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黔之驴 |
[游记]黔之驴 |
2009-02-05cncn.com |
凌晨1点40,历经36小时的颠簸,我们成功登陆宝地黔。睡眼惺忪中是一片昏暗。 安全招待所,角落里巴掌大的门脸却挂了块顶天立地的招牌。房间里的卫生间和床只半墙之隔,没有门。被夜里泛出的地沟味儿惊醒。早上起来遭遇停水,于是顶着油七抹乎的一头糟发穿过早点铺林立的胡同儿,在公共澡堂解决了沐浴问题。 黔灵山,一座因猴子而出名的山。细皮嫩肉杏核眼,与其他地方看到的不同,感觉这里的猴子很是俊秀。他们成群结队拉帮结伙的往返于游人之间,或讨要食物,或仅仅蹲在树杈上静静的观望。 阿弥陀佛坐中央,四大天王在两边,菩萨,保佑,保佑我平安的当和尚……不信佛,对庙宇的感触自然不深。每次到佛堂林立的圣地时,见善男信女们烧高香拜菩萨,求前途求事业、求婚姻求爱请、求合家欢乐求飞黄腾达,只觉烟雾缭绕、莲花灯长明的景致辅以男女们虔诚叩拜的姿态,甚为肃穆。 到镇山村的时候已近傍晚,领我们进村的女孩猜测年纪与我相仿甚至比我更小些,却已是两岁孩子的母亲了。她白天在村口接待来往的游人,此时正准备收工回家。沿石板路走来,狭窄的空间不时偶遇牵水牛归来的农夫或挑烤鱼扁担收摊回家的农妇。空气中弥漫着家畜的气息,但并非难以忍受,反而觉得这才是真切的生活。女孩家几近村子的尽头,葫芦藤下的小院里男人背着他们两岁多的儿子走来走去。“背惯了的,不然不睡。” 从黄昏到日落,趁女主人烧酒做饭的空隙,我们租了船游弋于三面环绕村子的湖中。摇船的也是个女孩,话不多,问什么只是“哎,哎”的答应两声。橹很重,坚持划了几下,发现原来站在船尾低头摇橹因为没有参照物,根本感觉不到船在前进。费了很大力却看不到成果,于是悻悻的回到座位上。 糯米酒容易上头,四五杯下肚我已有些恍惚,其实意识还是清醒的,只是有些身不由己。发现喝醉时自己话很多,想到什么就一古脑儿说出来,酒精不仅刺激到神经使思维活跃,还屏蔽掉思考的停顿,怪不得都说酒后吐真言,倒也痛快。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喝醉,在500年历史的古镇里,也不乏为一种特别的经历。 伴随着止不住的笑声和没完没了的话声,飞驰于崎岖山路上的面的出租车载我们回到花溪宾馆,周总理和邓夫人曾经下榻过的地方。后半夜酒意就散了,灵魂和身躯仿佛历经了移魂大法后重新归位,擅离职守的灵魂在飘游离散过后挣扎着回归到身躯,不免引来一阵晕眩,清醒状态下的晕眩。也许因为释放了过多心里沉积的想法,此时感觉有些空灵,甚至有些悲伤,而脑袋在清醒状态下的阵痛也时时敲击着神经,愈发伤心。 遭遇十一长假青岩古镇庙会赶集,摩肩接踵的场面不亚于北京春节的龙潭湖庙会。摆摊儿的、卖货的、特色的、恶俗的,各色人物各类货物充斥着眼球。 偶遇骑自行车环行中国第一人——俞建军,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饱经风霜的老人。81年4月至82年9月,他和同伴骑自行车抵达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会。悬挂于老房子外墙上的照片是他当年游历于全国各地的留影,仅凭一辆二八大车和惊人的毅力,并没有当今所谓“驴友”圈里推崇时髦的户外装备,一年半的时间里游历如此多的地区,着实让人佩服。老人很健谈,并肩坐在门口的长板凳上,从当年观看西藏的天葬到如今贵阳市里自家养的两条金毛犬,我们相谈甚欢。他计划近两年再次起航,骑车抵达台湾、香港、澳门三地,以完成穿越整个中国的愿望。问及当年起程的动机,“作为80年代的新青年,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一定能行!”坐在铮铮老人旁边的那个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不免面颊微热。 黄果树驰名中外,83版西游记很多镜头取自这里,水帘洞、高老庄、流沙河……师徒四人的影子随处可见。当年顽劣不羁的猴子、好吃懒做的猪头、忠诚憨厚的沙僧,如今功德圆满上天当了罗汉,是否依然记得这许多艰难险阻?抑或仅仅当这些磨难是不值一提的小case? 晚上10点的贵阳街头,边享用地道酸汤鱼边透过二楼窗户向街角瞭望。拐角处的一个烟酒摊,女人扎着马尾辫,胖乎乎的脸蛋,正端着自带的饭盒挑米粉吃。旁边含情脉脉看着她的许是她的男人,时不时拉拉女人的衣角或抚摸一下女人的脸。腿边白色的猫咪刚刚还慵懒的卧在一旁打盹,现在也竖起尾巴撒娇的蹭来蹭去。昏暗街灯下的小烟酒铺在夜里十点,正上演着一出平常不过却温馨浪漫的生活剧。为抢镜头也为分享些许甜蜜,酒足饭饱之后我特意拐到那个小摊买了支棒棒糖,一路吸允回味着。葡萄味的,很甜。 第二天早上先去火车站买了到镇远的火车票,继而趁2个小时的空闲跑到阳明祠小憩。顶着正午的烈日爬上祠后的山顶,依山而建的贵阳城一览无遗。同样高楼林立,同样车水马龙,只是空气中弥漫着的味道,多少带着点陌生。尽管人类的嗅觉已经很大程度的退化,但我依然相信人是可以通过气味辨别事物的,每到一个城市,当走出机场或者跳下火车的时候,都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城市的气息,一股地地道道未曾闻到过的从空气中散发出来的地域味道。或是潮热中透出仿佛菠萝溶化的味道,或是干燥冷冽略感彷徨的气息。 傍晚7点半到达镇远的时候,整个城市一片漆黑。问了迎面走来拉客住店的人才知道,这里8点钟才会点路灯。出租车拉我们到古镇,在“最后一家”依旧享用了糯米酒和酸汤鱼,继而开始了夜游古镇的征途。成熟的旅游业造就了古镇店铺林立设备完善的现状。统一规划的街道、装饰雷同的建筑,俨然一条贵州的“王府井大街”。只是这人造城镇的背后,是矗立万年的石屏山。黑暗中仿佛悬挂于天际的灯光,实际是山腰上房屋的照明,借这点滴光亮,才能依稀分辨出挡在面前磐石般的山的轮廓。山体露出的片片青岩,不经意抬头看去,仿佛晴朗夜空中的云。游走闲逛至夜里10点,镇上最后一家店铺也挂上了门板,转回到起点处的潕水宾馆,砍价到120块一间。 青龙洞,镇远文化的缩影,布依族讲解员介绍的时候满怀自豪。释迦穆尼、观音、老子、玉皇大帝、八仙、张三丰……儒学、佛教、道教并驾齐驱,但凡能供起来拜的各路神仙,在这一条龙似的岩壁上,都能够一睹尊容。遗憾的是不少塑像在文革时期被破坏掉了,只剩下空荡荡一间屋子,墙上依稀留有悬挂过佛龛的印记。些许感慨了一下人类的破坏力。 横跨潕阳河的祝圣桥,据说前后共修建了二百多年,桥上魁星楼悬挂着“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関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对联,说明曾几何时,缅甸使者曾骑着大象穿过这座桥入朝廷面圣。 100迈的速度飞驰在蜿蜒的山路上,坐在疯狂出租车后排左右摇摆,有惊无险追寻到潕阳河的上游地段。坐船畅游于青山绿水中,起伏的青山被人性化塑造出许多故事,自古人类就具有无以伦比的想象能力,平常一块石头或自然勾勒出的几缕线条,都能引发出一连串的杜撰。 当晚再次行走于镇远镇上,光顾路边摊的炸土豆和炸小鱼,品上几口猕猴桃酒,于路边小板凳上看来往的人。踮起脚尖买土豆饼的孩子、挑着扁担急匆匆赶路的小贩、扛着拖把到潕阳河里涮墩布的男人、夜总会门口出租车上蹦下来的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姑娘,每个人按部就班的演出着自己的戏份。而我呢,则充分体会着异乡过客的角色。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7235/1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