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不被岁月尘埃湮没的记忆 |
[游记]不被岁月尘埃湮没的记忆 |
2008-07-14cncn.com |
前不久,笔者借出差之机到云南老家探望亲人。踏在儿时嬉戏打闹的故乡土地上,呼吸着没有任何污染的山区新鲜空气,真的有一种特别惬意之感。 弟妹们生怕招待不好我这名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的兄长,便尽其所能这家提来一只鸡,那家拿来几块淹腊肉和晒干的麂子干巴,以及山野里自然生长晾干的各种野生菌,但说真的,我还真想吃故乡那种特制的酸菜炒肉片,这道菜虽说入不了大雅之堂,但肥瘦相间的肉片与经过长时间发酵的酸菜在炒锅中一“杂合窜味”,那味道醇而不腻,馨香爽口,真的能把肚腹之种的馋虫给勾引出来。 酸菜是在一种腹大口小的陶瓷瓦罐中淹渍出来的,故乡每户人家都有几口这样的大瓦罐。 记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其中的一口瓦罐,其专门盛水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的罐沿凹槽处不小心碰掉了一小块,形成一个小豁口,这样便无法注水而影响使用。 在一次星期天踏着晨曦到离故乡山寨有20公里路远的县城卖完柴,沿着从雨过铺分岔延伸到石屏宝秀的滇越铁路往回赶,来到一座石砌大挡墙处,看到铁路工人正在用水泥浆砌片石。我大着胆子把家里罐沿破损,需要一点水泥作修补的理由说了出来。没想到自己这真的只抱着试试看的要求,却得到了建筑工地师傅们的帮助,其中一名老师傅把一张包裹水泥用的“牛皮纸”折成一个三角形小包,捧了两大把水泥装在里边封好口后递到我的手里。 素不相识的建筑工地师傅们的这种慷慨,使我如获至宝,在那个时候水泥这种东西对山寨来说,那可还真的是个稀罕物。谁家起房盖屋下石脚打地基,靠石灰灌缝这也十分难得了,根本用不起被称为“洋灰”的水泥!因为我讨得了几把水泥,家里边那一口罐沿破损的瓦罐又可以发挥功用了。怀揣着的这几把水泥,其价值比卖柴得到的两元钱要大多了。 回到家里已是太阳偏西了,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父亲看到我带回来的几把水泥,更是喜出望外,放下木犁后顾不上疲劳,把水泥与沙子搅拌调匀后,精心修补那一口罐沿破损的瓦罐来。 今天,当我从家人掏酸菜的过程中看到那一口修补之后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瓦罐时,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映现出这段往事。 后来,我有幸成为军中的一名士兵,离开被重重浓雾锁闭的故乡山寨,来到北国,在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参加通辽——霍林河铁路建设。铁道兵这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四海为家的艰苦筑路生活,让我对水泥这种建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自己与战友们的双手,在深山绝谷之中用钢筋水泥硬化成连接南北东西的高桥风景之时,从当初对水泥有着一种神秘感变成了一种只有建造者才能体味得到的自豪感。 再后来,集体脱戎从工,虽然建制性质变了,但修路架桥,拓展一条条通向明天、通向未来大道的性质没有变,在自己五年的军旅生涯及脱下军装变成一名筑路员工同样是五年的筑路历程之中,参加了通(辽)霍(林河)铁路、大(同)秦(皇岛)一期、珠海板障山隧道等铁路、市政工程的建设,与水泥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与水泥打交道的筑路生涯,特别是专列拉来水泥,一卸就是一整天。一边一袋夹水泥的胳膊酸胀难忍,一顿吃五六个馒头还顶不住劲的时刻,还有抬好几百斤的水泥轨枕,先期拉通高压电才能施工的深山幽谷抬水泥杆子,因地势凹凸不平,有时一个人的肩膀上要承载起好几百斤重量这样的重体力劳动,尽管把人的思绪压到下班就只想躺倒床铺之上尽快恢复体力,而一旦一条条铁路修好,一座城市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之时,对自己能够成为建筑这种凝固音乐的创作者而倍感骄傲。 调到上级机关工作后,虽然离开了与水泥打交道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但科技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为水泥的发展及施工注入了强劲的生机与活力的特殊律动,依然紧紧吸引着我这名对水泥有着特殊情结的痴者,让我有了大片时间对水泥作一番理性思考。 从水泥的用量及施工工艺角度来讲,从初期人工搅拌浆砌水沟的“原始时代”过渡到强制搅拌机供料,不光解除了人工体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用料的精确度。 中铁18局集团在南(宁)昆(明)铁路八度南盘江特大桥创造的世界最高“V”型支撑桥墩、内(江)昆(明)铁路桥高100余米的李子沟特大桥高墩,现在正在施工之中,仅桥墩基础便有一个足球场大,庞大的混凝土方量必须通过凉水管穿插其间达到散热效果的宜(昌)万(州)铁路马水河大桥,所配置的施工塔吊、专用回旋电梯,强大功率的混凝土输送泵,都把水泥施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一道又一道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强劲音符。 厦门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这些从海底穿越茫茫汪洋大海的建筑项目,不光破解着一道道科技难题,同样也提升着水泥施工的高科技含量。 故乡家中那一口破损修复的瓦罐,其水泥用量和用一把铲子便解决问题的“修复工艺”,现在看起来只能算是一种“原始绣花针”式的作坊工艺,但正是通过这一件留有后补修复痕迹的瓦罐实物,让我对水泥的发展、使用,有了一个带有个人认识观点的理解。尽管瓦罐上的那一块“补疤”与陶瓷颜色显得很不协调,但正是通过这一“凝固音乐”的起始节拍,让我领略到了水泥在建筑雄浑乐章当中不可替代的“灵魂音符”作用。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2672/1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