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红旗渠,守望昨天的风景

[游记]红旗渠,守望昨天的风景

2010-01-22ctrip.com

红旗渠,守望昨天的风景

刚刚冒出东方地平线的太阳也有燕赵豪侠的性格,现出了红彤彤的脸膛。在它的感染下,西面的太行山像一堵墙,也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红。坐在从林州驶出的大客车向北奔去,我的心,也被这豪爽的气氛所感染,早已飞向了太行山,飞向了号称“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掠过一座座村庄,拂过一缕缕炊烟,不知不觉中,汽车钻进了太行山的一个大峡谷,在红旗渠最经典的景点“青年洞”停了下来,我便成了访问它的第一个游人。

顺着一条陡峭而曲折的山路台阶向上吃力地攀登,回望四周,全是险恶的高山。山下几处村庄点缀在一条几近干涸的小河边,村庄里,只有一些发黄的秋树还带着些许生命的气息,我知道,在这里,水,应该是最金贵的东西了。4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正是为了水,在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仅用水平尺和标杆几样简陋的测绘仪器,再就是锤子钢钎等粗笨工具,硬是用了10年时间,在太行山的半山腰,开出了一条总长1500多公里的渠道。

到了青年洞,我也汗流浃背了。这是一处十分险要的地段,山渠开到这里已经无路可走了,前面是立陡立陡的断崖。于是,民工们就用简陋的工具开山凿洞,硬是把一座山峰凿通,形成了一个长600多米,高5米,宽6米多的大洞,渠水就这样穿过了山。当年,为了凿通这个山洞,林县组织了一个300名的青年突击队,日夜奋战才得以完工,因此,这个山洞就被称为“青年洞”了。

站在青年洞前,再仔细打量面前的大山,近距离面对它的狰狞面孔,人却显得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当我把目光投向半山腰那蜿蜒曲折的水渠时,不能不慨叹,太行山的年轻人,可能真是愚公的后代。他们修渠的年代,正是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食不果腹的条件下,人们竟敢向险恶的高山挑战。

从青年洞开始,我扶着渠堤外侧的栏杆向洛丝潭方向慢慢走去,但见峭壁耸立下,怪石峋嶙,人们却是在半山腰,把峭壁劈下来一半,劈不下来的就凿进去,然后在外侧砌上堤坝,中间就是水渠了。水渠,就这样顺着山势曲曲弯弯地向前延伸。

从外侧的堤坝向下看去,脚下是深深的深渊,让人胆战心惊。抬头向上看去,那几乎悬在头顶的怪石,时刻担心它会掉下来。

目光落在水面上,只见清水上漂着片片落叶,点点的红、绿、黄徐徐向下游移动着。渠两岸的小树斜斜地向着水面长着,把一簇簇树影映在水里。有时,还可以在渠水中看到远处的青山和天上的白云。悠闲中,好似游走在世外仙境。有句古语说的“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红旗渠得到了验证,当年,建造红旗渠的英雄们,本来只想把山西境内的漳河水引过来,只是在地形的约束下,把水渠沿山势走向修得曲曲弯弯,无意中,成就了一道太行山的独特风景。

在一处水渠边,我看到一个山洞,洞口木牌子上面写着“神工铺”的介绍。原来,这是当年修渠的民工们居住过的地方,管它叫“窝居”再恰当不过了。只见它只有一米多高,人只能爬着进去睡觉,大约能挤进七八个人。想象中,那些民工们结束了一天繁重的劳动之后,拖着一身疲惫,坐在洞口数着天上的星星,或躺在洞中,在一声声虫鸣中进入梦乡,苦中享受着一种野外的浪漫。他们编出了一句顺口溜:“崖当房,石当床,夜宿山崖度时光。我为后人创大业,不修成渠不还乡。”太行山,是产生愚公的地方,朴实无华的字句里,闪耀着的是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10年。红旗渠不仅工程浩大,而且建筑质量高超,通水40年来,仍巍然屹立在大行山上,建筑专家们称赞它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典范!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有资历料显示,英雄的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当中,共削平山头1250个,开凿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座,兴建水库48座,塘堰364座,修建放水闸门等各类设施12408处,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一道从哈尔滨到广州的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因此,有人又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走向洛丝潭方向的渠堤上,我无意中发现脚下的石坝上有字。初时不大放在心上,后来看多了,不禁停下脚步仔细地辨认起来。原来,这是修渠时,刻在石头上的某某公社与某某公社或某某村的工程分界线,它让我想起了长城上的城砖。在中国著名的万里长城的城砖上,如果游人留心的话,会发现,砖上常常刻着工匠的名字。深究历史,人们才知道,这是明长城中一道特有的风景,那就是,工程由领头的工匠承包,刻上工匠的名字后,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要找这位工匠问罪,而不是让这位工匠的大名流芳百世。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匠的大名却真的流芳百世了。

红旗渠上的字,虽然年头不长,但,人民公社,这个只存在20年的特有名词,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想,随着老一辈农民渐渐地逝去,“人民公社”一词也许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并最终走向消亡,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后迸发出的一种能量,一种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却可以与山河同在。

行文到此,我不禁生出一种期待,那就是,如今,中国各处都在大兴土木,除了盖楼外,还有就是铁、公、基(铁路、公路和基础建设)等重大工程,不妨也学学红旗渠,学学万里长城,把包工头的名字也刻在工程上面,出了豆腐渣工程,就拿其问罪;工程质量过硬,就让他流芳百世。

有一部叫《红旗渠》的大型纪录片,摄制电影的工作人员,一起跟着工程走,整整拍了10年。1971年放映时,曾轰动中国和世界。那时,年轻的我,看得心情分外激动。如今,我老了,心情很少再出现激动的时候,只有在游览红旗渠时,才能回忆起电影中的一些镜头,并荡起一丝激动的涟漪。今天的年轻人,很难知道三年自然灾害的困苦,很难知道文化大革命的动荡。而红旗旗渠工程,却经历过了这两大灾难,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而这种贴上“人民公社”标签的奇迹,随着时光的流失,不止会成为昨天的风景,而且,也将成为历史遗迹。

守望昨天的风景,不单因为它美丽,更因为它是昨天的故事。因为,人,可以没有明天,但绝对不能没有昨天,而人,正是从昨天的脚步开始,才走向了今天,并以此,走向明天。,

(青年洞,为郭沫若所书)

(于险恶处看风光)

(美景天成)

(神工铺,一个有梦的地方)

(“公社”,离我们并不遥远)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412-r1271129-journals.html19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