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怒江大峡谷和腾冲游记(六) |
[游记]怒江大峡谷和腾冲游记(六) |
2008-05-12cncn.com |
D5:秋那桶——五里村——四季桶——重丁村(宿重丁村丁大妈家) 早晨6点多,公鸡已喔喔叫了,树枝上的小鸟也叽叽咋咋地叫个不停,在帐蓬里已经是待不住了。一丝淡淡的光透过帐蓬的缝隙,外面已经有了唏哩嗦啰的起床声,我披上衣裳,冲了出来。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听见精灵的歌声,无数不同的鸟鸣声此起彼落,它们在唱天堂的晨曲,白纱般的云雾萦绕着小村庄,村庄里也传来了各种生命的呼唤,鸡啼声、牛哞声、狗吠声,这是生命的梦境。天亮了,隐约的雪山,努力展现的朝霞,生平所见的美景,就是眼前的一切了。大伙们忙着洗漱,忙着收整帐蓬。我和张健要到秋那桶小学的张华老师家捐赠书本和文具,张华老师已经不在这里教书了,而高老师去了仙女节,这三天仙女节学校放假,余大叔带我们去了张老师家,拜托张华老师传话给高老师“一箱送给秋那桶孩子们的文具和书本放在余大叔家。当我第一次走进当地居民张华老师的家,看到的一切让我惊呆了。屋子里可以说是相当的暗,几束光线从窗子上透进来,有些耀眼,屋里除了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农用物品外,没有任何的电器,屋子的中央是一个火塘,支着一口大锅,煮着稀薄的米饭,火塘里飘出的缕缕炊烟间接熏制了那几条他们可能要吃一年的熏肉。张华老师有三个女儿,仙女节放假在家团聚,大女儿腼腆朴实、在丙中洛中学上学,一个月回家一次,小女儿很活泼可爱,真心希望张华老师的三个女儿能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8:30回余大叔家,吃过了猪手咸泡饭,在村子里转转,村子中央有一条水渠,狗儿懒洋洋地趴着,看有人走近,吠了几声,摇着尾巴走开了。有些门楣上贴着些藏传佛教的经文,墙上贴着森林防火的标语,在水池中有两个姑娘在洗衣服,一位老太太提着水桶从猪圈里出来,不小心把嘴里的烟袋掉在地上,回头朝我嫣然一笑,看我在拍盛开的鲜花,礼貌地点点头,问她这是月季花吗?说是“四季花,这花一年四季都盛开。”——9:30喝了道别酒,同余家兄弟一一作别。——10:00秋那桶教堂前我们合了影,多背一公斤的短袖T恤在这里留下的永恒的瞬间。——大约12:00到朝红桥,感觉去时的路是那么的漫长,而回来的路则轻松好走多了。原打算进五里村,翻山回重丁村的,但考虑到路比较难走,队伍中各人的体力不一样,还是原路返回,在茶马古道——德拉姆前我们合了影,这里有我们难忘而又值得回忆的经历。远看这茶马古道很是狭小,近看还算可以,即然马帮走过的路,对当地人来说应该不算是崎岖艰险的路,走在这条路上并没感到过度的恐惧,有的岩段,需要弓腰侧身,头顶上方已经没有了蓝天,在半边敞开的隧道中,岩溶缝隙渗下的晶莹水滴,让我感到了清凉的刺激。在走完这段悬崖小道的三分之二时,临江的一侧路边生长了很多的灌木,还有一些无名的花草,有了它们对悬崖的遮掩,我的步履轻快了许多,再看看前面那如诗如画的山村,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回头看看那些“懒驴们”还在栈道里嘻戏留影,而我们几个脚头勤快的已经快到五里村了,估计他们是不打算进五里村了。记得隔江相望五里时,没有感到村中有多少树木,但身临其境以后,发现绿化很不错,除了一些高大的灌木外,还有些其它的树种,村中房子的错落布局,远大于从江对岸的观望,走上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感觉这里一片宁静,似乎连鸡犬之声都不相闻,唯有湍湍的流水声。我们走到了一座吊桥,这时可能是五里村南北的分界线,有一个十七八岁模样的男孩带着六七岁的小男孩,背负着满载蔬菜的背蒌,后面还跟一头小绵羊,瞧那小孩背带勒在头顶上,背蒌坠到小屁股下面,看得心情好沉重,回朝红桥的路上碰到了在江边拾石头的老虎,不知他是否捡到了宝贝。——1:30回到朝红桥,继续往重丁村,今天我们夜宿重丁村的丁大妈家。一路上,有老白,这个旅游行家聊天,感觉不那么无聊。从来没有徒步那么长时间,可我却渐渐喜欢上了旅游中徒步的感觉,喜欢在风景里留下自已的足迹。——16:00到重丁村的丁大妈家(0886-3581144)。跨进大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浴室,丁大妈家有两个太阳能热水器的公共浴室,在这地方有公共浴室已经很不错了,两天徒步的臭汗已经让人难以忍受了。洗完澡,感觉一身的轻松,坐在丁大妈家敞开式的餐厅里聊聊天,喝喝茶,丁大妈还热情地拿出了她家的像册,还有游客的留言薄给我们看,丁大妈家是典型的多民族家庭,丁大妈是藏族,丁大叔是怒族,儿媳、女婿却是傈僳族、壮族和汉族。丁大妈说,只有她和老伴信奉天主教,并负责重丁教堂的开门关门,孩子们都不信教。——18:30晚饭,婷婷亲自下厨炒了蛋炒饭,好香。其它的菜感觉份量好少,据说丁大妈家是当地最早接待外宾的家庭式旅舍,自然对外面的事情知道不少,也有一些经商的头脑。而丁大妈不仅热情好客,而且非常地精明能干,还会为自已做广告。饭后我们去了重丁教堂,高高的十字架衬着远处的蓝天和雪山,教堂外面有一个法国传教士的墓,他是第一个在怒江地区传播天主教的外国人,在西藏和怒江地区呆了30多年,最后留在了这里,我们很难想象在当时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外人罕至的区域,这些洋教士是如何在当地立足取信于民的。乘着晚会还没开始,老白拿出了手提电脑,老白还真牛,居然还带了手提电脑,欣赏了他那些走南闯北的学院派摄影作品后,我这个不懂艺术的群众,还有那些喜欢艺术的群众都赞叹不已。——21:00篝火晚会,在丁大妈家的老式木板房前,我们燃起了篝火,身着艳丽藏族服饰的藏族同胞们载歌载舞,我们也一起加入了歌舞的行列,跳起了锅庄舞,老虎扭起了秧歌,陶老师跳起了搞笑的孔雀舞和母鸡舞,还绘声绘色地摸纺起母鸡下蛋,引得丁大妈直乐,从此之后,丁大妈只要是听到了“咯咯蛋”就乐,“咯咯蛋”成了丁大妈同我们打招呼的方式了。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9239/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