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少林寺,何处是归程? |
[游记]少林寺,何处是归程? |
2008-10-13cncn.com |
是那场禅宗音乐大典,让我在登峰停留了一夜。 那是一场在嵩山峡谷间的山水实景演出。 初秋的夜,有点凉。天上没有星光。有很厚的云层。偶尔,飘一些雨丝。 漆黑的夜空下,山影憧憧。 禅乐从前方那一片漆黑的山谷里如清泉般的缓缓流出。清幽深远。 安静地坐在石凳上。只觉得那音乐,由虚空轻柔地飘落,弥漫开来,慢慢的覆盖了整个世界。那一刻,月朗风清。内心空明澄澈,宁静的欢愉浸润着心田。 这其实是一场商业演出。票价不菲。但这一点都不妨碍我喜欢它。因为它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旋律之外的飘忽无定的存在。
少林寺一直是我的一个梦境。记得二十多年前看那场电影,故事已经模糊了,电影里那首插曲和那个画面却依然清晰。那个叫无暇的女孩,在山坡上放牧,唱那首歌。牧羊曲。真美。 和中原那么多的历史遗迹相比,少林寺实在是有点声名显赫。
很大的一个广场。有一些很新的仿古建筑。很多商贩,在兜售旅游纪念品。一辆辆的大巴,在不断地到达和离去。手持小旗子的导游用话筒招呼自己的团队。
我请了个当地女孩做导游。她带着我在偌大的景区里穿梭。那条锁少林的碧溪,被整齐地筑好了堤坝,围起了水泥栏杆。沿岸是一株株的柳树。道路是大石块铺就的,两边是草坪,还有供游人小憩的游椅。 进门的大牌坊上,题有“天下第一名刹”的大字。女孩告诉我这是乾隆的手笔。但我听说的是山门上“少林寺”才是乾隆的亲笔。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应该是真的吧? 寺内看到一幅楹联: 不知作者出于哪个朝代。感觉应该是近现代的。他的观点不敢苟同。他把救助李世民归结成和尚们炬眼识英雄,那未免有点功利性太强了。作为修禅学佛的僧人们,终身追寻的就是内心世界的清净无染,是应该不会那么势利眼的。我相信他们救秦王于危急之中时,一定不会想那么多,只是出于善良的本性。不管他是李世民还是另一个什么世民的,和尚们都会救。 而成就了少林寺这样一段历史的,只是偶然。 经过武术表演厅,女孩说,带你去看表演吧,正好有一场刚开演。 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对武侠世界充满向往。在那个功夫天地里,那些大侠们,有着令人倾慕的人格魅力:重义轻生,舍己助人,义薄云天,一诺千金……。司马迁在《史记》为游侠立传说:“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如此人格,世俗所无,深为普通人所向往。 表演厅外面,见到了达摩祖师像。我对这个大胡子的印度人,充满了敬意。一千五百多年前,他历尽千辛万苦,在海上漂泊三年,终于来到中国。他的到来,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儒和道之外,多了瑰丽的一支——禅宗。 女孩开始很认真地给我讲达摩。讲“苇叶渡江,只履西归”。讲慧可立雪,断臂求法。 我问她,你读禅吗?她有些迷茫,问,什么禅?我说禅宗的禅啊。达摩传下来的就是禅宗。这里是禅宗的祖庭,禅宗从这里传遍中国的山山水水,走向世界。 她还是摇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导游词上没有这些, 我不知道什么是禅宗。 我说,你知道那些僧人为什么来少林寺出家吗?她说,学武功呀。 来少林寺的人很多很多。知道禅宗是什么的人极少极少。 我很想和她说说什么是禅宗。可当我想说的时候,却不知道该丛何说起。 我要和她说灵山法会上,佛祖拈花示众,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的故事吗?我能够说清楚什么是“无语拈花”吗?我说不清楚,迦叶尊者在微笑的刹那,超越了所有的佛教阶段,直入心源,直登佛地。这一笑,是与佛祖心心相印的一笑,那就是是禅悟。 人人皆有佛性,一切尽在心中。只是我们不能明心见性,迷失在万丈红尘中了。迷则众生,觉则佛陀。 莫向外求,心佛一元。佛就是你自己。没有无所不能的佛陀,保佑你心想事成,保佑你万事如意的。 我终于还是什么也没有说。语言苍白,法不可说。 我只是告诉她,禅宗是一种智慧,它教会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己。 她似懂非懂,点点头,又摇摇头。说,庙里的和尚们不是这样说的。 看见一个穿黄色僧衣的年轻人走过,叫住他,想问问他,禅宗该怎么说。还没有开口,他便说,要请香?那边。指指不远处的一间屋子。我摇摇头,说,我不烧香。 我看见,那些香烛,一支比一支粗。 若求清静,内心的清净岂是别人能够给与的?花再多的钱,内心杂草丛生,如何又能解脱?若是为了发财,岂不知,佛祖自己每天靠化缘度日,哪有余财给你? 想起了梁武帝。那个被称作佛门皇帝的虔诚的佛教徒。在位时,立佛教为国教,修建了无数寺庙,剃度了无数僧侣,著书弘法,虔心向佛。 后来,梁武帝想吞并北魏,不听大臣劝阻,收留了北魏叛将侯景。不久 ,侯景叛乱,梁武帝被困台城,活活饿死。临死前连口水都喝不上。又十年后,梁灭亡。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比起二十万的香,梁武帝的香烧的更大更多了。 佛祖并不能保佑你。禅宗从来就不会承诺给你什么。禅宗只告诉你,一切全在你心里。向外驰求,就是佛祖亲见亲闻,也无济于事。 少林寺太新了。新的让我怀疑这还是不是一座千年古刹。
塔林是历代高僧、住持、大和尚的墓地。从唐开始,有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在的230多座砖塔和石塔,是我国最大的塔墓群了。 在塔林里转着,不经心地看着。女孩告诉我,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主要根据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的。 而这些大德高僧,无论是已悟还是未悟,所有人百年后仍是尘归尘、土归土。塔的高低大小,层数的多少,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看到了时光的痕迹。 一个穿僧衣的人,不知道从那个角落里钻出来。对我说,女施主,结个法缘吧。我给你看看前世今生。我笑了。问他,你是少林和尚吗?我说,这里是禅宗祖庭,悟在当下。不生不灭的只有那如如不动的真理。连这你也不懂?你真能看出我的前世今生吗?他尴尬地看看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不远处,顺着石阶山路上去,有初祖庵,达摩洞。还有立雪亭和二祖庵。
天地悠悠,缘起缘灭。 是不是祖庭,有没有达摩留下的痕迹,有什么关系?即便是真的,一切也都会消失,如飞鸟无踪。 是即不是。不是即是。我佛不二法门。 离开塔林,谢过那陪我的女孩。我向山里走去。我要去山里走走。 少林寺。原意为“少室山下密林里的古寺”。如今的少室山下,早已经没有了密林。少林寺也几度兴衰,几经变迁。藏经阁里的经文可以化为灰烬。但是,天地宇宙不会变。真如依然存在。 索道上去,然后开始走。沿着悬崖,有修好的栈道,台阶。 终于没有走到底。在山道上走了两个小时后,太阳开始慢慢落下。暮色四起。我想,我该回去了。 想起了李白,想到了那曲《菩萨蛮》。 路漫漫而修远,归宿何处?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心灵的归宿。那归宿究竟在何方? 那么多的人来少林,拜佛烧香,一定也是为了求个归宿。只是,我想到抱着那么粗大的香烛,实在不知道他们能归向何处。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楞严经云: 禅宗给我们找了个归处——纯净的心源。心如虚空,一尘不染,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9920/1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