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避“运”游(20)——人在湖畔(七) |
[游记]避“运”游(20)——人在湖畔(七) |
2008-10-20cncn.com |
避暑山庄宫殿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南邻市区,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 建筑组成。 建筑特点:采取中轴线控制,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体量较小,采用青砖灰瓦,追求朴素淡雅。与依山就势托起的一座座宏伟壮阔、金碧辉煌的寺庙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不惜施重金建庙,结交少数民族首领,达到安疆固塞稳固大清帝国的目的。 建筑形式采取北方四合院的布局,共九重,层层递进,纵深发展。宫殿周围广植花木,或叠石为阶,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缓解正宫严肃的气氛。这是避暑山庄造园成功之处。宫殿建筑是皇权的象征,是皇权的物化。这四组建筑因用途不同,所以建筑规制也不同。 15:40 . 先来到了德汇门内的东宫遗址.
进入德汇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 东宫宽90米,全长230米,比正宫短70米。占地面间达2万多平米,建于1754年(乾隆19年)。 1945年,东宫失火被烧毁。现仅存基址。 继续西行是松鹤斋.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弘历在正宫东面建一组八进院落,与正宫形制略同,供皇太后起居用。 门殿五楹,边辟掖门。 二门三楹。 进二门有殿七楹,题名松鹤斋,后改名含辉堂,有联“列乔松云屏开翠,庭间驯鹿雪羽舞瑶阶”。 再北有殿七楹,名绥成殿,为皇太子颙琰居住。嘉庆帝颙琰登基后改名继德堂。道光十二年(1832年),内务府热河总管以此殿供奉清廷历代皇帝画像。 绥成殿后,有照房十五楹。 再北有殿七楹名乐寿堂,后改名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 悦性居后,有上下各五楹的楼房,名畅远楼。 松鹤斋园林气息浓郁,院内假山别致,花木名贵;岫列乔松,庭翔雪羽;松鹤相息,摇曳多姿;夏风习习,松涛阵阵,环境十分幽静。
走进去转转,只看看古建筑,没看摄影展。 感觉很不错,只是较正宫稍小点。......
正宫是避暑山庄的主要宫殿,处理朝政的中心。按照中国封建皇朝的规范,故名正宫。这是清代皇帝驻跸山庄期间居住和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召见王宫大臣及少数民族政教首领、接见外国使臣之所。 正宫处在丽正门至岫云门之间的主轴线上,共有九进庭院,以表现皇帝“身居九重”的含义。 以万岁照房为界,正宫分作前朝和寝宫两部分。 它的主要建筑由南而北依次为丽正门、外午门、内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门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朝房、配殿、东所、西所、回廊、照房等组成,布局严整,擀朴淡雅,具有独特风格。 正宫现为避暑山庄博物馆。
这是外午门,现在是避暑山庄博物馆参观的入口处,须要二次验票的。(记得2006.09.来时只交10元就可参观的) 在门外可以看见游客在内午门前的匾额下拍照留影。 转贴一张匾额图片:
现在是: 16:30 .
待续。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0470/6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