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再闯大西北之三——张掖、武威 |
[游记]再闯大西北之三——张掖、武威 |
2009-11-20cncn.com |
20日一早,我在兰州乘T9205次火车去张掖,中午12点半到。 去张掖,主要是去看大佛寺、西来寺、木塔寺以及镇远楼,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晚上还准备到武威住宿。 从张掖到武威,可以坐火车,但是是中途车,没有座位,而且很挤;也可以坐汽车,缺点就是时间太长。于是下火车后,我就坐公交车去汽车站,寄存行李和看看车票的情况。 我外出旅游时,总是带了一个小的拉杆箱,它伴随我周游了国内和国外,在所有的海陆空交通工具上,一直是畅通无阻。但是在张掖的公交车上,却遇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当公交车开出后不久,售票员开始卖票,小丫头居然要我买一张行李票,而且态度十分横蛮。我不想在公共场所为几个小钱和一个小丫头争论,只好老老实实地买一张行李票。 但是,作为一个城市主要线路上公交车,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小丫头居然在大庭广众欺负一个外地老头子,旁边也没有一个敢于说公道的人,这就会使任何一个初来张掖的外乡人感到“害怕”!!! 俗话说: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立即赶到汽车站,寄存行李,花51元,买了一张下午4点半到武威的汽车票。 然后打车去大佛寺,车站门口的司机很黑,开价15元,我没有上当,拦了一辆过路的的士,5元钱就到了大佛寺。 大佛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大佛寺正殿为两层楼,重檐歇山顶,高 出了大佛寺,回到民主西街路口,向西经过县府路口,走到西来寺巷左拐,再向前不远处,就是西来寺,步行只要5-6分钟。 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即西来寺巷,该寺建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为慈云精舍,康熙51年,改名为寺院。寺内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建筑绣角画拱,藻井丹楹。云楼掩映,雄伟壮丽,一年四季香客云集,盛极壮观。但是近几年,香火好像不是很旺,尤其是我去的那天,寺内除了我之外,竟然没有一个游客和香客,非常清静。 出来之后回到民主西街和县府路的交叉路口,向北望去,就能一眼看到木塔寺,这两个景点之间,步行只需5分钟。 木塔寺原名万寿寺,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塔。塔高 木塔周边不设围墙,只设很低的栏杆,游客抬脚就能跨过去,允许在木塔的周边游览和拍照,上塔要买10元的门票。 花了两个小时,把这三个地方转完了,接下来准备去市中心的镇远楼,到那里有点距离,大概是 镇远楼俗称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 远望镇远楼,仿佛见到了西安的钟楼,它方方正正地建立在一座砖砌的坛上,台底宽 城洞门的上方,嵌刻着四块匾额,东西南北分别是:“旭升”、“贾城”、“迎熏”、 “镇远”。楼上四面又悬挂着四块匾额,东西南北分别是:“金城春雨”、“玉关晓月”、“祁连晴雪”、“居延古牧”。 在镇远楼附近转了一圈,张掖之行就基本结束了。由于去武威的汽车要到下午4点半才发车,所以就到附近的步行街转了转,结果也没有什么收获。 下午4点半,开往武威的大巴准时出站了,原来以为大巴会上高速公路,3个小时就能到武威。没有想到的是,那辆在国营车站内买票、始发的汽车,居然也是一辆“黑车”,他先去张掖东站拉客,呆了近1个小时,近5点半才车发。一路上不走高速公路,尽走农村公路。不停的拉客,车辆严重超载,一直到晚上10点,才到了武威汽车站。 就近在车站旁边找了一个名字叫宗泰的宾馆,80元一晚,有电梯(6楼),各种设施齐全,长途电话还免费,很不错。 马上洗澡,然后打的去小吃街,那里的夜市很旺,东西也很好吃,2元一个的羊蹄子,一口气吃了五个,真的很爽!!!而且我认为,武威人比较憨厚、淳朴。 第二天起床后,把房间退了,把行李寄存在总台,开始了武威一日游。 第一站是文庙和西夏博物馆,它们位于武威市的东南角。各位朋友请注意,文庙就在西夏博物馆对面。如果那两个景点你都想去,那就请你买联票,一共是30元。 我先买好了联票,走进了拥有“陇右学宫之冠”美誉的文庙。 文庙又称为武威市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4万多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据说文庙最早建于前凉或西夏时期,碑载复建于明英宗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年~1439年),距今也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全庙由三组建筑构成,分成东中西三个部分。东面以供奉“万世文宗” 走出文庙,来到了马路对面的西夏博物馆。这是一个新建的二层仿古式建筑,占地面积 在众多的展品中,最为珍贵的那就是西夏碑,这是我非常想见识见识的国宝级文物。西夏碑,全名是《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那是全国唯一现存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块石碑。所以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年前我在银川参观西夏王陵时,曾经见到过一块西夏碑,但那是一块复制品。 参观这两个景点之后,马上打的去雷台。雷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景点,它位于武威城区的东北偏北角(北关中路、光阳路口),占地面积12. 1969年9月,人们在台下东南角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186年~219年)大型砖室墓,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前、中、后室等部分组成,通长 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即为“马踏飞燕”,后来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但是,那里展出的“马踏飞燕”,却是一件复制品,真的被存放在兰州博物馆里,成了“镇馆之宝”! 出了雷台,打的去海藏寺,司机把车停在了海藏公园的大门口。原来在海藏寺外面,已开建立了一个海藏公园。穿过公园,才是海藏寺。所以你要先买公园的门票2元,再买寺院的门票,8元。 海藏寺位于武威城西北 由于在海藏寺外开辟为海藏公园。所以你站在灵钧台上,放眼望去,湖水碧波荡漾,弯曲的小河清澈见底,沿河两岸野花盛开,钻天白杨,婆娑垂柳,风摇芦苇,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是文物风景结合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有时间,在那里可以多呆一会儿。 接着打的去罗什寺,那是我武威之行的最后一个景点。 罗什寺塔矗立在武威市北大街,是为了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武威弘扬佛法、翻译经典等方面功绩而建造的。 鸠摩罗什的祖先是印度人,出身于相国之家,罗什于344年生于新疆库车。因他少时聪颖过人,被称为“鸠摩罗什”,意思是神童。7岁时当了和尚,12岁游历西域诸佛教国,以精于佛学闻名。他临死时增经说过:“所译经典,要是没有违背原意的地方,死后焚身舌不烂”。409年8月12日,罗什死于长安,享年70岁。相传,武威罗什寺塔是埋葬他不烂之舌之处。 游览了罗什寺之后,武威的半日游也就结束了。中午又到了位于市中心的不一样美食城,吃了当地的著名小吃——三套茶,感觉不错。由于那里的牛羊肉很好吃,一点腥味也没有,所以又吃了许多,直到吃不下为止…… 下午坐2点汽车的回兰州,41元,部分路段走高速公路,4个小时就到了兰州。我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宾馆,由于中午吃得实在是太多了,晚上就吃了西瓜、桃子等水果当晚餐了。 22日早上,去附近的大超市买了一些土特产,途中看到许多人在仰望天空。噢,原来是在看“日全食”。由于兰州不是最佳观测点,所以看得不是很满意。中午提早吃了午餐,乘坐提前在上海买好的T116次火车回上海!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31373/2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