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峰山

[游记]九峰山

2008-12-24cncn.com

答应周末陪家人的,没去参加与外办的八面山联谊活动,那是让年轻人自己MATCH一下;也没同意横店的方案,都玩了这么多次了,门票又是贼贵.还是选了汤溪--我几年前去过的,挺好的,大家都没去过,从义乌到汤溪一路高速,还可以中午吃汤溪土菜,让阿五请客,晚上到金华城里购物.

九峰有历史

九峰山又称龙丘山,九岩山,系仙霞岭山脉 ,括苍山余脉,面积10.38平方千米,分九峰山,桃花源两大景区,共有景点80多个.九峰山属丹霞地貌,有大小马峰、马钟峰、饭甄峰、芙蓉峰、寿桃峰、箬帽峰、牛头峰、达摩峰,奇峰共九,远望似芙蓉,近看如峰巢,峰峦嵯峨叠嶂,壑涧峡谷深邃,溪,泉,瀑,潭清洌.龙潭水深碧绿,四季不涸.兼有寺庙亭台楼榭等古建筑,历史上的九峰岩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占有一定地位的名山。
“自来贤士大夫,春秋佳日,偶事游观之乐,必于九峰”。《后汉书·郡国志》云:“东阳记县龙丘山有九石特秀,林表色丹自,远望尽如莲花,龙邱长隐于此,因此为名。其峰际复有岩穴,外如窗脯,中有石林……”

九峰山文脉久远.历代的名流高士都在此留下了足迹。东汉龙丘苌,东晋葛洪(道家),南朝宋徐伯珍,达摩禅师,唐徐安贞,五代贯休,元黄公望等名流高士,在此求学,布道,传经,留下足迹和佳话.

西汉与严子陵为友的名士龙丘苌隐居于此,因此叫龙丘山;晋代道家创始人、炼丹名家葛洪,得道成仙,并著《神仙传》,至今丹灶依然。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徐伯珍迁居九峰山,建"安正书堂","筑室讲学,授徒千人",成为浙中最早的儒教中心.南朝梁天监元年(502),东土禅宗第一始祖嵩陀僧达摩始建九峰禅寺,九峰中有一主峰就以其取名达摩峰.唐徐安贞自幼读书于九峰山,神龙二年(706)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弃官隐居于此,山下建有“安正书堂”。后人于九峰寺建"三贤堂",尊"龙丘苌,徐伯珍,徐安贞"为三贤,合祀供奉,与胡(则)公祠一样,香火长盛不衰.五代名僧贯休曾为九峰禅寺住持.元画坛魁首黄公望画下了"九峰雪霁图",现珍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明代太常卿鸿胪寺卿胡森,自号"九峰",留下许多石刻真迹。近代余绍宋也有“龙丘山图”传世,今收藏于省博物馆。

汤溪还是龙游?
九峰岩距金华约30公里,距龙游约20公里。春秋时,姑蔑国置国都于其山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立太末县,县治亦置于此.而龙游又是以龙丘山得名,见[旧唐书(卷44,志20,地理3)] “龙丘,汉太末县,属会稽郡。晋置龙丘县,以山为名”。到吴越时,钱镠以“丘”为墓,不祥,才改龙丘为龙游,见[龙游县志]。
九峰岩(龙丘山)原是龙游的辖区。九峰岩(龙丘山)第一次划到龙游县治之外是在明朝,明成化7年(1471年)分金华,兰溪,龙游,遂昌建汤溪县,见明史(志第二十,地理五)“汤溪府西南,成化七年正月析兰溪、金华、龙游、遂昌四县地置,南有银岭,西北有縠江,即信安江(衢江)”。其中龙游的那部分就包括龙丘山,从此九峰岩便一直为汤溪县所辖。龙游恢复县治后,也未重新归到龙游县,而是作为汤溪镇的一部分划到金华县(今婺城区)。作为龙游得名之山的龙丘山不在龙游,乡贤余绍宋先生对此也是深以为憾。他避居龙游沐尘时,当时的浙江省民政厅长阮毅成每去探望他,必对其中堂巨幅《龙丘山图》赞赏不已。余绍宋开玩笑地对阮毅成说:“兄如能使龙丘山重归龙游县管辖,则即以此图奉赠。”阮毅成虽深知龙丘山划属汤溪是龙游县的一大文化憾事,但政区变动事关重大,只得割爱,怏怏而去。
还有一种说法,是龙游早期的县治在九峰山下,早在春秋时期,姑蔑国都即建在九峰山下,其后,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始置太末县,县治亦在九峰山下,据清乾隆《汤溪县志》载,“其城,街址,历历犹存。”直至吴越宝正云年(公元931年),钱谬以拓展疆域,改龙丘县为龙游县,县治西迁至现龙游。九峰山下之右太末县治设置历史计漫漫长达1150余年。

达摩始祖圆寂之地

据《〔万历〕金华府志》曰,汤溪县南九峰山下的九峰教寺,嵩头陀在天监间亦尝卓锡。《〔嘉庆〕义乌县志》卷二〈山‧龙华山〉,谓山頂有磬石钟岩,相传僧达摩练法于此。据专家考证,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于公元566年间在金华九峰山圆寂。达摩在面壁九年以后, 从嵩山达到浙江乌伤(今义乌),之后到汤溪建了龙丘岩寺(即今九峰禅寺),达摩圆寂后,汤溪村民按当地“悬棺葬”风俗,在九峰禅寺前最高峰的岩壁山开岩缝,将其遗体置于其中,为表达对达摩的无比尊重,村民将九峰山的主峰命名为“达摩峰”。九峰禅寺、达摩像、达摩亭等景点都与这个传说有关。九峰禅寺建于南朝天监年间,已有1500余年。楼房依山傍洞,不施椽瓦而风雨莫及,巍然耸立。自古名山多僧居,九峰山有大雄宝殿、胡公殿、钟鼓楼、观音阁、天王庙等建筑和佛像百多尊。方圆几百里的游人香客慕名而来,传说农历八月初一到九峰游览,能见天门洞开。 九峰禅寺前,则有珠帘从达摩峰顶纷纷扬扬散落,“一泉飞自半山间,如泻珠巩见雨天;不比轰雷强作势,晴春洒漫袅苍烟。”

《善慧大士录》(《新纂大日本续藏经》六十九卷)中有《嵩头陀法师传》,其内容大致如下:嵩头陀名达摩,不知其为何国之人,樵夫最初发现他,是在双林[17]之北四十里的香山之中。被樵夫发现之前他在香山之中似乎已经隐居很久了,但究竟有多久,没人知道。后来与梁常侍楼偃相遇,在楼偃等人的帮助之下,建了一座香山寺,颇多神异。之后,于梁普通元年(520)离香山南游,至余山(当是乌伤一带的山名),欲渡江(当是指东阳江),而江水泛滥,船家不肯摆渡,于是达摩便把伞布于水上,手把铁鱼磬,截流而渡(后世有达摩“一苇渡江”的传说,应当就是由此发展演变而来的)。渡江之后,南至稽停塘下,见傅翕于沂水中(不是山东的沂水)捕鱼,遂发其“神妙之迹”(点破其宿因),并指示其修道之所——松山双林,然后至莱山(当在乌伤与金华之间),建莱山寺,又西至金华建龙盘寺,

法师又於西行至龙丘界.望见南山岩势孤秀.又曰.此亦可以置寺矣.因居止其中.建立兰若.後号此为龙丘巖寺.寺成後.法师更西行.入万善山口.见山盘势纡.又欲置立精舍...号曰离六尘寺...法师又西行至孟度山.此山先有白鹿.及常闻钟磬之响.更於此地置立精舍.号三藏寺.始.法师发迹置香山寺.及此凡七所.得山川之形胜.黑白供养.逮今犹然.三藏事毕.法师却还龙丘巖寺.及入灭。《善慧大士录》中暗示嵩头陀灭于天嘉五年(564)。


还有渊明三径

另据历史记载,陶渊明曾隐居九峰山。专家考证,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曾游浙之西湖,雅爱山水之秀,自新安而睦而金而九峰,后归携眷属而居于九峰山麓,地隶浙之东阳郡,又号东阳隐士之后,九峰山名声大振。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以及名句“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从中可找到九峰山的影子。“渊明三径”至今犹在,故又称“九峰桃源”。只是一日行程太紧,晚上还有接待任务,只能作罢,留待下次--小田说还有美女蛇一些未修好的景点要去的,她自己当导游,景区地图已经自己能看懂了.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4530/17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