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扎墨公路113K的雅江客栈,转过几个山嘴,我们又见到雅鲁藏布。 雅鲁藏布穿过墨脱全境,绕着南迦巴瓦峰形成漂亮的大拐弯,从一路往东改往西南,把墨脱群山划分为弯内与弯外两大块。如果翻越多雄拉雪山到墨脱县城,需要先后两次渡过雅鲁藏布;我们走的这一路不必渡江,而是在林芝县和米林县交界处暂时告别雅鲁藏布,顺川藏公路和扎墨公路绕了一个比它的拐弯还要大的弧形,才回到它身边的。 离开后再走近一个地方,说明你与它有缘,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可是我们依然亲近不了它,因为公路开在比它高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峭壁。从车上往山下望,雅鲁藏布就像一匹细长的白绸缎,遥远得令人眩晕,胆子小或有畏高症的,还真不敢多看它一眼! 这条在我心中流淌了多年的江,带着莫名的神秘。我第一次见它,是在广州飞拉萨的飞机将要降落贡嘎机场的时候。那是一种俯瞰的视角,宽阔而浅缓的江面,夹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山与水、水流与沙洲和谐共存,显得十分安详。年轻时听才旦卓玛唱《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喜马拉雅山啊,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啊,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是把雅鲁藏布作为苦难有尽头的比照,展示翻身农奴终于过上好日子。雅鲁藏布成了雪域高原幸福安康的象征,也成了我人生追寻安静祥和的目标,早就想一睹它的芳容。从拉萨东行四百多公里,在林芝尼洋河入江处看雅鲁藏布,那是一种平行的视角,滔滔江水升腾起云雾,气势恢宏,与尼洋河之水携手前进,浩浩荡荡冲向世界第一大峡谷。站在它身旁,神圣的感觉油然而生,很希望自己能与高原融为一体,心灵变得纯洁无暇。今天行走在东喜马拉雅山麓,远远看着谷底奔腾咆哮的雅鲁藏布,那已是一种眺望的视角,窄窄的、深深的峡谷,使江水越加疾速激昂,一泻千里不复回,胸中就涌出一股暖流,顿悟人生不应羁留在舒适平坦环境,必须该冲刺时便冲刺,于艰险处见风骨…… 从不同角度三次见到雅鲁藏布,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学会多几个角度看世界看别人看自己,可使心胸更为平实随和。我就以这种心态,去笑对喜马拉雅天险,伴着雅鲁藏布的涛声,坚定地走向墨脱,走向天堂。 眼前的景物开阔了些,路旁木房子也多了起来,不时还可看见稻田,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摆动。墨脱是西藏唯一能种水稻的地方,热带亚热带气候让这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很适合水稻、玉米、鸡爪谷等粮食作物生长。又因为经常暴雨倾盆,用木板做屋顶已难以抵挡雨水,日子好过点的人家,便建起铁皮顶的房屋。于是铁皮屋与稻田,成为墨脱村庄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个大约有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散落在路右方不远处的山坡,与雅鲁藏布西岸的另一村庄隔江互望,相映成趣。村旁的田埂上,有农民牵着牛慢慢行走,悠闲自得。屋顶烟囱冒出袅袅炊烟,与江面腾起的轻雾交织,组成一幅仙境般画图。 太美了!地处喜马拉雅山深处的墨脱,也有这样秀丽动人的世外桃园。没有狂风暴雨的日子里,这里静得出奇,午后阳光照着田野村落,照着树林庄稼,照着人和牛、马、猪、鸡,一派祥和安康景象。剔除进出路难行的因素,墨脱真是个值得经常来的地方。 雅鲁藏布在绕南迦巴瓦峰形成大拐弯之前,一直沿喜马拉雅山北麓向东流,经过的地方恰好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大陆板块的地缝合线,也即雅鲁藏布大峡谷。拐弯后流经的墨脱县境,正是两大板块和喜马拉雅山弧、缅甸山弧交汇的突出部位,因此南北两段江面落差巨大,从海拔近3000米的米林县境到海拔只有150米的墨脱巴昔卡,足足下降了2000多米。汹涌澎湃的江水,无日不在狂野地冲击着两岸的峭壁。加上这里地壳结构异常复杂,大小地震、山崩滑坡、雪崩等地质灾害频繁,几十年来,进墨脱的路一修再修,总抵不住地质灾害的破坏,才导致今天生死天路的艰险。然而这不是雅鲁藏布的错,水顺山势流、水往低处流,是大自然恒古不变的定律。顺其者昌、逆其者亡,适应其变并与之和谐相处,方为上策。多少年,墨脱人不就是这样活过来的么?多少年,政府和公路勘察部门一直在寻找,求索一条科学的、适应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地质变化的路线,好让墨脱公路能真正修通,并且能够四季皆通。到那时,墨脱人活得更好;我们这些给墨脱人民送去关怀和温暖的山外客,也不必冒如此大的风险,甚至用性命相搏了。 我不畏高,也不畏难,一路眺望着雅鲁藏布江水,祈祷墨脱人民欢呼新路的那一天早点到来;一路沿着雅鲁藏布,向墨脱县城东波镇奋力前行…… 共60篇内容,不可能一口气发完,成集子的篇章可以到博客http://tiansang.bluezone.cn/blog/user1/5697/index.html上看,书名为《心中有路——向着墨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