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港城记(一) |
[游记]香港城记(一) |
2010-06-17ctrip.com |
更多照片请至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ulihui ·雾锁维港· 不知道有多少游客,像我们一样,将维港作为到访香港的第一站。 这一天飘着小雨,空气中带着一点不应该属于夏天的寒意。我们在港的时间很短,所以一待放下行李安顿好,我们就出发了。湾仔的天星码头很陈旧,墙壁刷着齐肩高的墨绿色,两侧是长条木椅,等待过海的人们三三两两或坐或站,闸口的小灯闪烁着红绿色。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的天气里,这样有点清冷的码头倒是更有想象中的老香港调调。 天星小轮离开码头,回头望向来处,眼前是一幅多么熟悉的景象。即使你从来没有来过香港,也一定许多次在许多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香港标准像吧。这里有我们很熟悉的新会展中心,那个高高耸立的是中银大厦苗条的身段,而她旁边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现在是香港最高的高楼。这些错落有致的高楼,一起装饰了香港岛广阔的天际线,象征着这个大都市的繁荣鼎盛与流金岁月。只是在此刻,在雨雾笼罩之中,大海是灰色调的,大海上浮着的这座城也是灰色调的,眼前这幅灰蓝色的画面,竟渐渐地弥漫开了一种《无间道》那样的“伤城”感觉。 维港的这头是尖沙咀,无数次在香港电视里听到过的名字。油尖旺,这里可能是大陆自由行客人最喜欢的地方吧,无数人为着血拼乘兴而来,然后满载而归。但我们两个都不是购物狂,反倒对尖沙咀广场的香港艺术中心更感兴趣,这里正在举办吴冠中“独立风骨”捐赠画展,可惜,此刻正值中心闭馆日,让我们只能望画而兴叹。旁边的香港文化中心,则正在举办中国戏曲节。 当然大多数游人都会光顾的,还是著名的星光大道。无数的大陆人,都是从香港电视剧里认识了香港,同时也认识了一批被称为香港明星的男男女女。无论是谁,大概都一定能从这条海滨大道上满布的“星星”中找 到自己熟悉的名字吧。当然,其中那些被抚摸过最多次因而已经有些损坏的,也就代表着这颗明星显然是最受欢迎的。只是,其中有一些名字,那些星星旁没有能够留下手印的空地,则留给旁人些许的遗憾,比如张国荣,比如梅艳芳...... 其实,你如果对明星们不感冒,在星光大道上望海是更加浪漫的一件事。此时,雨下得大了起来,我们正好走到星巴克前,借着躲雨,也是歇脚,端上一杯热茶,静静地坐上一会儿,看眼前雾锁维港,呼吸着海风吹来清伶伶的空气,极目向星光大道尽头那个湾子望去,视野无穷开阔,什么也不用想,在这分秒必争的香港,也能够如此惬意呢。 相比这幅铁灰色的冷调画面,晚间8点钟的“幻彩咏香江”音乐灯光表演却没有给我更深的印象。看完表演以后,仍旧乘天星小轮返回港岛。此时的维港已经为夜色笼罩,墨黑的海面反射着璀璨的灯光,有些迷离的感觉。回望尖沙咀,前眺港岛区,好一座海上之城,这就是香港。 (维港) (尖沙咀) 更多照片请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a35e0100ize7.html ·闪开,叮叮车来了· 如同天星小轮一样,叮叮车是香港人的温暖记忆。多少年以来,车身上的广告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行走的路线始终如一,从东头的筲箕湾,到西头的坚尼地,一条轨道,穿越过香港岛的流金岁月和素时锦年。与如今四通八达的地铁相比,行走在路上的叮叮车,更加亲切、更加便宜、更加有着老香港的腔调.....于是,我这个热爱地铁的背包客,在香港的日子里,爱上了叮叮车。 从东铁线换观塘线,再从荃湾线到港岛线,走出湾仔地铁站,第一眼看到叮叮车,就大为喜欢了。那样细细高高的“苗条身段”,简直就是为香港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量身打造,双层的车厢,方方正正的造型,花花绿绿的车身广告,一路摇摇摆摆而来,叮叮当当而去,实是憨态可掬得紧。 叮叮车只在港岛地区行走,说是一共六条线路,其实就是一条大道走到底:从风光秀丽的筲箕湾,一路向西,经过英皇道、轩尼诗道、金钟道、德辅道中、坚尼地,从东头的造船厂、海防博物馆,到铜锣湾商业区,从湾仔金钟金融CBD到中环上环著名的半山区、SOHO区、西港城,叮叮车行走过香港岛几乎所有你想得到的繁华街区和老街老坊。而你不管坐上多久,慢慢摇上多少时间,叮叮车的车票价格都不变,只有2个港币,相对地铁来说,便宜多了。 但是,比地铁更富浪漫情趣的,是叮叮车那散发着历史沧桑和岁月痕迹的韵致。地铁深藏在地下,人们总是行色匆匆,快节奏的隆隆而过;叮叮车,却能让我们这样的游客体会到一种悠然的氛围。叮叮车“叮咣叮咣”游走在城市的地面上,让我们看得到高楼林立的天际线,看得到街道上各色商铺和接踵摩肩的香港人、外地人,闻得到食肆里散发的香气,感受得到这个城市的鲜活气息......而我们坐在叮叮车的二层上,吹着遥远的海风,低头看人潮,抬头看高楼,恍然有一种坐上了时间列车、穿越时空的感觉。 很奇怪,在香港的三天,每次乘坐叮叮车,行走在香港最繁华的地区,竟然一次也没有遇上与大城市如影相随的城市病:堵车。或许这就是香港建筑师陈冠中先生所说,香港看起来拥挤,它没有北京那种宽而直的、切断城市的大马路,但它有很密集的路网,就像毛细血管般提供了这城市的流动性和生活感。一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香港街道吧,叮叮车才能够一路行走从不停歇。 一百年来,这样的有轨电车已经逐渐消失在绝大多数城市里,但是近些年,随着环保观念的兴起以及有轨电车固有缺点的技术突破,在欧洲一些大城市,又开始重新响起了叮叮咣咣的音符。也许,香港岛的叮叮车,也将会有机会,这样慢悠悠却长长久久地行走下去吧。 (叮叮车的地盘) 更多照片请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a35e0100j01d.html ·地上的石屎森林· 年前有个朋友去了趟香港,回来一问观感,说是成天都在地下溜达了,从这一条地铁进入某一间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完毕又钻进另一条地铁,向另一间商城进发......直到最后一天要走了,才想起还是应该到地面上去看看香港这城市的模样吧。 失笑之余,想着我这缺金少银的非购物狂,到了香港,又该干什么呢?因为爱上了叮叮车,我们大半放弃了地铁,变成成天都在港岛这条主路上随着摇摇摆摆的叮叮车晃晃悠悠,哪里感兴趣了,就下车去瞅一瞅、转一转,满足了,又上车,继续晃去,要不,就干脆赖在叮叮车二层车头那两个位置,东张西望,将左左右右的街景尽收眼底。或者,更纯粹一些,去坐一坐敞篷观光车,从中环码头巴士站出发,经过荷里活道,往半山区,绕回湾仔和金钟,任车带着我们走,什么路线也不管,懒懒地当个纯看客。 ——看这地上的香港,是什么模样。香港有摩天大厦,谁都知道,也早就不稀奇了,我们有上海、有奥运会后的北京嘛。可是,还是只有当看到香港、香港的高楼、香港的高楼顶上的天空时,才会直观地理解广东俚语里“石屎森林”的真正含义。这个词汇当然不太文雅,但却是无比贴切。与上海、北京那种相互扯得很开的景观型、孤岛型的雄伟地标式建筑不同,香港的高楼是如此之密集,又是如此之细高,确乎就是钢筋水泥的“森林”。它们鳞次栉比地挤在一起,只留给天空不多的一点空白,也许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会感到资本主义的窒息吧,但对我这纯看客来说,竟然莫名其妙地觉得如此挤挤挨挨的有点可爱的亲热劲儿呢。 当然楼与楼也是不同的。金钟地区的高楼概半是铁灰色,或是玻璃幕墙建筑,因为这里是比较冷冰冰的金融区。在各大银行光鲜的摩天大厦下面,时至今日,还仍旧不时能看到去年金融危机中遭受血亏的平民百姓讨要说法的身影。过了中环以后,渐渐有色彩的楼宇多了起来,这些红红绿绿的多是居民公寓楼,可爱的颜色给这“石屎森林”也增加了几分神采。越往西走,在这种种现代化的高楼间,更多了一些老式建筑,香港人叫做“唐楼”的,便多出几分优雅和闲适的气质来,于是我们知道,这里是上环了。 既然是“石屎森林”,楼与楼之间既然密集,道路就是不宽广的。在香港,我们没有看到过北京长安街那样宽的路。关于城市的密度,路网的密度,建筑师们近年好像颇有争议。北京那样宽阔的、能看到大片天空、但是中间拦死不让行人穿行、因而缺乏生活感和社区感的路,和,香港这种狭窄的、只能看到“一线天”、但是大家都可以穿来走去、因而产生混合社区的街道,哪个更符合城市的本质和生态,我是不懂的,没有答案。 我只知道,在香港,逛街确实是更为方便的,过街,也不是那么令人望而生畏。香港的过街天桥,宽阔,有盖,美丽而不肮脏,有时候行人走在上面,远远看去,也是半空中一道装饰了这城市的风景线呢。 其实,地面上的香港,并不仅仅是一座“石屎森林”。这里,还有海,海风吹过的宁静的老村,还有石板路,以及两侧的岁月融合的老街坊,等待我们去一一探访。 (灰楼) (彩楼) 更多照片请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a35e0100j1fh.html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38-r1296463-journals.html1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