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夏游记三(高庙、同心清真寺、须弥山石窟) |
[游记]宁夏游记三(高庙、同心清真寺、须弥山石窟) |
2008-10-20cncn.com |
由于要坐上午10点去同心的火车,早早就起来去看高庙,我们住的地方离高庙很近,走10分钟就到了,买门票进去(这次没带居士证,没想到宁夏好多寺院参观都可以用得着这个),这时的高庙就我们2个游客,高庙,顾名思义,比较挺拔陡峭,从第一间天王殿后开始就有比较陡的台阶了,尤其是每层的第一个台阶跨度比较大,一不留神容易出意外。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很奇特。庙里供奉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文昌、关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济济一堂,反正你能想出的大部分神仙都有供奉,罗汉堂里这两年还专门集资修建了500罗汉的雕塑,到这里许愿或拜神倒很方便,一大捆香烧下去,诸多神佛都受用了。 经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高达三层的五岳、玉皇、圣母殿。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它们层层相因,逐步增高,气势雄伟。在高庙主体建筑的两侧,还有钟楼、鼓楼、文楼、武楼、灵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造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的殿宇。高层楼宇间为了节省空间,屋檐要不是做成非常上翘的形式,要不就是彼此檐角相搭,各个殿之间用廊桥连接。到了高庙的最高处,附近广场、火车站、社区一览无遗。 看完高庙出来,到酒店退房拉着行李到火车站,等车的时候和一位貌似干部的人聊天,知道了固原的一些情况,火车晚点半个小时,上去后和几个回民挤在一起,车慢慢悠悠的一站一站停,直到快下午一点才到同心,从拥挤的人群(全是回民)拼命挤出去下车,虽然是很好的生活体验,但下回不能坐这种乡村间的慢火车了,太费时间了。 出了车站,打了车,去同心清真寺,这寺不在城里,在旧城出去去固原的国道边上。寺门朝北,门前有一座仿木结构的砖砌照壁,正面写着同心清真寺几个大字,背面有大幅“月桂松柏”砖雕,两边雕刻有“万物编生沾主泽,群迷普渡显圣恩”的对联,甚为精美。穿过门洞,高台上是主体建筑(宁夏的建筑好多都喜欢建在高台上,这是什么缘故?)。礼拜殿的右前侧是邦克楼(即宣礼塔),与世界其余地方的尖塔或尖塔的各种变形的形式不同,这里是一座二重檐、四角攒尖顶纯粹的中国亭式建筑。很多宗教建筑到了中国后都产生了巨大改变,很多都演变成了中国建筑形式,这在全世界也是很独特的现象。 主体建筑礼拜殿坐西向东,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式的建筑,比较独特的是两个九脊歇山顶前后勾连,这样内部空间就增大了,去得时候正好赶上礼拜时间,无法进去参观,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形制的。同心清真寺建于元末明初,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经过若干次维修,在建筑结构上大部分基本还保留着明代初期木构的特点。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曾在该寺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成立于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豫海回民政府,礼拜堂门口还挂着红军政府时的匾额。 看完后,在马路上等车,这个地方太偏,半天没一辆车经过,等了好一会才打了辆出租,谈好价格,带我们去须弥山再去固原一共300(这是我们此次宁夏之行最贵的一次坐车费用)。车子向石窟驶去,和司机聊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两边的山是微微发红的黄土山,很有点黄土高原的感觉,由于开斋节刚过,一路上每隔一段可以看见回民老乡们正在聚会吃饭。同心这里的回民是宁夏回民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能达到90%左右。 过了三营,沿盘山路西行,到达须弥山石窟。须弥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称石门水)北麓的山峰上,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重妆,成为原州(今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大部分都修在峭壁上且窟与窟之间比较分散,需要不断在不怎么样的山路上爬山上下,因此看了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大佛楼及前山的立佛,就没看别的(尤其是在去子孙宫途中碰见也是一伙从北京自驾过来玩得驴友们说后面的实在没什么看的),也就没去。
更多照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436820100b79k.html,为什么携程每篇游记只让传这么点照片?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0520/2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