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甲子一觉台湾梦 |
[游记]甲子一觉台湾梦 |
2010-02-22ctrip.com |
题记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杜牧 题记二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晏殊 题记三 台湾之于大陆,不失为一面镜子。 小文容量有限,欲睹更多此次台湾之行的照片和花絮,请您去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rgmao181898踩踩。谢谢光临! 飞渡海峡为哪般? 台湾,在我心中,是一个乐; 1953年,读小学一年级,老师让我们当堂造句 -- 用“一定”两个字。同学纷纷站立,“我一定要做个好学生”、“我一定要听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我懂了,造句,就是把老师给的两个字用到句子里去。这不简单吗?轮到我,我起立,大声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话音刚落,老师带头鼓掌,全班掌声一片。七岁的我,偷着乐。-- 此乃一生中第一次享受表扬。 台湾,在我心中,是一个谜; 1972年 – 1978年,执教于浙江玉环海岛,学生大多是渔民子弟。一日,班里悄悄地传开了一件新鲜事:台湾渔民有钱,他们戴手表,穿皮鞋。【注:当时手表是稀罕物,我大学毕业,工作了四年,还买不起一块“上海牌”手表,站讲台45分钟,时间只能“毛估估”】后来,学校“革委会”知道了此事,要我(班主任)开个班会,严肃“辟谣”。后来家访,见到那位渔民,他告诉我,儿子说的是真话,他亲眼见到的,那边的渔民都戴手表,还有……。自此,心中存疑!-- “水深火热”是否应该成为形容台湾同胞的“专用成语”? 台湾,在我心中,是一个盼; 在海岛,一呆就是六年。1978年9月,有幸考入杭州大学的“回炉班”,从海岛来到省城,“回炉重煅”,修满被文革耽搁的本科课程。那一阵,电视机是个绝对稀罕物。12月31日之夜,有人将一只九寸黑白电视搬到“黄龙洞”附近的一个大工棚里,好几十个人簇拥着,像鸭子一样伸长脖子,观看电视节目。我和几个同窗也去“借光”,站着看了几个小时。当晚的电视节目插播重要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被“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所取代。--“两岸三通”,一夜之间,成了一个国人的热门词汇。-- 当场,众人鼓掌!掌声中,我想:有希望了,此生,有望登阿里山,游日月潭! 台湾,在我心中,是一首诗; ………,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台湾,在我心中,是的一首歌; 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 台湾,在我心中,是一个痛; 1976年,一位老实巴交的同事,因收听敌台(台湾),先在单位接收“隔离审查”,后锒铛入狱; 1994年3月31日,24位台湾观光客乘坐“海瑞号”游船游览千岛湖,与6名大陆船员及2名大陆导游,共计32人在船舱内被当地三个劫财歹徒赶入船舱内,活活烧死; 20世纪90年代,“劫机疯潮”出现在两岸,大陆的客机被劫往台湾,台湾的客机被劫往大陆……。 台湾,在我心中,是一阵酸; 2006年11月16日下午一时许,结束了6日的日本之旅,我和女儿在日本东京“成田机场”,第87登机口。 -- 老爸,刚才还谈笑风生,怎么又发闷啦? -- 你看看(我指了指隔壁第88号登机口) -- 又多愁善感啦!有什么了不起呀?过两年,我们一起飞台北! -- 就盼着这一天! 小女知父!隔壁的第88登机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或扶老携幼,或情侣双双,正步入登机口,那架航班飞往“台北”!日本人能自由自在地到台湾潇洒走一回,而一个中国人却不能堂堂正正地到中国人的地方去。我心一阵酸楚! 台湾,在我心中,是一个憾; 前两年,曾读到这样一个材料:...... 1987年至今,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近3200万人次,而大陆居民赴台累计仅96万人次,两岸人员往来严重失衡! 2003年:首次台商春节包机。中停港澳,乘客不换机,在大陆的航点仅有上海。 2005年:第二次两岸春节包机实施。首次由两岸航空公司共同参与、双方对飞、双向载客,大陆民航客机完成了56年来的首次赴台飞航;包机不必降落港澳,但必须飞经香港飞航区! 台湾,在我心中,是一个喜! 三十而立,三十而“通”!自1979年以来,经过整整30年的努力和等待,直接“三通”终于实现!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我乐,我喜。终于,可以直飞台湾,而不需要到香港去绕弯子啦。-- 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耗时耗钱之小事,而事关一个普通大陆百姓的尊严。 -- 去台湾旅游,箭在弦上! 似曾相识燕归来 2010年1月27日 – 2月3日,参加上海国旅的台湾环岛八日游。说是环岛游,其实,并不精准。南投县的日月潭和嘉义县的阿里山,皆踞台湾的心脏位置。 八日游,令我惊诧不已的是,旅途,竟常生“似曾相识燕归来”之叹! 且不说台北的地标建筑“台北101”与上海的金茂大厦有几分相似, “野柳”无柳,却是“海滨版”的云南石林。“野柳”无柳,而是台湾一个渔港的地名,位于台北县东北角的万里乡。众多的蘑菇形的奇石布满了海滨,仙女鞋、烛台、斗鸡、花菇 ……,此地的海蚀奇观,闻名于世!其镇“柳”之宝,乃一块酷似女王头像的岩石。此岩与英国黑便士邮票上的女王头像如出一辙:细细的脖子,高高的发髻,微微的引颈。游客到此,无不“啧啧”称奇。 不过,野柳胜石林处在于:游客来此,多以大海为背景,童心复活,摆着各种pose,或双手高举,或展开双臂,大有拥抱大海之势!云南石林,远离大海,难见此景哦。 多少大陆游客到了日月潭,失落感顿生。 插入照片 -- 这就是我梦中的日月潭吗?(女孩语音有点沮丧) -- 想象和现实总有差距,别失望,提起精神,好好欣赏。(男孩劝之) -- 也有道理。 -- ......(听不清) -- 比如,我曾经把你想象得很好、很好,现实呢?你很坏、很坏!(女孩娇嗔起来) -- 我也把你想得很美,很美,其实呢?很丑,很丑哦!(男孩反击) -- 我丑,我丑,你别睬我呀!(女孩立马撒娇) -- 还好,西施死得早,也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要是还活着,要是还留下影像资料的话,那就 ……!(男孩没理睬女孩,若有所思,自言自语) -- 那就惨啦!(女孩打断男孩) -- 世人赞美西施千年万年,就是单凭各自的想象! -- 唉,说真的,你看。日月潭是不是有点像大陆的千岛湖?尤其是这碧蓝碧蓝的湖水。 …………。 在日月潭,我“偷听”到的一对大陆情侣之间的这段“私房话”。 他们走远了,我却发呆了。 日月潭,确实不能跟西子湖相比。西子颈项上挂着一条项链,熠熠闪光;环湖之路,缀了一串大珠小珠。这些大珠小珠,又跟一个个故事,串联在一起;一个个故事,又跟一个个人物,串联在一起! 六公园的马可波罗、断桥东侧的蒋经国、断桥上的许仙和白娘子、西湖美术馆外的蔡元培和林风眠、孤山梅林中的林逋、西泠印社的吴昌硕、西泠桥畔的苏小小、武松、孤山山麓的秋瑾、栖霞岭南麓的岳飞和秦桧,、花港观鱼的林徽因、刘庄的毛泽东、苏堤与南山路交界处的苏东坡、净慈寺的杨万里、雷峰塔的鲁迅……。 日月潭没有这样一条“项链”,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诚如这位不知名的男孩所说,日月潭跟千岛湖有几分相似! 你看,它的宽旷、它的环山、它的碧水、它的游船,它的 ……。 美学,没有少说“审美疲劳”,却很少说“审美妄想”。 日月潭,地理书上讲,歌曲里面唱,睡梦里游,多少年来,又可望而不可即,渐渐地,悄悄地,“审美妄想”便滋生于心底! 同样,垦丁,你似三亚,又非三亚!-- 在台湾岛最南端的垦丁热带风景区,我如此慨叹。 那个称为“猫鼻头”的景点,有三亚的“天涯海角”所无的优势,在“天涯海角”,面对大海,你只能“平视”之,而在垦丁的“猫鼻头”,游客则能“居高临下”,此乃“观沧海”之绝佳处。 此时,你看脚下,岸边的礁石嶙峋,海浪拍岸,卷起千堆雪;你望远处,太平洋,无边无涯,浩浩荡荡,水天一色,远近一体,天人合一。 举起双臂,旁若无人,面对太平洋,我大声朗诵曹孟德的千古名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转身,驴友为我留影一幅。 观沧海,能进入如此境界者,唯垦丁也。在三亚、在北戴河、在青岛、在鼓浪屿、在深圳,不能。 “似曾相识”的感觉达到顶峰的,是2010年2月1日下午,来到了太鲁阁。 野柳之美在于“奇”,太鲁阁峡谷之美,则在其峥嵘雄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燕子口和九曲洞,则是太鲁阁峡谷最让人心动的自然奇观。 燕子口对岸大理石峭壁上可见到许多小洞穴,每当春夏之际,常有小雨燕和洋燕在峭壁间穿梭鸣唱,或在洞穴内筑巢,故而得名燕子口。 九曲洞“如肠之回、如河之曲”的隧洞景观,我们一路沿回转曲折的半明半暗路线欣赏这峡谷风光。 中央山脉是台湾的骨干山脉,成为台湾东西交通的很大阻碍。50多年前,打通中央山脉,开凿一条东西通道的伟大工程上马。 当时退守台湾的“阿兵哥”们硬是依靠钎、锤、锨、镐、绳索、炸药和人力,历时近四年,死伤竟达千人,终于完成了这项“举世杰作”,在崇山峻岭间开出了一条贯通东西的“中横公路”。据说,没有这项伟大的工程,也就没有今天“太鲁阁”这个景点。 途中,抬头忽见崖壁上有题刻。上书:“如肠之廻 如河之曲;人定胜天,开此奇局”。 -- 这是当年大陆的“阿兵哥”留下的遗迹。 凝视题刻,我心激动。 似曾相识 - 想起号称“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太行山红旗渠。 似曾相识 – 想起了中华民族“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华民族“愚公移山”的精神。 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 2010年1月30日夜晚,我们来到了横穿高雄市区的河边。 -- 这条河,叫“爱河”。(台湾导游小史告诉我们) -- 名字真好,恋人们常常来此谈恋爱吧? -- 不,说起河名,有一段趣事。几十年前,有一对年轻恋人,在那座桥上跳河殉情而死,一位台北记者来此报道一起殉情事件,桥边有一个游船所,取名为“爱河游船所”,记者以为“爱河”便是此河的名字。为此,他写了一篇《爱河殉情》的文章。从此让高雄有了一条“爱”的河流。(小史娓娓道来) -- 哦,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 这条河,承载着我们成长与恋爱记忆哦。 -- 也承载着你的成长和恋爱的记忆吧!(游客对小史说,因为几天下来,大家知道小史生在高雄,长在高雄) -- 也可以这么说吧。(小史应道) -- 哈-哈-哈!(笑声响起) 漫步爱河,岸上万家灯火,水中楼影荡漾;露天咖啡厅,香气溢出,一派悠闲,对对情侣,或执手而行,或依栏观河,远处的摩天轮被称为“高雄之眼”,夜空中不停旋转,变换造型,高雄夜景添色之笔。 -- 哦,爱河的夜景真美! -- 三十年前的爱河可不是这样的。高雄的工业发展,加上污水下水道没有建成,我们的爱河曾一度成了“臭河”、“黑河”、“垃圾河”!(小史边行边说) -- 爱河,不就是我们上海的苏州河吗?(一位游客大声嚷嚷) -- 真是,宽度也差不多,变化也差不多!(夜色中,众游客纷纷附和) -- 我家在上海就住苏州河边,你们再说下去,我要转身回家啦!(一位游客大声“幽它一默”) -- 你回去吧! -- 哈-哈-哈! “似曾相识燕归来”,又是一个!(我默默行,我默默想) 于细微处见差异。 1992年,供职沪上一家公司的投资部,与一台塑企业谈判合资办厂。一场艰难的马拉松谈判!几位台商给我留下了“精明过头”之印象。一度以“精明”著称的上海人,居然不敌台商“对手”!后来方知,有此印象者,非我一人。商界,至少是沪上商界,渐称台商为“台巴子”。 1994年起,回头是岸,重返校园。重拾教学与治学,躲进小楼,几与社会隔绝。后来,看电视新闻,有两次到三次,见到到台湾人甚至在“议会”动粗,拳来脚去,“你死我活”。 如此,等等。-- 便是残留脑际的对台湾人的印象了。 台湾八日游,行色匆匆,从景点到景点,从饭店到饭店。吐句真言,我之去台湾,看景倒在其次,暗中,我留了心眼,在极其有限的与台湾人接触的过程中,抓住点滴,悉心观察,留心对比 – 台湾百姓和大陆百姓,同是炎黄子孙,“遥隔”多年,分别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氛围中,彼此之间,究竟有何“同”,又有何“异”? 去一地旅游之前,先在网上做点功课,似成习惯。 我感动于这样一则故事:(内容全真,文字略改) 在高雄的“诚品书店”(台湾著名连锁书店),想找寻林青霞早期的电影碟片,片名一时记不起了。营业员(像是老板)耐心询问,让一位女营业员蹲在地上帮我找,他自己则去电脑搜寻。终于,找到了。不过,他遗憾地告诉我,新出的专辑刚刚卖完。见我失望,又安慰我,不要紧,他再去电脑里查查看,哪家门店可能还有库存。找啊,找啊,找……,半个多小时之后,他来询问我后面的行程,问几号还能到台北?他说,在台北一家店里找着了这张碟片,还剩下三张!还没高兴起来,他又皱眉说,一般不会在几天里全部卖完,但是,大陆游客一次买好几张,还是有可能的。说着,他取出了纸和笔,让我留下姓名。接着,便抄起电话,和台北方面联系。末了,递我一张纸片,上书商品编码、名称、书店所在的路名和门牌号,等等。笑吟吟地,他告诉我,放心吧!已经关照台北书店了,到那儿肯定能买到! 手执纸片,我呆立良久,竟说不出一句话。 不是亲身经历,谁人能相信世上有如此的营业员,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竟如此热情、如此耐心、耗费如此多的时间,为非亲非故,萍水相逢的我,购买一张碟片!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呆在“诚品书店”,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真诚的。有生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享受到的书店“礼遇”了! 作者在文末有这样的议论(一字未改): 百年树人!我坚定地相信,大陆再过100年,也培养不出如此真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员!因为,那似乎超出了职业道德的范畴,与人的本质和品质紧紧相连。 我感动于作者(qingmiao)描述的故事(发表于去年12月9日的携程网,读者不妨在输入作者名后,一睹为快),虽然不能苟同作者“100年”的断言,但是,我又赞叹作者的另一句慨叹 -- 台湾之行,风光留给我的美感,远远及不上人性的美感! 因为,我亲身经历了几个感动时刻,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2010年1月30日夜,投宿高雄市的“九福大饭店”,一夜安眠。次日大早,自助早餐毕,即与驴友张君去逛附近街市。东走西逛,边走边聊,竟至迷路。 路人指点,方回“九福”。此刻,大巴已停在门口,即将发车。 匆匆登楼,取下拉杆箱和随身小包,急急上车。 大巴南行,今日之目的地是台湾的“三亚” - 垦丁。 窗外,热带风光迷人! -- 请问,哪两位游客昨夜住303室?(导游小史接一电话后,立于车前问众人) -- (无人回应) -- 哪两位昨夜住九福大饭店303室?(小史又问) -- 我,我们两个。(突然记起!我答) -- 哦,刚才,接到饭店的电话,说303的客人,有一件衣服遗忘在室内了。饭店问:这件衣服还要不要了? 一时间,我和张君面面相觑,想不起是谁落下了衣服,落下了啥衣服。 -- 没关系,今晚到花莲,再找找,确定之后,告诉我,也来得及。(导游小史见我俩发愣,和蔼地说) 心起阴霾,窗外的热带美景,顿时减色。-- 你看,人的心理其实很脆弱! -- 假如要的话,也没法子了呀!(张君和我几乎异口同声,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生这样的事,只能自认晦气) -- 怎么会没法子?(导游略惊) -- 有啥办法? -- 你要的话,我通知九福饭店把衣服快递到台北呀! -- 哦,对! 垦丁,台湾之“三亚”,这一日的气温达35°C。尤其站立海边礁石,海风拂面,遥望茫茫太平洋,得失皆忘,喜气洋洋! 夜投花莲“统帅大饭店”。 浴后换衣时,张君说,他已查过,好像没有丢失啥衣服。我即细查,发现自己落下了一件T恤衫,黑色的,“梦特娇”。 -- 还要吗?(张君问) -- 要。 当即,给导游的房间挂了个电话。 -- 好,我知道了,放心吧。我让九福饭店连夜快递。 -- 快递到台北啥地方?(一着急,竟问出如此问题! - 傻,我真傻!) -- 很简单呀,快递到我们在台北下榻的饭店呀。 -- 哦,哦,对,谢谢!(有点尴尬,挂了电话) 2月2日,结束环岛游,又到台北。 中源大饭店 -- 下榻之地。 刚入房,敲门声起。 -- 哪一位是毛先生?(一位小姐,笑吟吟地站立门口问) -- 我。是我。 -- 毛先生,你好,你忘在高雄的衣服快递到了。(边说边把一个小纸包递我) -- 对,对,就是它。谢谢! -- 快递费,我付人民币,行吧? -- 不要了。饭店替你代付了。台湾的特快专递很便宜哦。 -- 那不行,我该……! -- 不,中源饭店请客。以后到台湾来,欢迎再来我们中源啊。 -- 哦,啊,嗯。不过,谢谢,......。(一时间,语无伦次,拿着纸包,呆怔怔的) 望着她的背影,久久站立门外,心情有点儿复杂。 其二,2010年2月1日,离开台岛最南端的垦丁之后,便沿台湾东海岸的公路北上,夜投宿花莲统帅大饭店。 环岛八日,我与驴友张君同室而居 – 两人黎明即起,自助早餐后,便利用上车出发的空隙,到附近的街市去闲逛。 “统帅”坐落在花莲市公园路,饭店的邻居(公园路40号)则是一座中学 – 名叫“花岗国民中学”。 已是寒假,却陆陆续续有学生穿过马路进入校门,我俩好生新奇。 -- 同学,放寒假了吗? -- 放假了。 -- 放假了,怎么还背书包上学呢? -- 来补课。 -- 补啥课? -- 要考高中了,所以要补补课。 哎,看来,两岸的学子皆“应试奴”也! 说话间,忽见马路对面,几个学生站着不动。咦?哦,他们在等待绿灯呢。 -- 你看,现在是红灯,马路空荡荡,一辆过往的汽车也没有。学生这么自觉,在等绿灯。(指着对面的几位学生,我说) -- 真的!真好!(张君亦惊) ……。 红转绿。 学生起步,朝我们走来。 -- 真自觉,红灯停,绿灯走。(我对迎面一位学生说) -- 大陆的观光客吧?而且是上海来的?(学生问) -- (我们一惊)你怎么知道? -- 我们学校是“统帅”的邻居,大陆游客见多啦!你们说的是“上海普通话”哦。 -- 啊……。 (我俩同声) -- 你们大陆游客过这条马路,只看有没有汽车,不看红绿灯的。(学生突然扔出一句) -- (我俩一愣)啊?嗯,不,是……。(再次,语无伦次) -- 对不起,我出言不逊,请你们包涵,祝你们在台湾旅游开心!(走出几步,学生回头对我们大声说) -- 没啥,没啥……。(言既出口,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个“没啥”,是啥意思) 站立在学校大门口,一时语塞,久久不语,只觉得有点脸热。 …………。 2010年2月3日下午,又到桃园机场,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就能回到浦东机场二号航站楼。 临窗的座位。絮状的白云,遮住了海峡的一片碧海。 我和张君,非累非困,却一言不发。思绪,却像机翼下的白云,似静实动。 -- 甲子一觉台湾梦!匆匆八日咋够呢? -- 再来台湾,闻闻台北的书香,诚品书店绝不是一个买书、付钱、走人的地方。这里有画廊、花店、瓷器、珠宝、餐厅,它集合了创意、艺术和生活的人文气息; -- 再来台湾,再去一趟台北的仕林夜市,这次一定要“空腹”去,去尝尝“大兵哥”的专利美食 – “大饼包小饼”,去尝尝这里的招牌小吃 -- “蚵仔煎”。 -- 再来台湾,再来品尝台北的平民氛围。再登台北101,台北101,貌似上海的金茂大厦,不过,台北101没有金茂大厦的贵族气,在它的三楼,花费几十元人民币,就能美餐、饱餐一顿; -- 再来台湾,还要去一趟花莲的“花岗国民中学”!假如时间紧,那就一定找一所台北的中学,向校长提出郑重申请:让我静静地听一节课。 -- 再来台湾,在台北投宿何处?当然是“中源大饭店”。 在梦中,还是醒着?-- 有点迷糊,有点迷茫。 -- 老弟,醒醒吧。飞机降落了!(张君碰碰我) -- 台湾之于大陆,不失为一面镜子。 -- 啊,你没睡着?(张君发愣) 【全文初稿完成于2010年2月18日,大年初五下午】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360-r1274831-journals.html2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