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吴哥,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音乐(1) |
[游记]吴哥,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音乐(1) |
2009-04-23cncn.com |
吴哥,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音乐 吴哥啊,我是带着空荡荡的心而去,满载喜悦和感慨地回来的… 同行的是相识,相知,相交30年的好友,一路上看景色人物风情,尝美食与品鲜果汁,遇到友善的突突车司机和华人导游,日出日落,阳光夜雨还有飞扬的尘土,都不曾错过,你说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旅程吗? 好吧,过来坐在台阶上我的身旁,听我讲一下那些在吴哥渡过的时光吧。 出发 PW发来短信“去吧”我只是觉得我大概会去吴哥,过了几天再收到短信说机票买到了,我也在网上申请好签证,我才相信我们真的要去吴哥了。四月初的一天,我们终于启程从广州直飞柬埔寨暹粒。 在飞机上,闭目养神之际,想起WBY经过多番努力后终因工作不能与我们同行而发出的哀鸣,我禁不住嘴角露出了笑。 既要与之相会,我应该先把吴哥大致了解一下,于是埋头读了会书,有了些概念: 吴哥王朝是指从公元802至1432,即大约我国晚唐至明朝初年,其间经历25位君王,六百多年的历史。吴哥王朝自1432年被泰国军队攻破而被逼迁都金边,往日繁华的吴哥城便被荒弃湮没在莽林中,被世人遗忘,沉睡了500年。1857年,亨利.穆奥(Henri Mouhot),一位法国自然科学家,来到吴哥古迹遗址考察并把他所见的奇妙的景象写下来,他的文章在欧洲引起轰动,从此,欧洲人络绎不绝地前来,吴哥古迹重新回到了世人的关注中。1992年,吴哥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评定为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 整个吴哥遗址群的建筑,是历代君王不断始建,修复,扩张后而逐步形成的。以一般游客的游览计划来说,整个吴哥遗址公园有三大部分:吴哥通王城(俗称大吴哥),吴哥窟(俗称小吴哥)和除了这两处以外的其它景点。 吴哥通王城的重要景点有:巴戎寺,战象台,癞王台及空中宫殿。 吴哥窟其实是一座规模浩大的佛寺,它以宏伟的建筑与精美的浮雕而闻名于世,是吴哥遗址公园的精华景点。吴哥窟更是柬埔寨人民的自豪,它的图案被画在了柬埔寨国旗上。 在吴哥遗址公园总共有大大小小600多座建筑,除了吴哥通王城和吴哥窟外,其余的散落在方圆四十平方公里的丛林里。游人根据时间,偏好来选择参观这些景点。但是,其中的女王宫,被选为不可错失的必游之处。 这些到底是书本的生硬的介绍,吴哥,在我的脑海还只能是幻想。我是多么热切期待与它相会呀! 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暹粒了。 在机场 一走出机场,看到的是在高大的棕榈树下一字排开的十来个突突车司机的剪影--阳光太强烈了,我们的眼睛不能马上调节过来,逆光下,眼前便象是一幅会动的铜版画。 他们举着牌子等候各自的客人,与客人相认的那一刻露出羞涩的笑容,宾主相见,两厢欢喜,司机领着客人往突突车走去。当他们陆陆续续散去,我发现阳光下只剩下PW和我,还有最后一个突突车司机仍然站在那里。但是他等待的并不是我们,因为没有预先订客栈,当然就不会有突突车来接我们了。 此时机场管理员过来一再地劝我们:坐出租车进城吧,不会有空的突突车进来了。坐出租车?那不等于让人抬在轿子上去看虎跳峡,或者是到了亚龙湾却泡在游泳池?与吴哥相见的第一面,我们要与它轻轻拥抱。 我转向唯一的仍在等客人的突突车司机,企图让他相信他的客人可能不来了,载我们进城吧。他固执地说:我一定要等到我的客人。PW说:看,人家多敬业。但我似乎读到:哼,不做好准备。我说PW你是不是开始有点担心、害怕了?“哼,有一年我带着30多人的团队去索溪,知道什么叫索溪吗?就是沿着溪水的源头走。夜里忽然下起暴雨,水淹及胸,我带着他们责任多大!”对对对,在这样危险的境况中PW都不害怕,我们这算什么? 云淡风轻之际,KONG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黝黑的皮肤,白亮的牙齿,穿着浅黄色的衬衫,笑着问:你们想坐突突车?KONG的出现,或多或少的替我解了“不做好准备”的围。就这样,我们坐上KONG的突突车,用比较亲和的方式开进了暹粒城--吴哥古迹所在的小镇。在车上我没有忘记问PW,在那场索溪险情中,为何就不能上岸走呢?“哎,你不知道此时两岸的淤泥比溪水更危险吗?”哦,是这样。 不用20分钟,我们就进城了。 勾起童年回忆的客栈 由于法国人90年的统治(1863-1953),这里隐隐地弥漫着法兰西的气息,嗅着这一丝气息我们来到暹粒河西岸上一家叫“吴哥的倒影” (Shadow of Angkor)的客栈。 “吴哥的倒影”是一座法式的,面向暹粒河的两层楼的房子,铁红色的瓦,米白色的墙,二楼的回廊上有雕花的石柱。因座落在路的拐角处,使它有更多的窗口和阳台,这样当夕阳照过来,木头百叶窗的影子沙沙地投在墙上,吴哥的倒影便看似在水彩画里。 其实,这家客栈的房间是我们看过的四处房子中最小的,淋浴间最简陋的一家,而且房租也是最贵的,但是我们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那是因为当我们赤着脚,踩着一尘不染的木台阶爬上二楼,站在回廊上向外望去时,被眼前景色深深吸引了。 那是一课巨大的凤凰树,绿油油的叶子尽情地散开着,散开得那么远,象一个瑜伽高手在做一个不可思议的动作。四月里凤凰花还未盛放,星星点点的红却显得那么蠢蠢欲动,充满着盛开的欲望。河水是浑浊的浅黄色,对岸的树和房子倒影在河里变成棕色,错落有致,与凤凰树美妙地融合在一起。多么的似曾相识,遥望PW和我的童年时光,有许多光阴也是虚掷在奔跑嬉笑于屋外的小河边和丛林间的。我仿佛看到,暹粒河边,PW和我挥动着凤凰树落下的弯弯的枝荚以作刀剑,追逐在石桥上,喧闹声一直传遍河的两岸。对,就是这里了。 客栈老板说我们不用先付房租,在离开那天付就可以了。于是我们把行李一放就出门了,立即赶往巴肯山去看日落。 巴肯山的日落 门口就有突突车,我们这位司机开的是慢车,所有突突车都超越我们,几乎连自行车都要超了。我问PW有没有见过树懒,一种移动速度为每小时0.15英哩的动物。PW用早年就拥有的睿智的的语气回答我:心急则慢。可是,不是所有想去看这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日落的人都心急如焚的吗? 上巴肯山的路口人声熙攘,小贩的叫卖声让这里更添热闹,卖明信片和纪念品的孩子穿梭在游人前后左右。突突车来来往往,尘土在汽车后面扬起来,这时天色还亮。上巴肯山是一条黄土路,两头身披墨绿色绸布的大象安静地站在路口边的大树旁,瞪眼看这些举着照相机对着它们左右移动的人,等待真正想骑上它们的背上山的游人。 随着队伍向前走,听到柬埔寨音乐在前方传来,跳跃的鼓点和着悠扬的笛声仿佛述说着忧伤中的顽强与乐观。奏乐的是地雷受害者。奏乐者或断手断脚,或失明,或容貌烧毁,当他们拨弄着琴弦,敲打着鼓,那些最初的痛苦,都漫溢在奏起的乐曲中。一个男孩坐在角落敲打着鼓,他没有了一条腿,另一条腿合在鼓声拍打节奏。他的脸全无悲伤,只有冷淡和茫然,和其它人一样。看似是时间抚平了哀伤,但是,希望又在哪里呢? 夜色愈来愈近了,向前走吧。 上山的路是平缓的,并不比走在你所在的城市里任何一个公园的山坡要艰难。后来我知道,这一段路是让人平复心情的,让焦虑,让急切,让躁动,在缓缓而行中全部卸下,去迎接一出开场与谢幕同时进行的戏剧。 当一堵已被风蚀的黑黄色的石墙打横出现在你的眼前是,你就来到了巴肯山--高棉王国耶输跋摩一世迁都吴哥时最先建造的寺庙。那时距今已超过一千年,大约是在唐朝的诗人李商隐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久以后,耶输跋摩一世也登上了巴肯山眺望着夕阳。从围墙绕进去,石头砌起的寺庙耸立在眼前,但是它并不允许你从容的踏步而上,它的台阶只有很窄的大约10厘米宽,你只能手脚并用向上攀爬。一边爬,手臂,胸和脸都几乎要贴到石头上,唯有这样,你才会全心全意地一点一点地接近它。 终于站立在巴肯山上了,环顾四野,长空浩瀚,远方的暹粒河在夕阳下泛起银光,在古老的丛林中若隐若现,这不正是刘昚虚笔下的“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吗?深深吸一口气,静静地等待日落。等啊等啊,东方越来越暗时,西边的云却不断地变幻着色彩,金黄色,粉红色,紫红色,一直到血红血红。看,它出现了,呼吸顿时屏住,脑海里忽然响起《蝴蝶夫人》中的那高昂的咏叹调“明朗的一天”,同样是关于希望,等待,还有凄美的结局。那火红的夕阳象是蝴蝶夫人高声唱到:是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而那绚丽的云彩犹如那歌词唱完后久久回旋的音乐。只在一瞬间,才出现的落日便已消失,只留下抹在人们脸上的一层暗红的余影,和呼出的长长的一口气。 在暮色中,我向巴肯山告别。走在下山的路上,我心中念着泰戈尔的诗“在我离去之前,让我逗留片刻,吟唱我最后的诗句,把它化为乐曲…”我的诗一般的情绪被PW在黑暗中抛过来一句话打住了:古代高棉人的脚一定比现代人的脚要小很多,不然石阶怎么那么窄!看来我们俩都需要些东西来清醒一下了。 “鲜果冻动”- Fruit Shake 这种清醒剂就是“鲜果冻动”(Fruit Shake)。柬埔寨盛产芒果,一颗芒果快有一斤重,圆鼓鼓的,皮还是绿色的时候便很酸甜滑口完全没有纤维渣子,如果熟透了,橙黄橙黄的就更是香醇浓郁。把芒果肉随意搭配上或椰子或木瓜或香蕉或酸奶或全部这些,加上冰沙,在搅拌机里“吱吱吱吱”地转半分钟,一杯柬式“鲜果冻动”完成了。 在暹粒镇,无论餐厅还是街边小摊挡都有“鲜果冻动”出售,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小摊挡的“鲜果冻动”的制作过程,我不能确定你还能坦然接受。 首先切果肉的那双手会在一桶万用水里飞快地拨几拨,往腰间一抹,开始抓起果子切块块。然后,从路边放冰冻饮料的保温箱里很随意地挑一块冰,用刀劈出一小块来打磨成冰沙。这时,在等待冰沙完成时,那双手会做些其它工作,比如收钱。最后果肉和冰沙会被同一双手捧起放进搅拌机。 其实,就当我们喝下的不单止是饮品,还是当地的风情吧。 暹粒的夜晚很凉快,尽管白天温度高达三十多度,一入夜就清凉下来了,睡觉时空调也不用开,完全没有广州的夏季那种让人整晚辗转反侧的闷热。夜幕下,我们回到客栈,躺在床上,透过百叶窗望着月色下的凤凰树,在期待明天的日出中渐渐溜进了梦乡。 第二天:吴哥窟的日出 凌晨4点半,忽然被一把刘德华的声音叫醒了:说你又不听,听又不懂,懂又不做,做又做错,错又不认,认又不改,改又不服,不服又不说……没完没了的,原来是PW的手机叫醒铃。在黑乎乎中爬上MOONLON的突突车,也没把他的脸看清楚,就往城外的吴哥遗址公园而去。 突突车奔驰在凌晨暹粒镇的吴哥大道上,清凉的风狠狠地撞在脸上,有点发麻,人也就被吹醒了。 我们看日出的地方是吴哥窟,这里是整个吴哥遗址公园的精华所在。它除了有宽阔如湖的护城河,优美的莲花塔顶,最重要的是,围绕着寺庙的三层围墙上,雕刻有总共一千平方米的精美壁画,是游人绝不能错过的地方。就象所谓没登过长城就等于没去过北京,没参观过罗浮宫就不算到过巴黎,等等。(按这说法,PW和我这回还不算到过吴哥,因为…再说吧。) 关于吴哥窟的建筑特色,维基百科是这样描述的: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著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周边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吴哥窟看日出的最佳景点应該是寺庙前的池塘边上,在那里,可以望着太阳缓缓地从吴哥窟的莲花塔顶上升起,然后把倒影投进池水中。而PW和我却差点把最佳位置弄错了 - 我们刚一跨过护城河,就靠在石栏上面对吴哥窟,向着东方眺望,等待着吴哥版本的《日出印象》。直到天色泛白,除了东方天际有一抹红霞,全无日出的踪影。无奈之下,想是今天云太厚的缘故,就决定进去继续参观。 这时候PW有些沮丧和气脑,对此,我怀有一丝愧疚:想想,一个在深宵才开始才思汹涌的曾经的文学青年,一个需要用刘德华那段如此恨铁不成钢的训斥来叫醒的人,起早是不易的,何况还日出印象落空了呢。日出,是每一天都要发生的事,当我们无意发掘它时,错过了也就罢了,一旦起了念头并付诸于行动,我们的心就不能容忍失落。是我们的情感,让一些本来的客观存在增添了灵魂和生命。那么,得与失,就不是真实的,是人为的。 沿着长长的石路进入吴哥窟的中心,这时,池塘豁然跳进眼前。更神奇的是,原来天际那一抹红霞,竟不知何时变得更浓烈,并且伸展开来了,原来日出还未开始。真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呀。 池塘边围着许多人,每个人都热切地期待着,太阳啊,快露出你的脸吧。在清晨6点15分,经过朝霞一番妆点滋润后,太阳的第一束光芒终于冲出云霄,象钻石般刺眼地,落在吴哥窟的莲花塔顶上。很快,第二,第三束光芒也放射出来,那光辉直冲云层。这时候,初升的太阳和吴哥窟的莲花塔倒影落在池塘,上面的是清晰明亮的写实,下面的是波纹微荡中的大写意。在这个清凉的早晨,吴哥窟的莲花池塘边,朝阳把这些前来朝圣的男男女女的脸,印上了通红的亮光。 日渐高升,人群也慢慢散开。由于吴哥窟是面向西方而建的,如果看完日出继续由西门进去,就会一路逆光而行,对照相和景观不利。所以书上都建议看完日出后,应该掉头出去先参观别的景点,下午再回来这里参观。PW和我显然就是看了懂了,懂又不记住,记住了很快又忘记了那种人。我们不单只从西门进了吴哥窟,而且很快地又从东门出了吴哥窟,竟然与那令世人惊叹的刻满精美浮雕的总共一千平方米的墙壁擦肩而过。这,就是何以我说我们还不算到过吴哥。 失落的吴哥窟 我直到在离开暹粒那天在机场的书店,翻看一本本精美画册时,才醒悟到我们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 尽管书店有数不清那么多关于吴哥的图文并茂的书籍,我单给一本长方形,象两张明信片接起来那么长,硬皮的画册吸引住。画册名为《关于神,国王和人》(“Of Gods,Kings,and Men”),作者是Jaroslav Poncar,一位出生于捷克的德国大学教授,从1993年起他花了12年时间呆在柬埔寨,专门拍摄吴哥窟及巴戎寺的浮雕壁画。这是一本精心制作的画册,摄影师使用slit scan技术,以全景摄影(Panoramic Photographs)的方式进行拍摄,力图把吴哥窟浮雕壁画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画册的尺寸是长条形的,以配合壁画墙身的形状,每一幅墙上的浮雕,每一幅浮雕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在照片中跃然而出。 我捧着这本画册,用我的手指在图画上轻轻略过,场景震撼的《库鲁之战》,生动有趣的《阎魔的审判,天堂和地狱》,华丽的《国王出征》……想象着,我到过那里。 我很阿Q地相信,在吴哥遗址公园内游览时或多或少错过一些浮雕的,并不只是PW和我。卡门,《五月盛放》的作者,她不也承认吗: “关于这里的浮雕,我主观上赞美它;而客观上,我略过了它。归咎于我的行色匆匆,归咎于它们的无处不在,归咎于我的囫囵吞枣,归咎于工匠们的不厌其烦。” 下一次来吴哥,我一定要好好欣赏吴哥窟的壁画,我要在那2000多个仙女中寻找那唯一的笑而露齿的仙女。 皇家浴池与斑黛客蒂 好了,玩累了,坐上MOONLON的突突车,MOONLON把我们带到皇家浴池。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人工湖,湖面比路面低出好几米,沿着西岸的石阶而下,站在两旁竖立着守护石狮的平台上,倚着雕刻着七头蛇怪的扶栏,吹拂着凉爽的风,想象着国王和他的臣子们步进池水,一洗尘喧,再以何等清爽圣洁的身躯进入寺庙与他们的神相会。 皇家浴池的对面,过了马路,就是斑黛客蒂(Banteay Kdei)。它有个好听的中文译名-斑黛客蒂,无论从发音到文字,透着一股温柔的气息,但其实它是一座佛教的修道院。当我们步入斑黛客蒂,跨过一道又一道的门框和内庭,仍看到有无数的门框层层迭迭在前方闪动,让我们怀疑,尽头在哪里啊: “我这一生永远以诗歌来寻找你。 它们领我从这门走到那门, 我同它们一同摸索,寻求着, 接触着我的世界。 …… 它们整天地带领我走向痛苦和快乐的神秘之国, 最后,在我旅程终点的黄昏, 它们要把我带到了哪一座宫殿的门首呢?” 幽暗中,那最后的一道门透出亮光,在遥不可及之处,引诱着你不能停止脚步,追逐而行。这样的设计,是象征着对佛学的追求探索,无穷无尽吗? 斑黛客蒂,象一首回旋曲,一段一段,反反复复,绵绵无尽头。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4506/2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