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难得浮生半日闲,偷来上网好惬意。 11号坐飞机离开了北京,心情是颇为愉悦的,逃离了,开心了,放松了,虽然一路晕机,加上水土不服,但灰头土脸的我,脸上一直挂着发自心底的笑。 说实话,没觉得上海比北京好在什么地方,可能我一直在海淀活动,平时也喜欢逛热闹繁华的街区,总之,除了身体,空气之外,丝毫的陌生感都没有,也可能我从小就到处搬家,习惯了。 住在外滩福州路,地脚好的没话说,吃完饭,走几步就到了南京路。第一次到上海,看见平日里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古老的建筑,竟只有那么一点的敬意和景仰,连我自己都对我的寡情薄意开始感到惭愧。也许是06年在天津的一个月养刁了我的眼光,每日在第五大道的各色洋房别墅中穿梭,自然对上海的老洋房也只剩下这一点景仰了。面对黄埔江沿岸的巍巍古老建筑,传统肃穆的哥特式的房子。我除了仰慕,更多的是对房子中人的猜测。宽恕我的如此现实,这是有名的金融区,高高的大门,衣着光鲜的人,来来往往,我辈如何能免俗啊,不动心阿!我甚至为此开始有点像来上海工作了,呵呵,虚荣阿。 南京路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味千拉面了,一个星期吃了好几次。味道也就那样,和北京的没觉得有什么差别。但很奇怪就是无论哪里的人都很多,无论星期天还是工作日,无论雨天还是晴天,而且都还是拉邦结伙来的。后来,我开始明白了,吃的是南京路的面,等的是东方新天地的汤。都是场面上的事,吃的都是外地人,大汗淋漓中各个都很开心,回去又增加了关于上海南京路的谈资,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如我这般,每天都去报到的外地人恐怕是凤毛麟角吧。另一个地方就是置地广场,其实衣服哪里都一样,没有太大差别,让我惊奇的是里面客户送我们的500元的围巾。另一个地方就是必胜客了,我大展我小时候盖房子的技巧,呵呵,还不忘偷师,那盘色拉虽然比不上九层宝塔,但也算有模有样的,呵呵。小小得意一下。 去了一趟豫园,感觉很好,但来去匆匆,没有仔细品味,雕廊画柱的房子,古色古香的饰品,呵呵,游人如织啊,有名的馒头也没吃上,主要是不愿意等。对了,在上海,菜馒头就是菜包子,肉馒头就是肉包子。馒头铺就是包子店。 去逛了徐家汇,淮海路。总体的感觉就是上海不错啊。衣服全都在打折,呵呵,开始感慨有钱好啊!!吃的东西一般啦。还是在北京吃的开心些。上海西化的很严重,外国人极多。香港人就更多了。为了适应这些阶级人的需求,高档的,或很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就成为追捧的中心。比如,东北人,韩潮等。在淮海路旁边顺道逛了中共一大的房子,呵呵,看了有名的普华大厦,哼,不过而而,同行相欺啊,其实内心很想去普华的,但因为~~~,所以连申请的勇气都没有,后话了。 上海人很欺生,一直在说上海话。个人觉得上海人都活得很现实,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文化。所有的人都在谈生意,缺少点那些人文气息,北京人虽然有的时候有点浮,但文化古都千年的传承和积淀是暴发户一样的上海很难比拟的。 同样是生意,上海很多东西可以依靠制度运行的很好,哪怕是在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