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icaca湖地跨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发源地之一,从地图上看,的的喀喀湖形似一头凶猛的豹子在追捕一只兔子,所以也曾被叫做"rock puma"。 安第斯山脉环绕着那片神秘的高原湖泊,波光粼粼的湖水好似湛蓝的绸缎,金灿灿地芦苇勾勒出浮岛的轮廓,岛上着装艳丽的妇女频频向游船挥手,快船从大大小小的浮岛(islas flotantes)边驶过,留下一道清晰的白浪,海拔4000多米的阳光提亮出瞬间万物最纯真的颜色。 船停在鱼形观望塔的那片浮岛旁,乌卢斯人(uros)热情地在岸边迎接搀扶我们踏上浮岛,上岸的感觉真的很好,脚下的芦苇松软却很实在,发出“吱吱”地声响,大家情不自禁地跳跃了几下,小岛微微有些浮动。 当地妇女的打扮很是可爱,不高的身材头顶大草帽,两条长长的麻花辫垂至腰际,每条辫梢还各系着一搓彩色大绒球,百褶灯笼裙拖至脚踝,上下装各是一种糖果色,火红配翠绿、宝蓝配嫩粉,颜色的搭配丝毫没有任何不协调。男主人邀请大家围坐在捆扎的干芦苇堆上,并每人发了一根“长茭白”,其实那就是芦苇,他示范我们从粗的那头剥去外面表层,吃里面白皙鲜嫩的根肉,我轻轻地咬了一口,根肉口感清爽也很多汁,原来当地人就把芦苇根当水果吃,大家边嚼着芦苇根边看着他演绎讲述着浮岛的源远流长。 原来乌卢斯人的老祖宗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到高原湖边,在湖中选一片水草茂盛的地方打算居住,于是他们把高大的芦苇(totora reed)砍断晒干扎捆堆积成岛,然后用芦苇、蒲草编成厚实的芦席和蒲席搭建成房屋,由于下层芦苇湖水浸泡腐烂,每隔几周就必须将新的芦苇堆积铺上一曾,并且把原来的房子抬起垫高,当下面的芦苇越积越厚直至碰到湖底,这个岛就被遗弃。以前男子成家立室后会另建新岛,如今的小岛会共同居住五六户人家,并且定锚停泊不再“四处漂浮”。 豹头船是的的喀喀湖的另一特色,也是当地居民主要的出行工具,游览船通常由两艘单叶船连接捆扎一起,船身搭出一个上下两层的观赏台,各有一名船夫坐在船头步调一致地摇着双桨。草船的编制技术是时代相传的,全船用芦苇编制而成,当地人把船头扎成张着大嘴的豹子头模样,只可惜船的使用寿命一般只有半年。 登上鱼形观望塔,远远近近的一些浮岛尽收眼底,听说湖中的浮岛已经有四十几座,除了小型居住岛,还设有规模较大的“社区”,那里有商店、邮局、学校等公共设施,的的喀喀湖上的乌卢斯人世世代代居住于此,过着自给自足的单纯生活。 听他讲述完历史,大家开始随意参观,一个捂着嘴眯着眼睛的小男孩跑进镜头冲着我笑,脸庞的高原红特别可爱,他拉着我的手走进一间茅草屋,屋门就和我人一般高,屋内很小也很暗,床也是用芦苇铺搭而成,几乎没有其他摆设,一位老太太席地而坐在勾绣,听说当地小孩从小就学会捕鱼、编织,成年后男人们靠日常打鱼、织船来维持生计;女人们则操持家务、做饭、带孩子;当然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卖给旅游观光的客人,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身材敦厚、昂首摆尾的豹头船模型一直放在我书桌上,它时常把我拉回到那片令人心醉的湖泊。 tips: 秘鲁境内的的的喀喀湖从一个名叫“puno”的城市进入,乘船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浮岛; titicaca湖的另外两个岛,amantani 和 taquile 也是风景如画,各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