重阳毅然决然告别终南山,一路风餐露宿,一心问道修身,最终到达山东宁海。带着缘路而来的七大弟子,登上昆嵛山,“拆洗”旧道教,独创“全真教”,完成了道教内丹派的传承和发展(见拙作《雪漫昆嵛》)。他自己,也荣登“北五祖”宝座,位列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之后。

  出于对全真教的敬重,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王重阳被追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他再被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一代宗师,遗存有《重阳全真集》、《立教十五论》等传世。

  “敬香吗?”耳边响起一声轻轻的问候。我微笑施礼,跟中年道士简单的交流了几句。

  出殿,夕阳斜林,金星耀眼。我在想:真真实实的历史人物能进入道教宫观主殿祭祀台的寥若星辰,王重阳用自己毕生的艰辛和辉煌做到了,他被世人奉若神明。当然,这并非其修道创教之本意。

  观中,两棵翠绿泛黄的小叶黄杨连枝并生,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霜而形同姐妹,萼华姿茜。一块碧绿簇拥的七彩岩石,流传着道韵十足的神奇:王重阳祖师鞋中一粒丹砂不慎沾染仙气而疯狂生长,他只好跺足石上却留下了自己硕大的脚印。人不在,足迹在,真仙人也!

  萌荫丛中,灵官殿里的神仙,无论春夏秋冬,一概笑纳虔诚信徒、各方香客的参谒跪拜;七真殿里的真人,无论酸甜苦辣,默然祈愿天下沧桑、黎民百姓的安康吉祥。还有那残留的殿柱基石、道人石棺,精雕细凿,无不展示着道教飘逸的风华和妙伦的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大殿后,有一座堪称国之瑰宝的“祖庵碑林”。尽管比西安的碑林小,里头收藏的31通巨型元碑却块块都是珍品。尤其是“三绝碑”,更是价值连城。《王重阳祖师及七真画像》碑,细线白描,祖师栩栩如生,道貌洒脱。《无梦令》碑,祖师手迹,飘舞的33字道出了修身炼丹之脉。《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可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颛的墨宝,无上之品哦!另有几通蒙汉文合刻碑,既是研究古代蒙古语言及蒙汉对译的第一手资料,也宣示着汉蒙文化的交融。

  撩眼看见了:一棵硕大的“千年银抱柏”。苍劲的古银杏树腹中,滋生着一株翠柏,两树茂盛,相拥共生。这棵由马钰亲植的神树,好像在向过往游人诉说着当年作为王重阳大弟子的他为祖师守灵的艰辛和光大祖庭的矢志,也见证着师徒之间的道义和友情。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马钰巧遇王重阳,两人一见如故,齐心合道,亦师亦友。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王重阳仙逝于大梁,其过程也是跌宕起伏。他先即兴作《竹杖歌》诗示四弟子:“一条竹杖名无著,节节生辉辉灼灼。伟矣虚心直又端,里头都是灵丹药。不摇不动自闲闲,应扬随机能做作。海上专寻知友来,有谁堪可教谁托。昨霄梦里见诸虬,内有四虬能跳跃。杖一引,移一脚,顶中迸进银丝索。攒眉露目振精神,吐出灵珠光闪灼。明艳挑来固然乐,白云不负红霞约。”

  马钰听罢悲泣不已,当即跪立“三誓”:全力印行《全真集》广弘道法;守服师傅三年;劝十方父母舍俗修仙。王重阳听完再顺口吟唱:“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时任西东。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言毕,闭目而逝。

  此情此景,众弟子忍不住嚎嚎大哭。未料,王重阳又睁开眼睛嘱咐:“你们的命运、前程全靠丹阳子,今后听他的”。吩咐研墨,提笔又题诗一首:“一弟一侄两个儿,和予五逸作修持。结成物外真亲眷,摆脱尘中假合尸。周匝种成清静景,递相传授紫灵芝。山头并赴金华会,我赴蓬莱先礼师”。笔一掷,目即闭。这次,一代宗师真正仙逝别世啦。

  大弟子马钰谨遵师傅遗命,亲率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等三位师弟一路乞化入陕,寻访到刘蒋村,重建茅庵,修治葬所。这,正应了祖师当年放火烧庵时丢下的预言:“三年之后,别有人修”。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四人恭迎师祖遗蜕,安葬于此,共同守墓两年。随后,三位师弟明志各赴东西传道,独留马丹阳再守五年。他改庵名为祖庭,力倡清静简朴。只是到后来,元代当朝者青睐全真教,祖庭重阳宫才得以逐步走向辉煌。

  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的重阳宫,殿宇房舍达5千余间,住宫道士近万人。可如今真正是“祖庭心死”,萧瑟寂静。也好,留。杖片净土好道丹。

  沿着王重阳纪念塔转,临莲池的一隅,穹天的墓,质朴的碑,一代宗师就静静的躺在这里,实实在在的弘化着自己的丹道。原以为找到了“活死人墓”,但这不是!

  回到矮小的道室,一位道姑好心送我条平安红绸带。目光落在《全真七子》这本书上,翻了翻,喜欢。买下,放入囊中。顺便打听到“活死人墓”的确切位置,它在附近的重阳成道宫里。

  赶紧出重阳宫门,沿左边方向的乡村水泥路拐弯前行。三里多的路程一闪而过。堆满玉米秸秆的黑土上,座落着破旧的农舍;沾满灰尘的牌匾上,题额“重阳成道宫”。问蹲在地上吃饭的村民:“活死人墓”在哪?一位老者疑惑地看着我,反问:“你信啊?”他转身进宫去参礼,我虔诚的跟着往里走。

  穿过陋旧的堂厅,里面仙境洞开。不大的小庭院,祖师当年亲植的海棠婆娑起舞,树荫下立着“活死人墓”的木牌。钦佩祖师爷的坚毅和道行,躬身三拜。问守护的人,她指着一座砖砌的碑龛,那下面才是真正的地宫。

  久久伫立不愿转身。我仿若遇到了祖师,与地宫中的他不断对话。两颗心,默默的流畅……

  念头,闪闪的。

  一座道教宫观,便是一座“活死人墓”,里面有着附于泥塑的仙真妄念,有世俗精神寄托的“木乃伊”。然而,它又是永远鲜活的:建筑修缮着,破了除旧,旧了刷新;谒者出入着,来了又去,去了再往;檀香飘袅着,焚了即熄,熄了再燃;故事演绎着,奇了更添,添了广传;福田心存着,想了就祈,祈了必盼。

  “活死人墓”,既然进去了,那就走走吧,未准不经意间拾块“玉”呢!


            (祖庭巍巍)


            (祖庭深深)


        (祖庭灵塔)


            (成道唯艰)


         (活死人墓)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7012/26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