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80天藏区环游 - 阿里南线(4)寺庙篇

[游记]80天藏区环游 - 阿里南线(4)寺庙篇

2009-02-07cncn.com

我对藏传佛教并没有研究,也没有兴趣研究,但这一趟下来仍然给师傅留下了逢庙必进的印象。可惜一路上由于时间关系,又或者是找不到地方,自己想去的寺庙并没有真的都去成。即使去成了,也总觉得如走马观花(虽然我已经每次都呆到师傅电话催几次才肯走),时间总是不够自己细细欣赏寺庙方方面面的美,这不能不说是此行的一个遗憾。

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哲蚌寺之前已经去过了,这里就不再复述。

白居寺

如果说阿里南线只能去一座寺庙的话,我的选择绝对会是白居寺,因为这里有美轮美奂的十万佛塔!

白居寺位于江孜县西北宗山脚下,前面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宗山古堡。

“白居寺于公元1418年由法王热丹贡桑和第一世班禅共同创建,藏语称为‘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其建筑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纪末至十五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都完整保存且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白居寺由大殿、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

白居寺主要有两大特色,其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它原来属于萨迦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于是,白居寺便兼容萨迦、噶当、格鲁3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另一特色是十万佛塔。十万佛塔的正名叫‘菩提塔’,藏语称之为‘班廓曲颊’,意为‘流水漩涡处的塔’,这流水便是日喀则地区的年楚河。十万佛塔是由近百间经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是西藏地区规模最大、制作最精美的佛塔之一。此塔直径62米、塔高42米(共13层) ,由十三层石阶、塔基、塔腹、塔瓶、宝盖及金幢等几个建筑单元组成。塔形下大上小,递层逐渐上收。一至五层每层分20个角,共有108门,佛殿76间。六至九层不分间,六层是圆形塔腹,七层为方形,八层为覆钵形,九层为伞盖,顶部是宝瓶、宝珠,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另有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因而得名‘十万佛塔’。”

我们到达江孜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过了,花了五分钟拍了下宗山古堡,我们就赶往白居寺。白居寺门票40元,李同学的导游证再次发挥作用。才进大门,我的视线就被左手边的十万佛塔吸引住了,顾不得细看庙里的其他建筑,径直杀向白塔。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形状的白塔,后来才知道这种塔式叫“吉祥多门塔”,塔身七层上所绘的那双佛眼真是荡人心魄。

(白居寺十万佛塔)

登佛塔的路是顺时针盘绕向上的,入口处有一个喇嘛守着,旁边竖了块牌子,写着带相机进入者交费十元,否则请把相机交喇嘛保管。向喇嘛问清楚了只要交了钱佛塔内的壁画和佛像就可以随便拍照,没有任何限制。这真是太便宜了啊,想想其他寺庙,随便哪个大殿里拍照都得几十上百的呢,赶紧交钱往里走。佛塔里前五层每层都是小小的佛殿,环成一圈。佛殿一般左右两边各一组泥塑的小佛像(也有的殿里只有一面有大的佛像),佛像两旁的墙上满是壁画。壁画很多都已经斑驳不清,颜色暗淡,有的被香火熏得发黑,有的似被水泡过,还有些已经开裂,墙上看到白白的水泥修补痕迹......然而撇开这些,那些壁画和佛像的优美线条和绚丽色彩仍然让我看得目瞪口呆、如痴如醉。忍不住拿起相机把这些壁画和佛像一一拍下,一边拍心里却又在抱怨寺庙怎么不好生保护这些艺术品,让人随便摸随便拍,这人啊,就是这么矛盾。

(佛塔内的佛像和壁画)

转往上一层的楼梯并不好找,因为是藏在某个和佛殿相似的小房间里,如果不是每间屋子都进去转一下的话,从外面不容易看出来。有些楼层的楼梯很黑很窄,如果碰到对面有人过来,得很小心地侧身擦过。每层楼梯的出口并不总是同一个方向,因此每次从楼梯里钻出来,眼前都有不同的风景。而楼梯出口的门上也装饰有美丽的雕塑,值得细看。

第一二层的时候,自己还可以走遍每一间佛殿,细看每一处壁画。到得后来,天色渐晚,自己也只好加快速度,囫囵吞枣一番。走出寺门的时候,实在是心有不甘。希望将来能有时间重温十万佛塔和白居寺里这次没有看到的其他大殿。

扎什伦布寺

如果说白居寺以精美的壁画让人入迷,那扎什伦布寺就胜在阡陌小巷里的光影迷离。

扎什伦布寺门票55元,李同学的导游证在此并没有派上用场,人家根本不认这证。我们到的时候还未到下午三点半的开门时间,求了卖票的人几句,顺利拿到门票进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得以在寺里享受了一段没有游人的清静悠闲时光。虽然主要的几个大殿那时尚未开门,但是一个人穿行在安静的小巷间,仿佛回到了当年哲蚌寺古旧的小道上,那种感觉要远胜于人声喧哗的时候。

从某个僻静角落钻出来的时候,发现旅行团已经络绎不绝地涌进来了,于是便跟着旅行团到大殿里蹭讲解听。然后发现,逛寺庙真的必须有导游,否则象自己这种对藏传佛教一无所知的人,逛完了也不知道看的是些什么,这可不比十万佛塔里看壁画,每个殿都有着自己的典故。

在扎什伦布寺又一次感受到了高原多变的天气,本来还是万里无云,转眼却下起了倾盆大雨,还夹杂着大粒大粒的冰雹,半个小时后又是艳阳高照,雨后的花儿在阳光下更显生机。不过,我怎么在寺里就没有见到那众多的放生狗狗呢?倒是在一个破旧的窗台上我见到了两只可爱的小猫咪,死死地盯着我看,我也回盯着它们。对峙的结果是以我的失败告终,谁叫自己要走人去看其他景色呢。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玛山东面山坡上。扎什伦布寺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1447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珠巴(根敦主)在当时的后藏大贵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琼杰巴·索朗班觉的资助下,开始兴建扎什伦布寺。最初寺院定名为“岗坚典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后被根敦珠巴改成现在的名字。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扎什伦布寺主持时,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此后历代班禅对扎什伦布寺均有扩建。四世班禅是第一个被册封的班禅喇嘛,从此扎什伦布成了历代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现今寺内有四世班禅灵塔殿、十世班禅灵塔殿及五世到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殿。

(扎什伦布寺一角)

绒布寺

与上面的两个寺庙相比,绒布寺虽然顶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的头衔,也难掩其寺庙渺小破败的本质。

到绒布寺时已是傍晚六点,天色阴沉,珠峰不知所踪,让我怀疑自己早上所做的决定是否真的错了(详情留待后面的珠峰篇里再说)。同伴们都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在旅馆里歇菜了,只好自己背着相机顶着珠峰特有的强风上去绒布寺。

绒布寺的规模实在太小,在灰蒙蒙的天色中显得尤其冷清,连山上那三角形的绿色经幡堆也更显陈旧,虽然我知道喇嘛们每年都会为经幡堆换上新的经幡。门前的那座白塔当属绒布寺里最具规模的建筑了,它的身影曾在无数的珠峰照片中出现。

我循着悦耳的金属撞击之声走到了白塔旁的一个小经房,房间正中是一个硕大无比的转经筒,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尼姑坐在一侧。见我进来,她停下手中正在转的经筒,咧开嘴笑了。跟她指手画脚地说了几句,但是她不懂汉语,只得放弃继续沟通的想法。我试着象她那样去推动这个大转经筒,却发现只凭一人之人很难推动。老尼姑为我加上了一把之力,把经筒带动起来后,再转就容易多了。就这么一个小动作,让我无意中碰到了老尼姑的手,触手冰凉,这才发现她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只穿着一件薄薄的僧衣,而自己是抓绒衣冲锋衣裹得紧紧的还觉得冷。这一瞬间,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在大寺庙里修行的喇嘛们,打着手机、戴着墨镜、开着越野车...跟面前这位苦修的女尼相比,谁对佛主更虔诚点呢?!

走之前为她拍了张照片,她看到自己在相机里的样子,很是开心,拿出一个塑料袋里硬要我挑一件再走。往袋里一瞧,原来是各式各样的手链,我挑了一串有黑色石头的,留下一点钱在袋里便离开了。这串手链,后来陪着自己走完了阿里,走过了青海四川,现在还躺在家的抽屉里。

顺着山坡上的小路进到寺里,周围一个人都没有,所有的房间门都关着。突然听到上方有人叫自己“喂,上来这里吧,这里没人,我们不敢进去,上来一起去吧”。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在旅馆里碰到的两个GG。奇怪,虽然我是和他们提过自己去年到过珠峰,但想来他们总不至于要拉我一个弱女子来壮胆吧?!上就上,沿着很陡的楼梯上到二楼,这里应该是大殿的二层了,但是门被锁了,从门的缝隙里瞧去,依稀能见到一楼大殿里的佛像。

转了一圈,没找到传说中值得一看的壁画,时间也不允许自己再继续往上去往更高处的绒布德寺(虽然这才是自己更想去的地方),心中牵挂着旅馆里高反的朋友,于是掉头离去。在绒布寺的那头,笼罩着珠峰的云雾正渐渐散开......

“绒布寺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于1899年主持修建,距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信奉宁玛派。绒布寺主殿正面供有释迦牟尼、莲花生等佛像。僧尼同住一个寺庙开展佛事活动,兴盛时曾拥有僧人三百多名和比丘尼三百多名,二十多个殿堂;现在僧人十一名、比丘尼八名,设有一个诵经殿和一个殿堂。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三天的跳神活动,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隆重的驱鬼仪式。1983年寺庙经历了大规模的修建。这里的壁画值得仔细观赏。

绒布德寺原为尼姑庵,位于绒布寺上方不远,文革中被毁,如今只有部分屋宇残存,现已无尼姑,只有喇嘛居住。寺内的山坡上,有许多红色的小石塔,据介绍,它们是历代高僧的墓葬。绒布德寺里的一座小庙修建在一个小山洞上面,这就是这个寺庙最吸引人的“地下密室”了,密室并不大,但据寺中的喇嘛说,历史上曾有许多高僧大德在此修行,莲花生大师在此修行了一个月零7天,修行后绒布德寺才应运而生,以此纪念。密室中的石壁上有佛的手印和足迹。绒,指的是从扎西宗道绒布寺这一带狭窄的山,布是“里面”的意思,德意为“上面”。如今绒布德寺属于绒布寺管辖,平时只有一个喇嘛在此苦修,已经单独修行好多年了。”

更多照片,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43d3f0100b59n.html



(绒布寺全景)


(绒布寺里修行的老阿尼)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7464/16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