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柬埔寨散记(四) 斑黛喀蒂和塔布笼寺,还有巴肯山的日落 |
[游记]柬埔寨散记(四) 斑黛喀蒂和塔布笼寺,还有巴肯山的日落 |
2009-01-16cncn.com |
第四日 斑黛喀蒂和塔布笼寺,还有巴肯山的日落 现在看来,当初这一天的某些景点其实完全可以忽略,不过总害怕因为错过而遗憾,况且买了三天的票,觉得不看白不看,因此行程安排得更为紧张。当时的设计是这样的:上午走马观花依次游览罗莱寺、神牛寺、巴公寺、豆蔻寺和皇家浴池后,重点放在斑黛喀蒂,下午的重点理所当然是塔布笼寺,之后的茶胶寺也只能顺带而过,因为必须要在4点半前赶到巴肯山观看日落。 罗莱寺、神牛寺和豆蔻寺都是红砖配木搭建的,从取材到建筑风格感觉并无太大区别。罗莱寺好像是为国王的父母还是什么长辈修建的,破败的只剩几尊塔而已,不过镶嵌在塔身的木雕依然精巧可人。神牛寺则完全一副正在翻建的模样,连拍照都不上镜,寺前的神牛没了犄角,总让人觉得更像是单峰骆驼。豆蔻寺虽然保持相对完整,也只是塔身内壁上的神像浮雕让人眼前一亮。 巴公寺规模则要大很多,还依稀保持着主体轮廓,在三层台阶的四个角落,都有一尊断尾的大象石雕,当然这远不如之后东梅奔里看到的大象。拾阶至顶,在这个被热带雨林环绕绕的断壁残垣上,吹风纳凉之际仍可想见当时的恢弘。 茶胶寺比较奇怪,看上去像是个简装城堡,四面都是极其陡峭的台阶,必须以老祖宗四肢着地的姿态才能爬上去,全然一副易守难攻的模样。我们为找相对安全的方向取道而上还花费了几美元,当然,带路的小孩是事后才告知我们原来不是免费服务。 而皇家浴池绝对是个搞笑的地方,如果不看岸边两列雕刻了狮、七头蛇的扶栏外,那纯粹是一个毫无风光可言但足可以淹死人的大湖。不过它的对面就是斑黛喀蒂,也是上午行程的重点。在那里闲逛的时候,一个当地10岁左右的小女孩很自然走上来用中文你好跟我们打招呼,然后把手工编织的手环送给Ellen,还特意用英语强调:“不要钱,你不要就是不喜欢我。”Ellen正因为自己不曾想到的魅力尴尬收下,还在夸赞很beautiful时,小女孩忽然拿出一大把同样的手环:“one dollar”,惊得Ellen把刚套到手上的手环一把撸下来塞给小姑娘。 斑黛喀蒂的门口似乎是南门的翻版,门楼顶上依旧是微笑的四面佛。步入门中,穿过狮身和七头蛇雕塑,在丛林隐匿之下,支离破碎的宫殿仿佛只有被各种木桩支架支撑着苟延残喘。但是,断裂的穹顶之上,曲折的门洞之中,破损的长廊之内,坍塌的碎石之后……在许多的角落里,都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像和浑厚的石刻。我尤其喜欢穿梭在那些无法贯通的长廊走道之中,像是回归童年在和历史捉一个没有结果的迷藏,我真的一丁点都没体会到所谓残缺的美,只是觉得格外有趣。 中午在景区简单的点了炒饭充饥,未多做休息即直奔塔布笼寺,因为是《古墓丽影》的外景地,它比斑黛喀蒂更知名,在这里将能明白为什么把吴哥窟叫做原始森林中的建筑奇迹。 从幽闭的丛林小道中走进很久,正当我们以为走错了路的事后,才看都被热带丛林裹挟的建筑一角。到处都是碎石断梁,厚重的石材上带着依稀的藓绿,所见的树木一个赛一个的膀大腰圆。参天巨树的根部格外像是雕塑里常见的七头蛇,沉默地凌驾于残损的建筑之上,骑跨、覆盖、破顶而出,自然绵长的破坏与人文景致以一种决然的冲撞姿态构造出惊人的视觉效果。在大家兴致正旺的时候,忽然下起瓢泼大雨,所有的游客都龟缩在漏雨的残殿之中。也许在若干年之后,这里连残垣断壁都不是了,那时来的游客恐怕真的只是来观赏热带雨林而已,然后在某个碎石头堆砌的牌子前知道这是某某遗址。 穿过塔布笼寺而出,简单看了茶胶寺,直奔巴肯山而去。巴肯山并不高,不过登顶的台阶依旧是一成不变的陡峭,在人潮拥挤下更显狭窄。登顶后,一个石砖铺砌的平台跃然眼前,中央矗立着一个小巧精致但凝重的四方石殿,黄昏下金灿灿的,平台角落里有若干的石塔,像一个祭祀用的场所。老实说,我并不觉得巴肯山的日落有什么不同,因为落日造就的天际之美天然有种让人屏息的诱惑而已,倒是看着各色人种对准一个方向凝神拍照的样子很有趣。 下山的路并不是很难走,不过日落后光线很不好,没有照明工具还是有点危险。一个西方游客因此受伤而被抬了下来,当我看到她的同伴撅了树枝固定伤脚时,觉得人家真是专业,要我肯定撂背上就下去了。山脚下人车密布,我们一度都找不到司机,事先商量好碰头地点还是十分必要的。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6031/1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