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坪原名“威平”,是过去统治者在镇压方腊起义后命名的,即“以威平定”的意思。老百姓当然不服,后来“平”改“坪”,大家才出了口怨气。这里是方腊起义地,有“方腊洞”等遗迹。威坪不大,在威坪大桥口有大世界酒店和威坪宾馆两家象样的旅馆。一问,居然仅“大世界”还有一小单间,其余都让三个旅游团队给包了。我们不信邪,在镇上转了好几圈,愣没发现别的宾馆(路边小旅馆、招待所不算)。只好回到“大世界”挤挤了。服务员态度很好,给我们加了地铺,房费六十。
大半天奔波下来,得找家好饭店犒劳一下。转来转去,发现“码头酒楼”门面不错。进去一问,千岛湖包头鱼十八元一斤。我们点了条五斤的,鱼头浓汤加鱼尾红烧,着实爽快了一把。
第二天一早,就被旅游大巴的喇叭吵醒,一看才六点二十。睡不着了索性起来拍晨雾中的威坪。吃过早点,向几位乡亲问了方腊洞的大致方位,就驱车去探寻这位豪杰的被俘之地。
我们从威坪出发,沿屏河线向叶家方向前进。过了叶家后,在屏河线十六公里四百米处的茶合村左转进入乡道,不久就看见洞源村的招牌。“快到了!”我们好一阵子激动。听村里老人介绍,方腊洞在距村一公里多的山上,有一铁门。我们于是上山,路越开越窄,都开了四、五公里还没发现那铁门。我们知道肯定错过了,就折回。路过途中唯一的一家农户,我们停车问主人,他很热情地说:“我带你们去。”
原来,就在下面一百多米处有一上锁的铁门。主人原有钥匙,但借给他人了。我们只好翻墙而上,走了大约三百多米的台阶,就看到了郭沫若的“方腊洞”刻碑,上方就是方腊洞。
从洞口望进去黑黑的。听主人介绍,里面只能侧身进去(胖子肯定进不去),有六十多米深,上下三层。《水浒传》中方腊是被鲁智深擒获的,正史记载是韩世忠抓获了方腊。好想知道在洞中的最后时刻,方腊的思绪是怎样的。只可惜正史从未记载。
告别方腊洞和热情的山民,我们原路返回。乡路很窄,很多地方只容一车通过。庆幸的是始终没有车辆来交会。又经威坪到南浦大桥,就折向去梓桐镇的道路。从南浦大桥开了十二公里,就到了唐朝农民起义的女领袖,人称“文佳皇帝”的陈硕真的故乡----梓桐镇。我们一入镇就打听陈硕真的遗迹。可“陈硕真”无人知晓,一说“女皇帝”大家都知道。但老乡告诉我,已无遗迹,至少他们都不清楚。在镇上转了一圈后,我们只好悻悻而返。
方腊、陈硕真两次起义,昭示了“官逼民反”的普遍真理。他们两人是反抗暴政的英雄。尤其是陈硕真,小小年纪居然敢对抗强盛期中的唐朝,勇气、谋略都是令人叹服的。另一方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古代举事者这一朴素思想,倒符合《国际歌》所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靠我们自己”。
再次经过南浦大桥后,我们就开往千岛湖镇。有旅行者说宋村至珍坞这一段所经湖区,景色秀美,颇似日本的濑户内海。我感觉风光不错,路况也很好,只是湖中众多的养殖设施有点煞风景。
南浦大桥到千岛湖镇约三十七公里,不多时就到了。在镇上吃了简单的午餐,我们就去了金峰峡谷体验山谷漂流的惊险刺激。
一直玩到快下午四点,我们才踏上归途。杭千高速限速120,我们一路狂奔,下午六点回到杭州,两天行程520公里。
总结下来,千岛湖西北湖区的自然景观有的遭破坏(仙人潭),有的未开发(长岭石柱竟连个标志都没有)。其人文遗迹也未有好的规划设计。如何将西北景区建设和保护好,是摆在千岛湖政府和唐村、威坪、梓桐三地乡亲面前的重任。

(威坪的早晨)

(洞源村入口)

(郭沫若题字的刻碑)

(方腊洞)

(南浦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