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避“运”游(145)——永宁山下(七十二) |
[游记]避“运”游(145)——永宁山下(七十二) |
2008-12-10cncn.com |
1909年3月,光绪的棺椁又由观德殿迁往西陵梁格庄行宫停放,一路起落,共耗银438400多两。 虽然北京至西陵当时已通火车,但光绪棺椁仍用人抬。 前面有卫兵开道,随后是皇帝和王公大臣,后面还有隆裕皇后、瑾贵妃等,最后是1400多辆轿车。 棺椁拾至阜城门,仅十里远,就撤掉纸钱1000斤,用银260两。 北京至西陵行程240华里,抬杠夫每天分为60班,每班128人,轮流抬着棺椁艰苦行进。 沿途支搭三宿芦殿,耗银29000两,经过四天三夜,才把光绪的棺椁运到梁格庄行宫,安放于正殿之中。 1913年崇陵在金龙峪建成,十一月十六日申时,光绪的棺椁才正式安放于崇陵地宫之中。 1913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葬地宫。 在光绪的棺椁正式安放崇陵地宫之际,清朝的遗老遗少还在这座帝王陵前,演出了一幕极尽愚忠的闹剧。 光绪的老师梁鼎芬是比较典型的一位,他在崇陵的修建过程中,经常到工地瞻祝,为工程的修建筹款募捐。 在为光绪送葬时,他由两个亲随搀扶着在陵前执绋(牵引灵枢的大绳),从行宫一直走到下宫殿。 当人们将棺椁、随葬品布置妥当退出地宫后,唯有梁鼎芬疯疯癫癫地坐在地宫内预备给光绪殉葬。 后被其亲随背出,才算完事。 尽管清廷的遗臣为修建崇陵费尽心思,光绪还是没有能够在他的地下寝宫里平安地长眠下去。 1938年军阀混战时期,一伙不明身份的兵匪盗掘了崇陵地宫,多数随葬品被劫走。 1980年6月,经上级批准,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开启地宫,清理整修,供国内外游客参观。
进入陵寝的三座门,北面是石五供,再北面是方城,方城之上建明楼: 方城下南面留有券门(古洞口)。 站在券门内向南望: 1938年军阀混战时期,一伙不明身份的兵匪盗掘了崇陵地宫,多数随葬品被劫走。 券门(古洞口)内脚下就是当年的盗洞遗迹。 向北行出古洞口,进入月牙城。(俗称哑巴院).
迎面是琉璃影壁: 琉璃影壁之后就是地宫入口的金刚墙。 这座地宫墓道全长63.19米,是无梁无柱的石拱券式建筑,共有四道石门、九座券。 门楼、门垛、门框、门簪均用青白石作原料,雕有瓦脊、瓦垄、花瓶等图案。 每道石门上都有巨大的铜铸门管扇,八扇石门上分别雕有八大菩萨立像。 金券内有宝床,宝床正中有金井。 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停放在宝床上。 棺椁周围有用五彩绘制的龙山石16块,宝床前东西各有石座两个,座上有香箱,是存放“册”、“宝”用的。 这座地宫虽已被盗,但仍出士珠宝玉翠等文物数百件。 由月牙城内的蹬道登上明楼。 向北望是光绪帝的宝顶和远处巍峨的群山:
现在的时间是: 09:20 . 到崇陵妃园寝去。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3819/6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