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寻找上海的“798”

[游记]寻找上海的“798”

2009-05-18cncn.com

北京归来,“798”是记忆里挥不去的香酩,隽永,悠远,美丽,平静,愉悦。城市需要艺术家,有艺术家的城市是饱满的,快乐的,幽默的,宁静的,幸福的;城市没了艺术家,便会变的干瘪,无趣,乏味,痛苦,不幸。然而艺术家是需要土壤的,也许不用很辽阔,很富饶,但却是丰润的,滋养的,平静的。怀着对北京“798”的思念,我google到上海的几个创意园区,用一个周六的时间品位了上海艺术家的土壤。

1933老场坊――几何的哭泣

1933老场坊位于虹口区的沙径路,一条小小的不起眼的马路,跟出租车司机说溧阳路周家嘴路口就可以找到。出租车下来,河边的一隅,它“大隐隐于市”的躲藏了76年。早上10点不到,已经有不少背着长枪短炮的色友了,更多的是老外。进入建筑内部,纵横交错的几何形的窄道穿越头顶,不知所措;里面颇象欧洲的城堡,阴冷,凄凉,楼梯坡道电梯,迷宫一般;结实的水泥建筑,看上去坚固凝重。来到5楼,穿过一个大厅,走出一个小门,就是屋顶,旁边苏州河支流的河道交汇,老场坊就在这里见证上海时代的变迁。

1933年,老场坊建成,它是工部局的屠宰场,2006年,老场坊被定义为创意产业园区,修复招商。1933年,民国成立了,日本人还没来,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2006年,改革开放28周年,老场坊揭开神秘的面纱,面向世人,这是一个璀璨的年份。

Google一下老场坊的设计者,我没有找到他的姓名,或许已经被历史遗忘,无论他是谁,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设计会替代他讲述那年的故事。穿越于纵横交错的窄道,我隐隐能够听到屠宰场里被宰杀的牛的哭泣,它们的血泪凝固在老场坊几何形状中间,沉默着。隔岸是虹口区第一人民医院,我出世的地方,我出生的那年,老场坊还是远东第一屠宰场,生命的开始与结束,间隔不过苏州河支流窄窄的河道。

除了4楼一个摄影展,老场坊没什么地方和北京的“798”相似,底楼已经招商完毕,几个咖啡馆,几个创意小店,3楼是“苏浙汇”,其余的地方空空如也,观光者可以自由走动,厕所修的很干净高档,感觉这里会是下一个“新天地”。

寂寞的“M50

从老场坊出来到莫干山路50号,这里的名字就叫“M50”,简单,清爽,快捷。出租车下来,马路对面停着一辆锦江大巴,一个导游拿着旗子等在入口处,这里居然有旅游团?接着就看见陆续有些老外从里面走了出来,不少人手里拿着刚刚买的艺术品。网上有人说“M50”比起北京的“798”要商业很多,看来不假。大巴带着导游和游客走了,“M50”就剩下我们了,此时已经是中午11点半,双休日的晌午,这里寂寞,宁静,安详,太阳高调的照耀着由废弃的老厂房改建的艺术园区,艺术家们则低调的蜗居在宽敞阴暗的创作室内。“M50”才是我心目中上海的“798”,一个咖啡馆,散落四周的画室,工作室,寂静,清幽,信步走来,画室中的工作者不会抬头凝视,你可以尽情欣赏,作者和画者的交流无需语言,看懂了,明白了,默默点头,微微一笑,也就够了。空气中充斥了艺术家的愤怒,情感,欢笑,苦恼,而你要做的仅仅是默默的看,慢慢的走,浅浅的笑。

如果说遗憾,那就是“M50”太小了,小的不及“798”的十分之一,798的前身是军工厂,M50的前身是棉纺织厂,上海的艺术家们就这样栖身于苏州河边上这小小的破旧的厂房中,寂寞的延续着梦想。然而,寂寞是好的,寂寞的艺术家才不会让才华在利益中腐蚀,折旧,消融,寂寞中,他们的情感,愤怒才可以爆发,喧哗。。。。。

田子坊――还我睡眠

M50”出来,打的到泰康路的田子坊,泰康路210弄,就在思南路路口。先在泰康路上的“吴越人家”吃了午饭,暖暖的苏州味道,实惠的价格,很上海的服务。

田子坊是一个弄堂,在弄堂里面长大,我的记忆并不浪漫,更多的是吵杂,喧哗,拥挤和闷热,今天的田子坊也是这样。时值初夏,太阳的光芒毫不吝啬它的热情,窄窄的巷子里面拥挤着人,店铺,酒吧,小饭店,空气中充斥着燥热,喧闹。随便走进哪个小店,店主第一时间迎上来,热情的讲解着自己的产品。这里如果有创意的话,更多的是色彩,是做作,是故作风雅,这里绝不是“798”,更象丽江商业化的古镇,只不过这里的产品有让人惊喜的原创,但不菲的价格却让人望而却步。弄堂深处是各色餐饮,整条巷子全部都是老外,他们喜欢这样的马路集市,喜欢中国人未经修饰的老房子。抬头一望,石库门二楼的老虎窗口大大的贴着“还我睡眠”,楼下的老外们喝酒,聊天,大笑,餐馆小小的厨房不断冒出油烟,把本已窄小逼仄的巷子弄的更加压抑而无可忍受。世代居住在田子坊的居民,面对高价的楼市,只能屈从于着矮小狭窄的石库门,忍受着老外的夜夜笙歌,无法入眠。

8号桥,艺术家?广告商?

田子坊出来,顺着思南路往北走,到建国路右转,5分钟步行就到了8号桥。双休日的8号桥就象双休日的商务楼,安静的出奇。中间有一个展厅,展示着不少有创意的工艺品,除此之外,就都是广告公司和设计公司,双休日大门紧闭。这里没有艺术家,有的只是设计师和广告商。美术学院毕业,如果不做画家,广告公司或者设计公司都是不错的选择,即不丢弃所学的艺术又能够在上海这样的商业社会取得不错的收入,过着体面的生活。8号桥靠近延安路高架是一家有档次的日本餐厅,几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坐着吃饭,桌上摊着设计稿和图纸,双休日还在这里商业会谈。

上海还有“四行仓库”和“苏河艺术”居说也具有艺术气息,可惜一个周六无法一网打尽,留到下次吧。总体而言,上海这零落散乱的创意园区不如北京一个“798”,可能是城市的气质不同吧,北京的更加饱满丰润,上海则显得精明细致,唉,又怀念起北京的“798”了。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7391/17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