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爱黄山黄山(地图,物品,路线,宾馆,游记) |
[游记]爱黄山黄山(地图,物品,路线,宾馆,游记) |
2009-09-12cncn.com |
莫名地喜欢李敖的一本书名:《上山上山爱》,也许是读起来抑扬的音韵让人觉得异常舒适,也许是鲜有的叠字方式带来的新鲜感受。于是定下黄山之行之后,便以此句为签名挂在MSN上,默默表达欣喜期待的心情,虽然知道那似乎是本很色情的小说,但内容与我无关。 从来没有看攻略看到如此头大过。心情于是总是沉静不下来,看着满篇满眼的地名山名名胜名景观名,眼前就像有一群一群的黄蜂在嗡动,恐怕再没有一个地方,能像黄山这样连攻略游记都让人看得云山雾照的了。于是我便放弃了,九日的行程表中黄山的三日为空,在一片无知无畏中勇敢出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那句古训。 于是这样一篇攻略,以自己实际体验的三天二晚为例,希望尽自己所能给未去的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 《准备篇》 黄山并不是想象中的蛮荒之地,山顶上的超市几乎应有尽有。与其受累背不上去雇挑山工,不如偶尔买个高价留个回忆吧。由于调查不周,我背着大包怀着惴惴的心情出门了,后来发现,其实不需要带那么多东西,必备品就够用了。山上除了海拔高以外,和其他景点没什么区别。 工具:双肩包(尽量舒服些,尽量别太大,既可以上山,又可以转山用)、地图(提前打印)、手电筒(看日出,我是白背了。白云宾馆可以找服务员借)、手套(爬天都峰的时候绝对有用)、防晒霜(想想我黑红的样子吧)、药品(根据个人情况)、相机及充电器、相机防水套(淘宝有售,下雨天非常有用)、手机及充电器。到站后买手杖(2-3元,黄山入口处有售)、雨披2个(1-2元,随处有售)、山顶风大有雷,不要带伞。(宾馆是可以用本本的,可是背的话。。) 服装:帽子(主要防雨,山上一般不会太晒)、太阳镜、外套(早晚温度很低,方便看日出日落。如果住白云就不用了,白云里面有防寒服)、换洗衣服两套、旅游鞋(都是快干的最好)。 食物:矿泉水二瓶(山上8块或10块一瓶,酒店里可以灌,因为下雨我后两天都灌的山泉,很好喝)、黄瓜、面包、火腿肠(这些都是中午饭,基本上三餐午餐都要在山途中解决),德芙四块(我从来没觉得德芙如此好吃过)。其他爱吃的小食品,尽量少带吧,可以出发前去山顶超市里买一些背着,想想如果你背着他们上垂直距离一千米,徒步六个小时。。。 《扫盲篇》 首先黄山要晕在地名上。周围共有三个地方叫黄山。又有屯溪,汤口等名字。所以画了个简图大致区分它们的关系。注意坐的车是到哪个地方去的。 景点其实也不复杂。只需要知道黄山分为前山和后山,还有西海大峡谷就可以了。必去的景点精华部分:天都峰,西海大峡谷,始信峰。其他景点都在行程当中了。看来看去,还是住在白云宾馆四星间最合适。房价差不是很多,但是评价差还是有的。单看地图的话很容易造成错觉,需要知道的是,黄山是一个立体的,所以上上下下的享受很多:)。如下便是我们三天的行程,住宿是二晚白云宾馆。搞清楚大体的位置上下关系之后,再看游豆腐那个超赞的地图就清楚多了。 推荐一下游豆腐及他家的地图。非常清楚,制作精美,看上去很舒服。 http://www.youdoufu.com/ 住在白云天海山庄,就一定会登几次光明顶。好在离光明顶比较近,下山很快就到,上山也不会用太久。 《酒店篇》 山下汤口酒店便宜,游豆腐应该不错。山上酒店评价最高的应该是白云宾馆,我这次只入住了四星日式木屋,虽然只是内壁贴了木头假的木屋,但整体感觉非常好。服务不错,热水充足,有暖器,一切都很舒服。但是价格也很对得起这个高度。山上的酒店评价均各有褒贬,但是既然爬山,就不是海岛舒适游。因此降低一些期待值对整体满意度会有好处。从网上多搜几家定房网,有些会比普通价便宜一些。如果下午时间短,从前山上山住在玉屏楼一晚也是不错的选择。 只住了一家没有发言权,摘一篇给大家参考。 · 黄山山顶酒店住宿选择全攻略
· 黄山山顶酒店各种房型相差甚远,有标准间、多人独卫生、多人公卫3档,那么大家在来黄山旅游应该怎样选择在山顶的酒店呢?笔者这里以一个完全公正的角度来让大家了解一下黄山山顶所有酒店。 《安全篇》 提醒一:不要带伞。防雷,防大风带走你。 提醒二:不要在危险的地方拗造型照相。不要把重心放在身体控制以外的地方,比如拽着绳或靠着栏杆向外探。 提醒三:“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 提醒四:雷雨天气不要抓钢索或者停留在树下。 提醒五:少带些贵重物品及首饰出门。 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黄山是非常安全的。山道修得平整舒适,三天中遇两天大雨,石路也不滑。路旁也都有扶手或钢索,只要老老实实地走正常路,应该是不会出太大危险的。不禁边走边在心里默默感谢那些为我们修路的前人。在光明顶上两个人感叹,有人说穿拖鞋也是可以走黄山的,原来是真的。在山上看到了七十几岁的老奶奶,独自穿塑料凉鞋爬过了天都峰。 以上那些提醒是我在天涯一个贴子上看到的事例,写下来提醒一下。出门在外,安全当然是第一位。 《其他闲言碎语》 1. 黄山景区开发得很完善,指示也清楚,有自己的标志。垃圾点很多,工作人员都有证书有制服,所以山上自助游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2. 请一定一定要爱护环境,不要把东西向山下扔了。雨衣,鞋套,零食袋。带一个垃圾袋举手之劳,内心安然。 3. 新国旅的出租车下山四人拼车15元/人,也蛮合算。 4. 黄山300多天有200多天雨,所以遇到雨天,不要沮丧,雨景也是很美的呢。 4.抬轿挑包 《游记篇》 D1。前山上山。 从南京出发,一夜的火车,依旧是睡不踏实。清晨头脑发涨地走下火车,状态不好,再加上对体力挑战的担心,心情总是惴惴的。门口有人接站。说好的接车,二十元。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呆在那个中巴上等了半个多小时后出发,发现现买票的人只要十三元。中途还被换了车,气愤。 坐了一个多小时车,在清晨金色的晨曦中看到了宁静的山间美景,不禁感叹原来这里也是神仙般的日子。白房零星青烟袅袅,山腰间白云缭绕,仿佛抬手可及。山匀称青翠,或树木层茂,或茶丛成行,还有芝麻田顶着白色的小花,或宽或窄的清澈河流蜿蜒流过。清晨的山间还有完全醒来,安然平静。车上的人们也纷纷昏昏欲睡,而我还未到黄山,便被这村景深深地感动了。 车到站,没有招呼和指引,便群拥而下,茫然间,看到不远处的售票处,听路边不知什么工作人员指挥上了天桥,已经开始觉得双肩沉重。售票处修得很新,进门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黄山大门,而是出售大巴票。十五元两张带保险,去了卫生间,比较干净。出来后茫然间上了新国线通往前山的大巴,遭遇了第一拨庞大的旅行团。开山路的司机都很勇猛,左突又闯,刺激得满车的小孩子遇弯到就惊叫,路边山间的茂竹生得很好,粗壮秀美。 售票处终于到了,崭新的中式檐廊,有排队栏杆,标牌标价清晰,买票没有遇到障碍。隔壁一家外国人,似乎比划了一会儿,也顺利地买到了票。又去卫生间,宽敞的卫生间设计极不合理,女性在楼下,要来回转很多台阶,抱怨了一下为什么不让体力好的男人们下去呢。 进门前在门口买了一支拐杖,三元一根。背着大包,单是上缆车前的一段台阶便开始恐惧,大叫上不动了,身边人群超过,有人笑着说,这儿就上不动了?那以后怎么办啊?有些人从上面下来,轻松地跑下去,不禁羡慕起别人的潇洒来。再看着周围轻装上阵的各位,几乎没有背着大包的自虐者,开始后悔自己带了那么多东西来。百级台阶到顶,排队间已是汗湿满背,手帕擦脸都止不住汗。队伍并不是很长,看看队伍中的各种脸和手中相机,每个人都是一脸期待的兴奋样子。一会儿就坐上了六人缆车,看着山下的危景同同车人闲聊几句,车比想象中走的路程要长,就这样渐渐地升入了云端。看着山间不足一人宽的小路,也不知是何等高人走的。 待到缆车上下来,站在山间小块平地上,四处望望酒店在哪里,不见踪迹,看看导游牌,万念俱灰。这时候出现了挑山工,便不顾一切地讲价。没有秤,只靠手拎,说有三十斤。简直胡说,最多两个包二十斤,价讲到一百六便成交了,后来后悔还是讲少了。不过觉得他们那么辛苦。。。这里的挑山工都是有营业组织的,胸前挂牌,到是让人放心。老板被叫出来收钱。然后就看着我们的包消失在山间了。趁天气晴好,我们便决定去爬最难啃的骨头——黄山最险天都峰。看了一眼脚下:我穿的是裙子!着急地冲一人喊,能不能等一下!我换身衣服。他就打电话给走了的人,我们冲上去追。一会儿看到他在等着我们,便上去翻出裤子来,大庭广众之下换了。和坐在台阶上休息的老爷爷闲聊几句,问了下挑山工挑一个包多少钱,竟然是三十,大部分还是被老板剥削去了。突发的背包转移让人想不起拿出很多东西,防晒霜也跟着包去往饭店了。 玉屏楼前人山人海。半空中都浮着嘈杂的人声。如若想要照相不拍到人,那就只好对着天空,拍那云流变幻,忽阴忽晴。我们坐在一片台子上休息,看面前的外国人一大家子带着两个非常漂亮的宝宝,鼓鼓的小脸蛋让人有上去咬一口的冲动。金色和棕色的小卷毛儿,引得大家纷纷围上前来,送他们吃的,抱着合影。宝宝倒是安静,还配合照相。每人身后别着一个识别牌儿,上面写着SOS,还有家长的联系方式。 迎客松前人满为患,也没有兴趣排队去照相,就爬上岩石照了几张野花。一条小道过去看得到天都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我们是真实地走入云端了,到云里面去看一看,一直是我小时候的梦想。长大后,坐再多次飞机也不够,巴不得能开窗。而这时,是切切实实地站在云中了。却没有任何感觉。遥远的缭绕神秘,不过是身边的稀松无奇。 绕过大字刻满岩壁的景点区,穿过阴凉湿润的小山洞,站在一条笔直长长的台阶面前。远处阳光灿烂,有一个挑山工挑着远超过自己身体几倍大的货物一步一步向上走来。与人群交会的时候他便停在半途休息,擦擦汗,继续慢慢向上登。我站在洞口不停地拍他,他抬头看到,走近来说,你拍了我很多张吧。我说,是。他说,我被你们这些人不知道拍了多少张带走了。我说,那您上网找找说不定能找到自己。说出上网的时候就后悔了,不知道他们的生活中到底有没有网络。忘了他接下来说了什么然后我们错身而过,结句竟然喊了一声:号~猛然间觉得他那一九分的分头,以及眉目都像极了小沈阳。看来流行的东西,是会迅速扫遍每个角落的。 山间的游客们变得非常愿意搭话。无论谁遇上谁,都会互相说上几句。从哪里来的,爬了几天了。走不动了。还有多远啊。加油啊。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人的心里越来越暖,在这个交流越来越困难的现世,能够这样轻松无防备地互相打招呼的场所不多了。心情很好。
远处被封闭的莲花峰像是吞云吐雾,时而出现,时而隐匿。而我站在天都清风中清楚地知道,待到开放之时,我还会站在莲花峰顶的。 回程去了山间唯一的卫生间。需要下很长的台阶才到,隐蔽在树荫下面,做了很久思想斗争决定下去,竟然出人意料地干净。待到回到一段一人宽的窄路,才发现原来刚才无意识走过的窄路下的拱形巨石就是鲫鱼背。因为两侧装了结实的栏杆,因此毫无惊险的感觉。走上去平淡安然,不过正好路遇一对情侣,女生叫着不敢通过,男生催我快过去说她不敢两个人同时通过。我安慰地说了句:没事儿的。他说:你没事儿她有事儿。突然觉得一个没有恐高症的人也挺无聊的。 几乎是一路小跑跑下的天都峰。陡峻的台阶上手捋钢索,倒也不觉危险。只觉得速度给人带来奇妙的快感。很快便回到了山底平台。在小卖部买了一只新鲜的梨子吃。稍事休息,想想那可怕的来时的长长台阶,开始准备回去。这里的台阶台高人多,没办法爬行,只好走走歇歇地走回去。加入了嘈杂的大军,发溃的声音吵得耳朵轰轰的。实在是受不了“冰淇淋”几个字的诱惑,便花六元买了一只冰工厂,没有奶油,真是忹费我的期待。找了四个硬币,想找她换成纸币,因为不想带任何重物了。不过溜得过快,只好作罢。 原路返回,走过缆车站,便成了新的道路。照着指示牌的路线向前走。人多了起来,导游在喇叭中的声音此起彼伏,介绍着各种石头的故事传说。没有兴趣,渐渐地超过他们去。路途变得比较轻松,渐渐地走到了选择岔口,是鳌鱼洞,还是一线天。一个升官发财,一个桃花运来。看样子升官道远且艰,我们便选择了桃花运。升官道左曲右折,一线天陡峻窄细。我便感慨说:看来升官是需要很多曲折的,但是却可以与人一同进退,桃花运虽然可以从天而降,但却只容得一个人。得到的评语是,你也可以去做导游了。 怀着对自己无限的担心,跟着人群一鼓作气地通过了一线天。站在峰回路转处喘大气。 之后就看到像是自己宾馆的建筑了。映在一大片水的后面显得很端庄。不近不远的距离给人希望。随意在山间游荡拍照。躺在石缝间看云大片大片飘过,天空蓝得清澈,微露在云间。都不想走了。这个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被晒红了。 流连了一会儿就向宾馆走去。没准备间就走到了目的地。兴奋地冲进去办理入住,辉煌的大厅看上去除了小,还不错。跟着帅气的保安去拿自己的大包,保安提出帮忙送上去,非常开心。可惜宾馆没有电梯,要自己上台阶走到二楼,称作三楼。尽头处便是我们的房间,走进去木板贴满整个屋子,散发着一小股木头的味道。除了倾斜的构造显得屋子狭小以外,一切看上去都不错。顾不得许多,放下东西就冲进卫生间洗热水澡,水量大而充足,足够热,洗得非常适意。出来后竟然躺在床上睡着了,再也不想起身。 本来想去下面吃炒菜的,结果根本无法起来。伟伟买了泡面来汤汤水水地吃下,竟也觉得很是好吃。过后一会儿便又睡着了。 运动后的软床真是舒服。 D2。西海峡谷。 醒来之后日出时间已经错过,觉得小腿酸涨,但是并不厉害。比上次我们去九寨强得很多,上次两腿是真的变成棍了,计划好的都江堰没有去,在文殊坊喝了一天茶,回来后一周地震,都江堰被毁,后来一直后悔,没能坚持蹭去。 意识清晰后听到沙沙的声音,下雨了?果然是雨。如此便不会因为没有起床而后悔。阴沉的天气里面两个人都太懒,赖在房间里面不愿出门。我心里甚至暗自期待不要出去了,就这样在房间里躺一天吧。不过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起床出门,穿起在黄山车站买的两件雨衣。出门就是大雨,顺着指引牌向房后走去。空地里搭帐篷的两个外国人坐在墙边屋檐下打纸牌,据说还手里拿着纸币在赌钱。羡慕起背帐篷上来的人,时间充裕,住宿免费,遇到雨可以不着急,慢慢地享受等待雨过去的时光。 路上没有行人,走了一阵才看到一对情侣。我说,今天会不会连十个人也遇不到?于是我们就开始数路遇人数。 一路走下去,雨中树叶愈青,松枝垂露,山色显得更加清新动人,心情大好。远处的云层滚滚,在山间快速划过。越发开始体会到黄山的美,云无定形,山无常态,景隐景现,变化万千。进入黄山之前,网上看了无数照片,但却无法体会人人口中称赞的绝美,觉得是光秃青黄的石头,点缀着些深绿,耸入云端,颜色既不动人,形态亦不出众,没有什么引人赞叹之处。真正站在山中才能发现,原来静止的照片是无法表现黄山之美的,因为黄山之美是动态之美,变化之美,生机之美,舞蹈之美。远处群山连绵,云海翻腾,像是山生云,云幻山,竟像是带着生命。 一路上遇到几个被误认为步仙桥的小桥,功课做得不够,就只好享受误打误撞的乐趣。看到山壁上雕刻的比人还高的大字,上无攀所,下临无地,实在是不知道是什么能工巧匠用何等方法刻上去的。走了一阵又在栏杆下方一个圆石上看到一个用小石块堆成的半人高三角小亭,规整漂亮,三个顶檐竟然还是上翘的,稳稳地站在并不平的圆石之上,顶上缝间竟已生出了一棵小松树。驻足看了一会儿,想知道这是何人的淘气之作,风雨竟然不会使它倒塌,似乎在向人炫耀着作者的无限童心,让人不禁莞尔。 一个小时之后,终于看到了西海大峡谷的标牌,正在兴奋间转脸一看,山洞似的洞口铁栅门两扇,铁锁一把,大门紧闭,禁止通行。门后一位工作人员躺在石椅上睡觉,仿佛根本没有知觉,对我们的对话置若罔闻。门后立一铁牌,雷雨天气,有落石危险,为了游人安全,峡谷实行封闭管理,敬请合作。两人失望至极,西海本是此行的最大目的,专门安排了一天行程,却落得这个结果,不禁让人灰心丧气。转头向后,发现原来这里才是步仙桥,高高地挑在深谷之上,仿佛跨过就可以直接成仙。远望一会远山腾云,深谷细瀑,想想峡谷内应当还有更美的胜景,终归还是不甘心,突发奇想跑回去看看有没有出来的人,如此便可以趁门打开闯进去(真是为了玩,命都不考虑了,呵呵)。 跑回洞口,正好看到刚从门里出来的一对男女。而铁门又变成了紧锁的状态。工作人员站在门里,那对男女站在门外,我们为自己晚来三十秒而懊恼不已。他们是早上八点左右进谷的,寻问门是几点关闭的,答十一点。而这个时候正是十二点半,甚至开始后悔为什么不早早起来。我们央求大叔放我们进去,这个时候里面不是还有人的嘛,大叔态度坚决,不行!他们进去的早,都快出来了。为了你们安全,出来玩一定要平平安安地回去嘛。出来的男女也说,里面是挺危险的。然后接下来就补一句:不过真的很漂亮!我们闻言更加激动地向大叔央求叫喊,那对男女在旁边看到笑得开心。如此这般重复了两次,而我们还没有进去。那对儿已经走了。我们就像等希望一样站在铁门前等待另一拨人的出现。大叔说另一边也有门,你们进去就出不来了,我们四点半就下班了。我们说我们肯定能走出来的。实际上,我对能否走到及里面的安全有些隐隐的安心,但是雨虽然大,却没有雷,我相信以我们向来的好运气,也不至于在这里遇到危险。 不多久,希望之星一般的五个人出现了,是一家。有爷爷和奶奶,大叔开门让他们出门,于是我们就抢先闯过去,他伸出胳膊来拦截,却抵不住我们一定要冲进去的决心,觉得也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就神奇地冲进峡谷里面去了。 两个人一路跑,一路笑。待跑到稍微安全的地方,估计他已经不会过来追的地方,就停下来喘着大气笑。这旅程比起普通的经历,更精彩一些了。而我们看看表,已经一点钟了,距离他说的四点半,还有三个半小时。原计划要玩六个小时的行程,现在缩水一半,两个人心里都有些紧张,绷起弦来不敢做过多停留,一路向前走去。 昨天还在遗憾山间没有瀑布,今天就瀑布满山了。山边的一些小的蓄水池全都满溢,从缺口处向外泻出水来。水很清,显出见底的幽绿色,顾不得鞋子很多,直接放在水下冲踏,透心冰凉。人总是亲水的。本已渗湿的鞋子,这下彻底湿透了。 在一段山坳中遇见了自己最爱的铅灰云层,低低地压下来,仿佛已经压在头顶触手可及,压在远处群山之上,远山和云层之间只剩一层白色光亮,显现着群山下的流云的滑动,浩荡飘渺仿若烟海。世界只余变成了黑白灰三色,连山间松树也变成了浓黑的剪影,近处的山顶上不断有白色的云雾流泻下来,一时间仿佛置身于水墨画间。感叹中国水墨的出现有骥可寻,文人墨客对黄山的青睐绝非偶然。这便是中国的山,如中国般宏大神秀,变幻万千却又神秘内敛,内蕴磅礴的气势,又张显无限的神蕴。 整个山谷静谧无声,变成了两个人的群山,两个人的流云,两个人的画卷。 雨不断落下来,让人惊叹这究竟是聚积了多么大的能量,才能持续这连绵不绝的倾洒。 继续前进,无法停留的脚步让行程多少变得无聊。对未知行程的无法掌控让人不得不紧张。路上还是能遇到一些从另一个口进来的人们,照例是对话,互相鼓励。对于我们提供的“快到了”,“只要半个小时了”,“还有四十分钟”之类的线索,对方无不是欢呼喜悦的,有种终于快胜利的快感。而他们提供给我们的“还差得远呢”,又让我们不得不加紧脚步。路上还遇到了一队年轻的小妹妹,一路上唱着歌,排着队慢慢向上登。青春年少的灵性果然不是任何伪装可以模仿得出的,看着那焕发着光彩的一张张小脸,不禁问道:你们多大了?回答是十二岁。呵呵。真是美妙的年纪。一下子十二岁时的自己和好朋友们一起出行的情景全部涌进脑海,那是多么不知愁的纯洁时期啊,世界的一切仿佛都像水晶般的透明。而我暗自羡慕这队十二岁的宝贝儿,在如此美妙的年纪,竟然能独自结队同爬黄山,这是怎样的一种完美的成长过程啊。 渐渐地我们再也遇不上行人了。时间算来十一点锁门前进谷的人们也都该过去了。一路几乎不敢停歇,一气一气地向前爬去。这下又施展了祖宗的功夫,仔细数下来竟然有连续二百阶的长阶。中间还遇到水泥砌成的猴子站在栏杆中间,神态各异越来越佩服和感激为我们做这一切的工人们。各垃圾点也很干净,想是每天都有专人来清理。卫生间前有天然的小水池,一个盆状石碗再挖一个细洞,山泉就源源不断地从小孔中流出来,可爱无比。而这个时候雨大雾浓,面前有什么几乎快要看不到了。下午三点,终于饿到脚踩棉花了,于是停下来吃饭。坐在亭子里吃充饥的一餐还真是幸福。唯一不满的是,面前几乎看不到任何美景,只好想象那些白茫茫的后面是多么的壮观美妙。向着白雾大喊,似一时有散去之意,但却很快又浓厚溢满,始终见不得峡谷全貌。所谓五里雾中,这云雾的确有五里之远吧。 水足饭饱,我们继续向前,遇到一个山谷,向它大喊:太阳~~~~出来~~~~~~~~~云~~~~~~~~~~散开~~~~~~~~ 太阳快点儿出来~~~~~~~~~~~~~~~~~~~~~~~~~~~~~~~ 喊了一阵子,似乎隐约间都能听到回应。不过太阳和远处的山谷却始终没有现身,于是只得遗憾作罢,转弯继续前行。结果竟然意外地看到山洞大门,照例两扇紧锁。远处一个雨衣站在门外,看到我们过来开门。说,你们怎么还在里面?我都要走了。刚才听到人喊,又回来了。你们是不是自己闯进去的?我们当然不会承认。于是开门放行,看表,至此四点一刻,我们三个小时走完了峡谷全程。心里有些走马观花的遗憾,吃人参果的囫囵,雾里看山的迷蒙,但是也算了结心愿,留个遗憾给下次。期冀看到不一样的峡谷。至此,我们共遇八十一人,颇有些取经完满的神意。 出门后人渐渐多了起来,导游的声音又开始响在耳边。有人用饼干喂小松鼠,它竟也大胆地拿起吃,站在一边一动不动,任人们长枪短炮地拍摄。出了峡谷,似乎心中期盼的一切都已然放下,于是看到飞来石,光明顶都没有反应,稍停片刻就继续走去了。这时候山雨已停,在宽敞的山间坡路上起伏上下,路的尽头烟雾弥漫,仿佛消失在天庭中,空气美好得不像是人间,葱翠的树木美得不像话,山泉从高处落下来,用瓶子去灌,甜爽可口。还有一对父子也在灌山泉喝,互相夸赞了这水一会儿,便再见了。一粒杂质也没有的清水,是城市间无可比拟的纯净吧。 路遇一个观察所处在最高点,台阶关闭,看远近无人我就越过低矮的铁门爬了上去,远处云雾浓厚,廊下风大雨急。看到屋里有人在铺床单,便闪开躲在窗后偷偷看远处风景。不及防间听到一声大吼:干什么呢!吓得我一个激灵,跳起来大叫一声:啊吓死我了!对方武警同志跟着说:你还吓死我了呢!门都锁着你怎么上来的!赶紧走!我吐了下舌头赶紧蹓下去,还真怕他们有荷枪实弹端了我就不值得了。。。 光明顶上人迹稀少,电子屏上显示第二天的日出比率是20%,于是断了此行来看日出的念头。略待了待就下行,照例在没有心理准备的十分钟后看到了宾馆。竟然又在思念汤汤水水的方便面,于是去买了二盒泡面回房。脱下雨衣发现全身都湿透了,也许外面是雨,里面是汗。在这个时候有充足的热水洗澡简直是无比幸福的事情。 夜半,在狂风暴雨的嘶鸣中醒来,听着那暴烈的声音,第一次感觉到了恐怖。山风的力量竟然如此强大。而我不禁担心起楼下那两个住帐篷的外国人来,这样强劲的风力,那小帐篷能抵御得起吗?我们的暖器烤在脚边热哄哄的,没关的窗子又透进丝丝凉气,无论如何也睡不安稳的我,在狂风的呼啸的黑暗中默默祝福他们两个一切安好。 D3。始信离别。 无论你如何想停留,却总会面对退房离别的尴尬。这便是旅游者永恒不变的悲剧宿命。 收拾起行囊,整理好房间,把没有用过的一副手套塞在宾馆防寒服的口袋里,想象着谁能发现它,这种陌生人间的奇妙交流是我最喜欢的东西。比如路上看到的那个小亭子,水泥砌成的猴子,想起来都会会心微笑。 雨没有停,还是穿着两层雨衣出发了。来时觉得奇重无比的背包也似乎没有什么重量了,不知道是食物吃得差不多减了重量,还是两天间锻炼得腿力增强了。笃笃地跟着人群走上光明顶,竟然变得人满为患。到处都是旅行团,导游,挑山工,杂乱的声音和人群。有些后悔昨天没有在光明顶多照些相。稍做停留便向始信方向走去。一路上坡缓路平,还算轻松。 坐在龙爪松的前面很久,聊天。两个人许久都没有走的意思。风雨中静静的聊天竟然变成非常惬意的事情。 始信峰就在台阶的上端,到达轻易得让人不敢相信。大雨中云松隐现,深谷不见底,又看到了另一副不同的水墨画卷。这画卷似曾相识,似乎是所有画家曾画过的画作的综合,是中国所有国画的精萃。早晨的云雾果然比下午淡薄,山顶缠绕着些许云气,恍惚间,真的以为自己到了天庭。 那天庭放歌也不过如此吧。纵远山迷离,也不挡胸襟畅阔,调传千里,韵回穹间,缠绵九天而余音不绝。仙气舒摇,荡荡青天。阊阖之内也不过如此吧。苍劲青松,淙淙水声渺渺入耳,天地疏朗而华峻蒙迷,漫漫气浓。有无数飞鸟,御风展翅,遂性遄飞,啾啾欢鸣,早已先于万灵醉在山间。菩提圣会也不过如此吧。上察天高彻广,净远虚浮,上载无极,恒沙河,阿僧祗,那由他,不可思议,无量大外,叹身若微尘。下俯芸芸众生,欣欣向荣,萌茁茂实,自得其乐,自领其义,自发其情。感目悟觉,念动气腾。凌绝顶远抒胸意,淡然恬泰间感谢起这雨,非雨中不能得此美景,比起阳光灿烂下的单纯多了些矜持羞美,幻化变迁。便也无意于身上的湿粘漉漉了。 无论再怎么流连,也无法化做山间轻盈的飞鸟。时间不早,只得背包下行,再接一瓶山泉水,带着心潮澎湃坐上缆车下山。缆车车程漫漫,向下望,还有无限广大的山体未为人工开凿,山瀑和青松均自得其乐。向它们挥手作别,告别这巍巍黄山。 始信峰是最喜欢的一个名字。清爽动听。而我至此也始信“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名言的可信程度。山兮水兮,一路行来,除身体通畅,心情轻扬,更似是真正地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神域,仿佛与千年的古人心灵相接,回归了一个中国人的本质。 而我们确是值得骄傲的。 爱黄山黄山。 我还会再来的。 2009.9.8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7188/7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