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埃及之行二(亚力山大) |
[游记]埃及之行二(亚力山大) |
2010-02-19ctrip.com |
埃及之行二 (亚力山大) 12月28日,早晨在宾馆的餐厅用过自助餐后便乘车去亚力山大。亚历山大位于埃及最北端,尼罗河三角洲的西部,北临地中海,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305万,是埃及和非洲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港是埃及最大的海港,港口建有被称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亚历山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地中海的明珠”和“埃及新娘”。 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近中午时分到达了地中海南岸的亚历山大港。我们沿着海岸走着,一边远眺着蒙塔扎宫,一边穿过一座华灯点缀的红色石桥 — 爱情桥来到了海上公园。公园内有修剪讲究的花木和通幽的曲径,公园对面的海面上有一座灯塔,连接它们的是一条长长的栈桥。在公园里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地中海气息。海上公园也是情侣们和垂钓者们所喜欢的地方。从公园里原路返回后又去了蒙塔扎宫。被称为夏宫的蒙塔扎宫是埃及末代国王法鲁克的行宫,位于亚历山大港东端的一个园林风景区中。茂密的林木和奇花异草中簇拥着一座佛罗伦萨式的建筑物,环境优美,景色绝佳。王宫的左侧面向大海,与近处的海上公园遥相呼应。1952年前,它一直是王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现海滨向游人和垂钓者开放。据说宫内陈设无比奢华,多个房间与卧室亦保持着原貌。夏宫目前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来亚历山大时下榻的行宫,不对公众开放。我们隔着皇宫大门的铁栅栏向内眺望着,欣赏着那透着皇家气息的豪华建筑物,听着导游讲述幸运字母f的传说,把自己小小的遗憾抛进了地中海。 接着参览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力山大灯塔遗址。亚历山大灯塔在距离海岸1公里的法罗斯岛东端,因此也称作法罗斯灯塔。它是由希腊著名建筑师索斯特拉特设计建造的,前后共用了20年的时间,于公元前270年建成。据记载,亚历山大灯塔的外观为巴比伦风格,由石灰石、花岗石、白大理石和青铜筑成。塔楼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高60米,里面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用来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室。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高30米。第三层是圆形结构,由8根8米高的石柱支撑着一个圆顶。这一层即灯体所在,里面安放着一面巨大的镜子,白天反射日光,晚上反射巨大火盆中点燃的灯火。据说灯光能照射到56公里开外的海面上,远处的海船都能遥见塔上灯光,长明不息,据以导航。灯的燃料是橄榄油和木材,燃油经塔内的螺旋状阶梯送往塔顶。灯塔上面矗立着8米高的太阳神赫利厄斯青铜雕像(另说为海神波赛东的雕像)。整座灯塔的面积约930平方米,高达135米,竟相当于一座四十层高的大厦。这座无与伦比的灯塔,被排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五。在以后长达1500年的时间里,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黑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十四世纪的大地震彻底摧毁了它,它也成了世界七大奇迹中最晚消失的一个。1480年盖贝依苏丹时期用其石块在原址上修筑了一座海防城堡—盖贝依城堡,1966年改为埃及航海博物馆,展出模型、壁画、油画等,介绍自一万年前从草船开始的埃及造船和航海史。进了城门后,我自内而外、自下而上围绕着古堡转了一圈,最后走上了宽阔平坦的护城墙。抬眼凝望着烟波浩瀚的地中海,心中感慨万端。亚历山大灯塔从地球上消失了,但它的历史功绩永远也不会被人们遗忘。来盖贝依堡参观的游人很多,但人们并不是为看古堡而来,为的只是能看一眼这伟大的灯塔的原址。正如我们一样,在今天以前我们只知道埃及有个著名的亚历山大灯塔,而并不知道盖贝依城堡的存在,这是灯塔的骄傲,却也是古堡的悲哀。 出城堡时已是下午两点了,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一家埃及餐厅,每人一条烤秋刀鱼和一份埃及风味米饭。可能是饿了,我吃得很香很有滋味。 最后的景点是参观地下墓穴。在经过庞贝柱后就到了孔姆・艾尔苏卡法地下墓穴,这是亚历山大最大、最神秘的墓葬群。孔姆・艾尔苏卡法地下墓穴有着1800年的历史,最初是属于一个大家族的,后来其他家族的人似乎以通过交费加入一种墓葬公司的形式取得了在这里入葬的权力。地下墓穴深约23米,分三层,有约200个墓穴。它的入口是一个圆形的大井,死者的木乃伊就是用绳子从井口吊下去的,现在则封闭成天井,用来照明和通风。在昏暗微弱的灯光下,我们摸索着沿着一条螺旋形阶梯一路向下,第一层是一个圆形宴会厅,在为死者送葬之后,所有的亲友就聚集在这里宴饮。再向下是第二层的主墓室,放置着主人们的石棺。墓室壁上的浮雕记载着希腊与埃及众神的形像,奇特的雕饰让人惊讶,也让这个墓室更添加了些许的神袐。主墓室的外围和纵深处还有更多的墓穴,那些石砌的长方形的三层排列的小小的墓穴原本都摆满了石棺,现在却空洞无物,石棺和它的主人们俱已不知去向,只留下满地的流水和在水上木栈道上小心亦亦地行走的游人们。阴暗的地下墓穴中唯一有亮光处是一个非常非常高的方形的通天洞口。正对着洞口下有一个石碑座,据说那是为记念一只驴子而设的。当年就是因为这只驴子从上面那个洞口掉了下来,才得以使寻驴的村民们发现了这个墓穴。走出墓穴回到地面上后,我不禁长长的吐了口气,想起了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那阳光绿叶间的俄罗斯墓园文化和古罗马黑暗中的墓葬文化实在是有着天壤之别。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777-r1274482-journals.html1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