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阳朔不能不漂遇龙河

[游记]游阳朔不能不漂遇龙河

2009-06-20cncn.com

游阳朔不能不漂遇龙河
作者:fzpwm
2009-05-18

这次来桂林,我们先后坐筏子漂游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桂林市区旁边的漓江段,坐机动竹筏在漓江桥上下游往返航行约一小时,重点是隔江看了一眼象鼻山。第二天,我们坐车到杨堤,还是坐机动筏(不是竹筏,现在多是用粗塑料管紮成的仿竹筏,汽油发动机带动小螺旋桨驱动),“漂航”到兴坪,四个半小时(含午餐时间),这是漓江风光的精华河段,“桂林山水甲天下”景观,主要就在这一段。当晚住阳朔。第三天,漂遇龙河,渡过了最舒畅的一天。

遇龙河在阳朔县城以西,是漓江在阳朔县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西北—东南流向,全长43公里,上源在临桂县,大半河段流经阳朔县境。遇龙河在工农桥与西来而流向大致平行的金宝河汇合后,流入田家河,至书童山汇入漓江。
遇龙河流量不大,平水期约5立方米每秒,缓缓的河水,流速只有0.6米每秒。现在开发漂流的15公里河段,河面一般宽30~60米,水深1~2米,浅处只到腿肚。两岸农民为提水灌田,在河床内修筑了一道道拦河坝,据说,有28道之多,差不多500米左右就有一道坝。坝高从不足半米到两三米不等,坝后水位抬高,河道变成了一段一段狭长的“平湖”,水面看去好似静止。原本就水浅的这条河,再加上连串的拦河坝,自然就不能通航了,这样一来,反而为竹筏漂流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那天,我们起了个早,在酒店门口坐公交电瓶车,上车投币1元/每人,来到汽车站。先在车站门口的米粉店进早点,口味还不错。随即上了停在米粉店旁边开往金宝的中巴车,买票每人5元。7∶30坐满开车,沿途不断上人,挤满了一车。8∶10中巴途经金龙桥,桥北侧就是漂筏码头,我们随一半乘客下车来到码头。
昨晚电话联系好的筏工容初德师傅,一眼就认出了我们。他说,你们两位老人都戴眼镜,好认。他随即到“漂游公司”售票处,拿来两张票给我们。票面无标价,售票处也没有价目明示,倒是票上印着一行小字“旅游纪念券”,还印着一行更小的字“含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票背面印着7条“乘筏须知”,有“先购票,凭票乘筏”、不能携带手机、相机、摄像机等“贵重易损物品”……以及“6岁以下小孩和60岁以上老人不能乘坐竹筏”等规定。我们俩都不符合这条年龄限制,不过看来好像也并没有严格检查和执行。
现在的做法是,根据漂游水路的长短,游客与筏工直接商议,确定价钱。目前是淡季,漂“全程”(由金龙桥码头下行至工农桥终点)为190元。如果要求由金龙桥逆流上行约1.5公里到富里桥,再回头顺河而下,还是到工农桥,则需另加10元,即总价200元/一条筏。至于漂“半程”,则根据起止点具体议价。
每条竹筏长约5米多,宽1米左右,由10根毛竹捆扎而成,是名副其实的“竹筏”(也有些地方叫“竹排”的)。每筏载客2人,各坐一张固定在筏上的竹靠背椅,还备有正规的救生衣,不过大都不穿。遇龙河的竹筏,并无机械动力,筏工站在筏尾,用竹篙撑筏前行。据容师傅介绍,此地所用之竹筏,系湖南那边制作,每条筏售价700元。因在遇龙河漂流需要“翻坝”,磨损厉害,一条竹筏运营半年,即损坏报废。漓江那边用粗塑料管紮成的筏子,并不适合遇龙河,云云。

8点20,我们二人坐上容师傅的竹筏,逆流而上。这段不长的河道,水比较浅,有一处浅滩,筏工要下到河里,拉筏过滩。两岸田畴远方,多有喀斯特群峰叠嶂,雾气缭绕,四下静谧,这种远离都市喧嚣的田园景致,确实是久违了。
行筏途中,两岸水边线附近、水中石块及植物茎叶等处,成片附着的一些粉色草莓样、大拇指大小的东西,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容师傅说,那是福寿螺产的卵。据称,该螺是外来物种,繁殖极快,现已泛滥成灾,啃食水稻、蔬菜等作物嫩叶,危害严重;人吃了烹调不当的螺肉,还会染病。这些倒是头回见识。

8点55,我们的竹筏驶抵富里桥。这是一座单拱石桥,造型别致。一眼看去,感觉桥拱比一般的拱桥要高,桥面也高出两岸地面很多,很明显,这座桥不是为通行车辆而建。距离再近些,发现它的桥拱是一个近于规则的半圆形,与水中倒影相接,组成一个漂亮的正圆形,好似一轮满月。这大概就是富里桥的魅力所在吧。据资料,此桥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算来距今也有六百年左右了,称得上是一座古桥。古人当年为什么要把桥设计成这样?两端上下都是二十几级石阶,不要说行车,骑马过桥恐怕都很不便,那它的功能又是什么?修建大概也有一定难度,半圆的桥拱受力如何分配?施工的精度如何保证?所有这些都没有见到记载。随着人们登临桥顶,四下张望。思绪万千之余,不免要赞叹一番古人的智慧。这样一座别致的古桥,的确值得到此欣赏。
此时,从下游逆流到达富里桥的竹筏已有十余条,众人上岸、登桥拍照。说来也巧,昨天在漂游漓江途中,跟我们同进午餐的一对上海小夫妻,又在富里桥旁与我俩碰面。大家互相照相,并互留电子邮箱,以发送对方照片。(次日,我们四人还同游龙脊梯田,那是后话。)

9点25,我们的竹筏最后一个离开富里桥,筏工撑筏顺流下行。河水缓缓流淌,但见水平如镜,竹筏在水面轻轻滑过,雾罩的山峦倒影在河面,被竹筏过处的波纹荡碎,光影摇曳,中心荡漾,思绪杂陈,不可名状。

9点45,又返回金龙桥,经过码头,穿桥而过。金龙桥是一座现代公路桥梁,石砌三孔,1965年建成,桥面可通行汽车。由阳朔县城经白沙镇到金宝乡的班车,经过此桥。
从金龙桥的桥洞向正前方望去,可看到远方又有一座桥,那就是著名的遇龙桥了。

两桥相距大概一公里左右,其间,我们的竹筏过了这次漂流途中的第一道拦河坝,坝高2米上下。远远的看见,漂在我们前边的筏子,突然之间筏尾翘起来,说时迟那时快,一眨眼,筏子不见了,待我们驶近,看到他们已经漂在坝前的河面。原来,这就是“翻坝”:竹筏的底部,蹭着拦河坝表面,硬滑到下游去。如果坝顶也过水,那怕薄薄的一层水,筏子就滑得轻松些;坝顶要是干的,筏子滑不动,这时,筏工就要站在坝上用手拉或者推过去。对我们的要求只是:坐稳,倒并不觉得很惊险。不过,看着筏工在下力气地拉筏,总有些于心不忍。转念又想,我们今天坐他的筏子,他才有活干,我们付给他报酬,没有白占他的劳动;他凭力气挣钱,一不偷盗,二不乞讨,堂堂正正,光彩得很。

过了这道坝,前行200余米,10点05分,就到了遇龙桥。这也是一座单孔石拱桥,用石块干砌而成。据说,与富里桥在同一时代所建,是阳朔县三座著名的古石桥之一。有资料称,此桥建于明朝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年。这是有古籍可查证的准确年代,那么,距今差3年整600年了。这座位于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村西侧的遇龙桥,曾经是阳朔高田镇和荔浦县到桂林的必经之路,至今仍在发挥它正常的交通功能。

遇龙桥这个名称的来历,还很有意思,我们至少听到了三个不同的版本。
筏工容师傅告诉我们,相传古时有一位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此地,恰逢汛期发洪水,既没有桥,又停了摆渡,眼看要误了考期,书生急中发愿,今天只要能过得河去,他日一定在这里修座桥。在风雨交加之中,一筹莫展之时,忽然来了一条龙,驮他过了河。后来书生果然高中状元,衣锦还乡之日,他守信来阳朔还愿,修了这座“遇龙桥”。至于是什么龙,有说是东海龙王;也有一说是看上了书生的小龙女。后说更浪漫些。民间故事总是很美丽的,寄托了老百姓理想化的诉求。我们采信这一版本。
既然桥名“遇龙”,那么,河也沾光,改名“遇龙河”了,过去叫什么河,久而久之,大家也忘了。

我们还听筏工说,遇龙桥上有一块纪念抗战胜利的石碑。我们当时没登岸,未能看到。后来查资料,方才得知,这座古桥还经历过抗日战火的洗礼。那是在1944年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阳朔县城,阳朔县政府撤往金宝,遇龙河成了敌我分界线。地方抗日武装在遇龙桥对岸朱家寨(又名天作寨)凭险据守,日寇在桥顶垒筑炮台攻击山寨,屡攻屡败。1945年7月,中国军队及遇龙村自卫队全面反攻,击溃日寇,夺回遇龙桥,光复家园。后来在桥头竖立《遇龙村抗战胜利纪念碑》,记述这段史实。

过了遇龙桥,我们继续向下游漂游。
从遇龙桥到青厄渡之间河段,是一条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山水风光带。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大量对遇龙河这一河段的赞美言词,诸如:“漓江山水的浓缩版”、“小漓江”、“小家碧玉”(据说是相对于“大家闺秀”的漓江而言)、“百媚千娇”……等等,见仁见智,不一而足。
我们实地漂游之后,感觉就目前来讲,这条河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正处在“开发的早期阶段”,或者学个洋词汇“前开发阶段”,山水田畴大都还保存着它们本来的样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原生态”。
看腻了、厌恶了那些人工雕琢的,或者矫揉造作、或者俗不可耐的所谓“景点”之后,人们来到遇龙河,乘坐竹筏,缓缓漂流,心境一定会彻底放松,仿佛融入到了那青山绿水之中。
假如用一个词来描述漂游的状态,我觉得,“静谧”两个字最贴切。景也静,人也静,环顾周遭,万籁俱寂,偶尔虫鸟的鸣叫,打破了这寂静,方才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旅游的真谛不就在这里吗?

10点20,又过一道拦河坝,这个水坝不高,半米上下,有5个并排的泄水口。筏工操纵竹筏转身,倒着滑过泄水口,河水漫过筏面,好在我们赤脚,倒也无碍。
接着,又漂进一段平缓的河道,几条竹筏在像玻璃一样的水面鱼贯滑行,筏工们撑篙动作的节奏似乎也放缓了些。这时,忽然传来一阵歌声,那么熟悉,难道是刘三姐!?是真的,是《刘三姐》里的对歌。各条竹筏顿时静默了片刻,大家无疑不约而同都在用心谛听,那美妙的歌声激起了多少回忆啊!随即大家就发现了歌声来源:是前边筏子上一位筏工师傅。这位中年汉子的音质很好,加上水面传声,放大了这熟悉的山歌。当年,歌仙刘三姐不就是在这一带传歌的吗?
10点45、10点50、11点25……逐段过坝,后面还有二十多个坝哩,我也不再逐一记录了。大多数都是顺流过坝,竹筏由坝顶翻过,一头扎入下游河面,溅起一片水花。这时,常常会听到女士们的尖叫声。

得亏遇龙河上修筑了那么多拦河坝,无法通航轮船(包括各种机动船),这才成就了竹筏漂流的一统天下。否则,也像现在的漓江上,航行着那络绎不绝的游轮,任何人置身其间,旅游的兴致无疑都会要大打折扣。
我们注意到,遇龙河下游的一些地方,正在大兴土木,看样子,是在盖高档宾馆或别墅什么的。如果此风继续下去,那就要不了几年,这条美丽的河恐怕就会面目全非了。
东北有一个镜泊湖,去年我们到过那里,看到环湖一圈盖满了别墅宾馆,自然风光已经不再有了。人们说,那就是风景区过度开发的典型。
我们不是环保原教旨主义者,并不是一味反对任何开发,也并不是觉得越是“原生态”越好。但是,旅游景区的开发,一定要有科学规划,要掌握开发的“度”,不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处处败笔。我认为,在一处旅游核心景区内,应该最大限度的不搞或减少人工建筑物。比如,遇龙河目前的漂游河段,就是核心景区,要绝对禁止修建宾馆别墅。

从我们与容师傅交谈中得知,筏工收到游客付给的租金,一半要上缴漂游公司。竹筏在终点拖上岸装汽车(一辆车装6张筏),运回起点码头的运费和筏工本人的坐车钱,是要自付的。撑一天筏,自己能落个70元左右。撑筏完全是体力活,加上还要翻过几十道拦河坝,确实够累的,通常干三四天,要休息一天。淡季游客不来,就没有生意了,并非一年到头天天有活干。筏工们都是当地的农民,竹筏漂游这个行当,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可以说,这一新职业已经成了改善他们家庭境况的希望所在。

11点50,我们的竹筏靠拢“旧县村”附近岸边一个小码头,已有十几条筏子泊靠那里。时已近午,我们上岸寻吃饭的地方。有一辆小面包车停在码头旁,接送游客去旧县村的饭馆进餐。我们不想多跑路,舍远求近,在村边新开张的农家小饭馆解决,并邀容师傅共进午餐。计点啤酒鸡、黄焖毛骨鱼、豆角炒肉、蒜香小白菜四款,米饭三位(不限碗数)、米酒两杯(50度左右),合计160元。这家饭铺是村里几位年轻人合伙开办,算是自谋就业吧,设施简陋(有棚的排挡),卫生尚可,饭菜口味还不错。

13点10分,饭罢,登筏继续下行。
13点20,经过仙渡桥。这是一座可以走车的平桥,同下面不远的兴隆桥一样,都没有设置桥栏,算是一类交通两岸的简易桥梁。我们看到,桥上站着两位外国人,都是西方中年女士,扶着驮满行李背包的自行车,旁边一位本地人指着她们手里拿的似乎是导游图,好像在讲解什么。我们的相机朝向她们,拍了几个镜头,她们也向我们友好地招手。老外都喜欢租一辆单车,在乡间小路上,到处游逛。还好,阳朔这边的村民,见多识广,不少人多少会一点点英语,为不远千里而来的国际友人指指道路,看来不成问题。

14点28分,经过朝阳码头;15点10分,经过丽景码头……其间,又过坝十余处。
15点50,翻过最后一座拦河坝。这是一座坝顶较宽的干垻,上边可以开行汽车。翻垻下去,前方不远处就是此次漂游的终点工农桥了。容师傅撑筏右转,绕至金宝河末段旁的“大榕树景区”边门,送我们上岸。我们与这位为我们服务了一整天的筏工握手告别,互道珍重。农民出身、读过高中的容师傅,那朴实、吃苦耐劳的形象,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
筏工容初德手机:13597163877

这次遇龙河漂游,用了整8个小时(含午餐1.5小时),这是我们此次桂林—阳朔之旅最轻松愉快的一天。坐在竹筏上,在静静的河面,静静地漂着,这才是真正享受着大自然啊,我想可以用“心旷神怡”四个字来概括。
看了那么多阳朔游记,只要漂游过遇龙河的朋友,大都有同感:假如游阳朔而不漂遇龙河,那就太可惜了。是的,我还要加一句:漂遇龙河,不能不到富里桥。

我们两人在边门口的售票处购票(18元×2=36元),进入“大榕树景区”。但见众多旅游团的游客围绕大榕树拍照。我们的相机,在到达漂游终点之前,已“电池耗尽”,未能摄影。此树分支巨大,有大量“气根”着地扎根支撑,堪称奇观。
出园后,16点20,上了由荔浦方向开来的中巴(2.5元×2=5元),16点35抵阳朔汽车站。又乘3路电瓶公交车返回酒店。〖完〗

附遇龙河漂游照片5幅。
另有照片单发“照片分享”。


(漂游阳朔遇龙河)


(在阳朔金龙桥漂游码头)


(阳朔遇龙河上游的富里桥)


(阳朔遇龙河上的遇龙桥)


(静静的遇龙河)


(我们坐在遇龙河的竹筏上,后面是筏工容师傅)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0144/2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