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原 一连5天(元月.3—元月.7)的中原之行,完满结束。可能是组织活动吧,所到之处,吃住玩都安排得很好。虽然坐了23小时的火车,但感觉还不错,起码走的都是贵宾通道,睡的都是软卧,吃的都是当地美食(洛阳水席)。 从开封、洛阳、郑州一路走来,参观了开封府、黄河边的炎黄帝像、云台山、龙门石窟和少林寺。也是第一次踏足中原,也是第一次近距离亲身体验中原的历史、中原的文化、中原的沉重。 河南,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又称中原。开封,六朝古都,洛阳,九朝古都,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就造就了中原的历史和文化。那里,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此次中原之行,也真实的感受到了开封、洛阳历史的厚重。尤其是当去到龙门石窟时,提头看着被盗抢得满目苍痍的一樽樽佛像,让人扼腕,让人心疼,让人沉重,更让人深思。不知当年周总理陪同外宾参观石窟时,看到此景此物,会否也有同样的感想。望着对岸当年白居易辞官隐居的香山寺及寺上当年蒋介石与宋美玲度蜜月的楼房,不禁在想,当年当月的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脚下行走的石板,会否仍存有他们当年踏过的痕迹。也在想,白居易看穿官场险恶,将自己埋葬在香山寺下、风水极差处,为的是不让子孙后代再作官,可谓用苦良心。而若果当年在香山寺,蒋介石听从仙人指点,不去西安,就不会发生“西安事变”,或许中国的历史就会从此改写。看着武则天的佛像,看她笑看风云变幻,而身为一个女子,能够统治中国26年,在中国传统男权社会中,实属不易,也有几分钦佩。行走重建后的开封府,听着关于包公的典故,想到做一名清官之难能可贵。站在黄河边上,触摸黄河水,千年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多次河水泛滥,令中原一带一夜淹没,也令开封城三次淹埋地下,但也让中原文化得以在地下永续保存,免遭后人盗抢。站在少林寺,看着赵朴初书写的“藏书阁”牌匾,赵老有意地将“藏”字写少左半边,可知赵老的用心,既然少林寺的藏书也不完整(1928年一场大火烧掉一半少林寺,也烧毁一半藏书),又何必要求我们凡人也要“十全十美”呢,我们只是凡人一个,没必要那么执着,也没必要那么完美。算是这次中原之行的一大感悟吧。 这次中原之行,因为是跟团的,许多地方,也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例如,去到龙门石窟,时间所限,不能仔细的观看石像,也不能走过对面的香山寺,追寻白居易的足迹,也不能在白居易墓前,鞠躬致意。算是这次中原之行的一大遗憾吧。 此次出行,回来程都是坐火车,23小时的火车,平生第一次经历。虽然有点枯燥,但手中捧着《世界是平的》一书,眼望着窗外笔直的、光秃秃的白杨树,也不时用手中的iPOD上网,浏览最新资讯,发送短信。颇想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人与人的时空距离变得窄小,变得近在只尺。千年前的中原大地,万马奔腾,风光无限;千年后的中原大地,厚积薄发,正待风生水起。 2008.元月.14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