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
起初,王家大院并不在我们的行程当中,主要是平遥古城的景点逛的差不多了,时间有富余,再加上王家大院被誉为“山西的紫禁城”,还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我们决定去一趟。王家大院离平遥古城还比较远,我们是先坐中巴到介休市,再从介休坐车去王家大院,介休汽车站附近有公交车去王家大院。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没位子了,还要坐很久的车,恰好碰到几个也想去王家大院的人,于是大家包了个面包车就出发了。
一路上,让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山西的确是脏啊,马路上全是拉煤的车,据说每2秒就有一辆拉煤的车从山西出发送往全国各地,由于距离比较远,来回花在路上就6个小时了,再加上天气热,还是蛮辛苦的。
王家大院依山而建,还是蛮气势磅礴的,有人打过比方“如果把山西的院落文化比作宾馆,乔家大院只能算是三星级,而王家大院是五星级的”,事实的确如此,先来点大院普及知识吧。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由于花在路上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只参观了红门堡和高家崖,高家崖、红门堡之间以一桥相连,两边建筑风格相似,但有其各自的特点,高家崖建筑群明显更加精致,而红门堡则略显古旧。
[1] 红门堡
红门堡主要是当年王家长辈居住的地方,他主要以中间干道为主轴,东西横穿三条巷道,构成一个巨大的“王”字,而整座围墙护院形似一条龙,最下面还有两口井:龙泽和凤沼,象征着龙眼,整个院落象一条龙,有龙头和龙尾,挺有寓意的。
再就是让我感慨的是古代人在雕刻上是很下功夫的,楼梯上、门口的石刻都是不一样的,哪像现在全部统一化,细节真是不到位啊。红门堡里有王氏博物馆,详细介绍了王家的起源、祖先等,我觉得姓王的去这里,很定会无比自豪的。
(从高处眺望王家大院,院落深深的感觉)
(这副对联是王家对子孙的要求,我觉得写得非常好~~~~~~~~~~~ )
[2] 高家崖
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家族总是希望家族人员能科举及第光耀门祖,作为当地旺族的王家到了清代终于有王世汝、王世聪二兄弟作到清朝大员(一个二品,一个三品,二品的好象是礼部侍郎,这个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被御赐亲封发家后就在红门堡西面又建造了高家崖,两处建筑群有过桥相连通,高家崖从规模气派及装饰艺术来看比起红门堡更为宏大精致。
高家崖则是王家鼎盛时两兄弟的住所,其院落布局和建筑雕刻相当考究,每个房间都是有讲究的两座主院都是三进式的四合院,第一进是接待客人的,正厅接待贵客,下厅接待普通客人,东西配殿住着帐房和管家。第二进是主人居住的地方,正房老爷夫人住,东西配殿则住子女,而且是东长西幼。一楼住儿子和媳妇,二楼住小姐。第三进是祭祖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王氏的始祖。
(这个就是小姐的闺房) 小姐13岁以前是和老爷夫人一起住的,13岁就入闺房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直到出嫁了,而一楼通向二楼闺房的楼梯正好是13级 (这个门本身不特殊,特殊的是在他的寓意)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个门不高,不是由于古代人个子不高,所以门修得比较低而是告诫子孙:进门先低头,要虚心做人 (这块牌匾也是很有来头的,大家仔细看) 规矩的矩,是不是多了一点,这个是故意的告诫子孙:出门规矩多一点,麻烦自然少一点,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整个大院里非常注重细节问题,这些细节充分展示了主人的为人和深度,我觉得大院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很多东西需要细细品位的。中国俗语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代”,王家富了八代,很多人说是由于王家的祖坟修得好,我觉得更多的是王家的主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和严格要求,才得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