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玲珑剔透——纵棹园小游

[游记]玲珑剔透——纵棹园小游

2008-06-26cncn.com

玲珑剔透——纵棹园小游

更多游记照片请去博客浏览

http://tianya76.blog.163.com/blog/static/13730281200852201348606/edit/


( 玲珑剔透——纵棹园)


(玲珑剔透——纵棹园)


(玲珑剔透——纵棹园)


(玲珑剔透——纵棹园)

其实作为宝应人

在宝应也生活了好些年

但却一直没时间或者机缘去园子里看看

因为是回去吃喜酒

新郎是我的表第

看看也没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干

就带了老婆儿子出去走走

路过纵棹园我提议进去看看

可是老婆儿子不答应

索性约定

他们去吃烧烤

我去里面拍点照片

回来以后百度了一些关于纵棹园的资料

贴在下面了

纵棹园给我的感觉和印象首先总是一个小字

但是里面却亭台楼阁

假山林立

湖水碧波荡漾

木刻木雕精美

用材极为讲究

可惜还未到荷花盛开的季节

否则那半亩菏塘定会让你更加留连往返

还记得小时候5分钱可以买一个莲蓬

可以剥上半个小时

味道清淡微甜

只是不能买到过老的

否则就败坏了味觉

纵棹园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应县城区安宜镇安宜东路1号。纵棹园系清朝乔莱(侍读)故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清代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学士乔莱所建,占地20余亩。嘉庆元年,其孙捐园基“景贤堂”,建画川书院。道光五年扩修,1983年修缮。当地政府1982年恢复原名,1983年修缮,2005年修葺一新。

此园集北方名胜的典雅和南方园林的清秀于一身,翠竹隐阁,林亭倒映,杨柳婆娑,青荷飘香。现已成为传统风格的集休闲、购物、游玩、赏景为一体的开放型园林,是宝应著名的观光胜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园林占地66亩,四面环水,典雅清秀,别具一格。现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入园观戏的古戏台及翦淞阁、竹深荷净堂、画川书院、八宝亭、背山临流馆等著名景点。

其中正六边形的翦淞阁位于纵棹园北大门,融褔建土楼与北京四合院风格,体现天地六合、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北大门两侧雄踞着一对洁白、威严的石狮,其砖雕门楼具徽、苏两派风韵;计16层,达到乾隆盛世最高层数。向东通往丽人街,途中有画川书院及古戏台。向西通往安宜路,途中有黄石假山一座,名曰翦淞亭,还有一组仿古建筑为画川胜境。向南是津逮桥,过了桥便是闻名遐迩的八宝亭,它居高临下,气宇轩昂。向西是竹深荷净堂,在园内池塘中央,有稀世罕见红木桥一座与西岸相连,其桥拱为一米五直径整红木制作、雕刻精美绝伦。过了红木桥,来到竹深荷净塘,里面有联廊、洗耳亭、假山等景点。园内的重要景点有赵朴初、尉天池等诗人书家赋词书写。古戏台、鱼化龙石门柱及廊栏亭榭,其石、砖、木、铜雕极其精致,号称苏北雕花园。

八宝亭简介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县岳东升浚得宝河,于河边立碑建亭,纪念真如得宝之事。清道光和民国初两度维修。民国年间,八宝亭作阅览室。50年代, 被占为私宅。1983年于纵棹园内仿原型重建,亭为方形,琉璃瓦屋面,四角攒尖,高5米,周长12米,占地100平方米,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额。 原亭内明嘉靖三十年残碑及道光、民国年间修亭碑记,亦移置于亭侧,并新立碑刻记八宝亭重建始末。


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八宝亭是宝应的象征。来到宝应,不去八宝亭看一看,那可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呢。

八宝亭坐落在城中心的纵棹园里。进了素砖。高瓦的园门,走过垂柳依依的石路,踏上溪流涓涓的小桥,那飞檐翘角、凌然欲飞的八宝亭就跃人了你的眼帘。远远地,赵朴初先生书写的馏金大字“八宝亭”赫然醒目。拾阶而上,伫足亭内,八面来风,近闻鸟语花香,远眺旭日东升,悠悠然如临仙境。

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翠柳环绕的八宝亭倩影倒映水中,上下一体,晃荡不息,颇有几分“深潭藏古寺,碧水化翠薇”的意境。

八宝亭来历

如诗如画的八宝亭得名于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相传唐代中期,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中原战争, 烽火连绵。有一位真如尼帖由河南巩县辗转来到楚州安宜(即今宝应县)。一个冬日的夜晚,真如在梦乡中,恍然踏上五彩祥云,来到了天宫。玉帝召见了她, 赐给她八宝,说:“下界丧乱已久,杀戮不休,腥秽之气直冲云天,坝用神宝,以镇邪逆。今赐八宝,你回去后,交给皇帝。这样,兵革可息,乱世可清。”

真如将此事,仁报刺史崔铣?刺史派人前来勘查。真如取出八宝:一日“如意珠”;二曰“红鞯鞴”;三日“琅垤珠”;四日“玉印”;五、六为两副“皇后采桑钩”;七、八为两柄“雷公石斧”。八宝置于日下, 白气贯天;置于暗室,耀如明月。崔铣又派人随真如进京。上元二年(761年)四月,抵达长安,拜见肃宗,时肃宗李亨身染沉疴,危在旦夕,见宝,召见太子李豫,道:“你由楚王人为皇太子,上天赐宝楚州,显然是在佐助你呀!”肃宗病故后,代宗李豫缆位, 以得宝之故,即改年号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762),升楚州为上州,易安宜县为宝应县。从此以后,四海之内,兵革渐偃,五谷丰登;封域之内,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宝应县遂为望县。有趣的是,这时传人日本的象棋,也被日本人唤做“宝应象棋”。宝应一时名扬四方。代宗大悦,在真如居住地一一宝应县南街建“真如寺”,开“得宝河”,谢上苍佐助之恩。明嘉庆午间,为纪念玉帝赐宝之事, 又在南街建“八宝亭”。1983年,八宝亭由县南街迁至纵棹园内。

《重修八宝亭记》说:“鉴于原址狭窄,无拓展余地,且得宝河、真如寺无形迹可考,故将亭迁至纵棹园内。”八宝的传说,美丽又动听,其实,这当是时人敷衍润色的一出“好戏”。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一直未能太平,动乱迭起,人心浮动。此时,肃宗急需一个为臣民所能接受的方法, 让儿子正位。也许是楚州刺史善于揣摩帝意,借助“天降符瑞”之故伎;献八宝给皇上,并编一段神话传说, 自然一拍即合,龙颜大悦。然而古代史学家们却将此事郑重其事地找人了史册。《新唐书》说: “楚者,太子所封, 今天降宝于楚,宜以建元,乃以元年为宝应元年。”如此道来,八宝的传说并非语出不经,难怪千余年来一直为宝应人津津乐道。

历史八宝亭

八宝亭历经沧桑,是历史风云变幻的见证。文人雅士、骚人墨客每至于此,总要凭吊一番,留下不少诗词歌赋。明吴敏道诗说:“万木河干秀,千年宝气浮。家家事蚕作,拾得采桑钩。” “采桑钩”即为八宝之一。清宝应县令岳东升则这样描述:“一日昧爽,过其处,见云气殊常,备诸色相,或明如珠,或润如玉,或缤纷交互,如紫翠玄黄诸瑰伟并陈而借采然。嘻!霏霏乎,煜煜乎,万态奇观,昭回天地,即真如登受时或未乃尔。”大肆渲染,笔下景致真个妙如仙界。

值得一提的是八宝亭也曾留下了周总理童年时的足迹。童年的周总理随养母陈氏来宝探亲,在八宝亭内看书阅报。解放后,他曾在接见范承祚大使(宝应籍人)时专门询问过有关八宝亭的情况。

历史上,八宝亭乃是运河古道的一颗璀璨明珠。唐苏鄂《杜阳杂编》说;“真如获宝所居,河圩高敞,培物润戊。”宋诗人梅尧臣《宝应道中》是一片丰收景象;“青青老菱叶,下有繁实尖。浪头拨船女,到手终不嫌。”清邑人刘家麟的描写更是清新自然:“秋水长天飞野鸭,夕阳门巷卖家菱,”一派鱼米之乡风景。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1662/48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