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5暑假上海

[游记]2005暑假上海

2007-07-16    sina.com.cn

周庄不大,去处不少。“正是江南好风景”,“风光不与四时同”,时节不同,风光不同,可惜只能赶在这一个季候来,反正票上有的地方是都去了,早晚昼夜,大街小巷也都体味了。

早晨,我们起了个早儿,轻轻地推开了院门(开门闩时费了些力气)……清晨的古镇古朴静谧,整个镇子弥漫着片片水雾,在只是暂露头角的温和的阳光的映衬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影。天还没亮,镇上的人们便各自忙碌起来。开店的搬开门板,敞开店铺,布置着门面,升起了炉灶;一些妇女从小巷中端着一盆盆的衣服,走到河边的石阶,捶打起来,也有清洗碗筷的。虽然镇上有自来水管道,可无论是酒家还是居民的清洗基本都是在河边完成的,水乡居民早已把这靠水生活的习惯不知不觉地延续了下来。各家各户的人纷纷起来奔向了自己的工作,连猫猫狗狗也都跟着一起忙碌起来。周庄养猫狗的特别多,小镇本是门轻房低,而养猫的似乎远比养狗的多,不难看出人们生活安逸的性子,而又或许,“夜不闭户”的生活就在这里。在石桥上坐着,看着太阳渐渐升起,把粉墙黛瓦,屋顶出檐,河边垂柳映衬得多变。蜻蜓们出来了,大批大批的。来到南湖园,没有人,和风吹过,阳光把湖水弄得耀眼。休息一下眼睛,在河边的馆子吃碗万三面,面是老板介绍的,其实也简单,挂面加万三蹄,不过汤大概是煨蹄髈的料,很是香浓。天气有些热,船夫们一个接一个的把船摇到船坞,人渐渐多了起来……

大概在上午才可以看到,一些穿着传统装束——蓝布围裙白头巾,麻布衣衫棉布鞋的阿婆,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新鲜的蔬菜,竹篮里的菜都非常的新鲜,应该是她们自家种的吧。还有一些阿婆只是挎着竹篮,卖着茶叶老头乐之类的东西,在下午也可以见到,若是走累了,她们就会就地坐在地上或者桥头继续做买卖。沿着市河两岸南北走向,大多都是小商贩和一些比较大的名字响亮的饭馆,这里路线的游客比较集中,是周庄的“金街”,生意自然比其他街的要好。卖的东西到是也种类繁多,随和着江南特色,像什么珍珠首饰,丝绸制品,团扇木扇纸扇,民俗服饰,古玩字画,糕点小吃冷饮,乐器店也是挺和拍子,木笛古筝葫芦丝之类的,时常还从里面传出老板现场演奏的古韵,衬着小桥流水,别有一番韵味;酒家饭馆都是临着市河,借着一方水景,坐着木凳,吃着小菜,喝着阿婆茶,望着水乡,甚是不错,也有建在桥上的酒家,挺有特色。要是想逛街,那还是得去大概在周庄西市街的文化街,过了阿婆桥北面就到,东西走向的,我们当时是什么都不知道,瞎撞还就给我们撞到了,回来以后才知道这就是周庄文化街。就像是北京琉璃场,周庄文化街荟萃着各种传统文化。铁匠铺,铜匠铺里烟雾弥漫,火力四射,一片蒸腾,铁匠铜匠们不遗余力地打造着各种铁器铜器,大多是一些小型的农具,让游人买着玩的;木匠铺里卖的大多是木制的模型,工艺品,要说个子大点儿还有些杀伤力的就是弓了……不过要是扛这么个东西走路上……虽然很想要,还是算了……还有圆木加工的,就是案板,木碗,木盆之类的,再着就是做木梳了,也没看清楚怎么就把那些梳子齿“凿”出来的……连泥瓦铺也有,一对老夫妇在里面做泥烧瓦,粉墙我们是带不回去了,到是买了几块儿黛瓦,5毛一块儿,挺有意思;布衣铺里的阿婆熟练地在纺车前给大家演示,让梭子在纺车上飞来飞去,别说,一般人还真操作不了这玩意,就算你操作的再是熟练,织一块手绢大小边长的布大概也要20来分钟,本想买些这些手工制的衣服,可一看也穿不到街上,便也作罢,那就买块手绢,店里的大叔给了我们一大块方布,还不收我们钱,得,挺高兴的,回去自己裁;芦草店里摆的都是手工草编的工艺品,像什么草鞋草篮草帽,同伴看着有趣,买了双草鞋,大小都一个价,大概也穿不了,挂着的;酒作坊里酒缸挺有意思,蹭了口黄酒,味道还不错,同伴去推石磨的时候,很好笑……此外,还有什么剪纸的、面塑工艺、捏泥人的、皮匠铺、芦苇铺(作芦苇画的),编竹器的,写书法的等等,至于棋院,本一开始想找去切磋一下,结果怎么而已找不到,后来才知道棋院和博物馆合并了,那里也早已没有了下棋的,“闲敲棋子落灯花”是没戏了。这些文化店铺都是政府组织的,以展示民俗工艺为主,基本不盈利,所以价格都比较便宜,除了手艺展示还有一些实物资料的展示,不收费,在其他地方,也许照个纺车就要收你些银两了。

在江南文化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文化就是酒家茶楼了,在周庄说起饮酒的著名之地,那就要说起迷楼了,本是普通酒馆的迷楼,因动乱年间几个文人志士,带着革命情怀在这里论坛风雨而名播遐迩,现在的这里也失去了它本来饮酒作诗的作用,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楼上摆设着那几位革命志士的蜡像和他们的诗词墨迹;说起茶楼,在周庄最有名气的茶楼并不是古人的遗留,而是因台湾作家陈平而得名的三毛茶楼,虽是台湾作家,三毛本是浙江人,“飘潇我是孤飞雁,不共红尘结怨”的她漫步到周庄古镇,来到这个茶楼,把茶临风,无限乡愁涌上新头。里面的布置很陈旧,不用说,自然是三毛风格的,我们并没进去,里面也几乎没有客人,或许只有绵绵细雨时分,这里才会散发出她最大的魅力,好象每周六晚都有评弹的演出,可惜我们是赶不上了。至于我为什么把喝茶归入“行”,其实对于这里的人们,喝茶不只是作为饮食那么简单,您想想,普通百姓,劳累了半天,坐在茶馆歇歇脚,沏一壶香茶,听一曲评弹,便是最大的精神享受了。

古韵十足的古镇自然少不了宗教的融入,周庄的宗教建筑有两个——全福讲寺和澄虚道院。全福讲寺的规模相当雄伟,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藏经楼,曾经的辉煌显而易见,现在到这里的人大多有两个目的——放生与祈愿。正殿前树上挂满了各种文字的祈愿的红结日文的比较多,日本人喜欢祈愿,湖中放生的不少鲤鱼和乌龟。寺中还有座全福塔,据说是后建的,塔内有楼梯达顶,可观览古镇全景,它是周庄镇标志性建筑。不过看着没什么走向塔的游人,我们便以为这塔上不去,错过了……澄虚道院我们没进去,大抵是座道观,兴趣不大,不过里面的香火似乎也是不错。

周庄的喧嚣时段大致在上午8点——下午3点左右,因为大多数“周庄一日游”的旅游团会在这段时间来,走马观花景点,照些相片,品尝一些名菜便会离开,因为他们还要急着赶回去。3点以后的周庄渐渐安静起来,开店的也都松弛下来,一边休息一边招呼越来约少的过客。趁着清闲,我们去体验了一下周庄的经典交通工具——摇快船,除了古朴的民居建筑,这些来去匆匆的木船就是庄子里最有韵味的美景了。快船的船身很轻巧一般会在中间搭起一个草棚,两侧有橹,不过一般只是用船头的篙来划,就像是鱼尾左右摇摆,依靠篙的摆动使船前进,摆动幅度大的话快船便摇晃起来。包一条船可以坐6个人,所以一般都是几个不认识的凑在一起,我们遇到的是4个广东人,他们和船夫说着外语一样的南方话……摇快船的船夫穿的都是传统服饰,戴着草帽,阿婆一般是蓝步花衣,花布鞋,阿叔一般就是麻布衣衫,或者是坎肩儿, 他们大多都会唱各种各样的民歌来赚取小费,不过坐着快船,听着民歌,赏着水乡,摇摇晃晃,也真是别有韵味,乐在其中。

到了黄昏,周庄便十分安静了,除了打算在这里过夜的游客, 大部分“一日游”的都走光了。街头巷尾,安静随时的伴随着你。猫猫狗狗也很守时似的出来散步,它们好象对这个镇子很熟悉,来去自如,一点也不怕人。除了那些自家便是店铺的,其他像摇船的或者另有住处的便会或摇船或走或骑车到镇子出口外面的家,在镇子的西面,沿着河走到尽头,你便可以看到有着自家码头的住家,他们每天会摇着快船穿梭在镇上。周庄大多数民居是两层的,所以巷子显得又深又长,走在无人的深巷那些长满青苔的青石板路,粉墙,古朴沧桑的木门,仿佛让时光倒流,这不是什么“遗迹”,那里仍然有人居住。无论你重复着走多少遍同一条路,都会有人招呼你“买点什么”或者“吃点什么”,无奈,只有摆手摇头……在市河南边看到了做鱼鹰表演的,一个船夫一条船,十几只鱼鹰栓在船上,整齐的排成两排,船夫不时地会把它们挨个赶下去活动活动,顺便凉快一下,看来它们的战斗力还足够表演抓鱼……我们还看到鱼鹰排泄河中,不禁和之前看到的洗衣洗碗的联系在一起想……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南湖园,宽阔的水面视野很好,一眼放去,波光粼粼的湖水与夕阳映衬的彩云交相辉映,岸边漂着几只似乎被遗弃的木船和许多芦苇水草,一片碧绿,几只小红蜻蜓会不时地飞来点缀这碧波。(周庄的蜻蜓很多,在北京城里是很难看到这么多蜻蜓了)远处是一条长长的拱桥,好多桥孔,不过好象上面的往来不很频繁,再往远处便可看到一大片鱼虾养殖区域,即使是几近傍晚,船只仍然忙碌。南湖园本是周庄的名园,据说不少名人雅士曾经光临。干涸的水池,废弃的水车,早已关门的茶馆,南湖园风光不再,不过宽广的湖水,湖畔巧妙地调节着气候,夏天总是要比别处凉爽几分,许多居民来次消暑乘凉,还有不少人在湖中畅游……

夜幕降临,街上的路灯不多,大多都是未关门的店家发出的光,听说晚上古戏台有戏听,我们便走去。戏已经开始了,听戏的人还真不少,我们随便找个地方坐了下来。江南小镇,唱的自然是“百戏之祖”的昆剧,而在周庄,最让人们传唱的也自然是沈万三与朱元璋的故事了。虽然听不大懂,不过韵味还在,不禁也像个票友似的叫好起来……

晚上,坐在桥栏上乘凉的人很多,我们坐在双桥上,享受着宁夏。这里不像城里灯火辉煌,抬起头来,可以看到许多的星星,黑色的树,桥,房子便就衬在这晴朗的星空之下了。各家各户的红灯笼也纷纷亮了起来,有一个一个的,也有一串一串的,好象星斗点缀晴空一样点缀着夜色下的小镇。一对卖艺的夫妇非要给我们卖唱两段,大概是想把明儿的早饭赚出来,到也干脆,没等我们同意就唱了起来,无奈,不知所措地傻坐着听了两段,算是把这两个神仙送走了,也没走远,就坐在附近和别人侃上了(坐在桥头,和我们一起喂蚊子……)。越来越晚,店家纷纷关了门,灯光渐渐少了,小镇渐渐暗了,坐在这里,看着听着周围的一切,就可以感受着已经酣睡的水乡古镇,屋顶上懒散而有警觉的猫,悠闲地四处散着步的狗,灯笼上墙壁上的壁虎,从水里不时的跳出来好象是要吹吹凉风的鱼……也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安静了下来……

在周庄的一天两夜,我的心完全放松了下来,看不到往来的车水马龙,看不到遮天避日的高楼大厦,屋檐下的红灯笼,木门上的对联倒福,古朴的小镇带来了点滴刹那的感动。可惜,没有下雨,没能打着伞走在青石小路,没能坐在躲在屋檐下看着雨水打湿的粉墙,滴水的黛瓦,没能走在桥头看看雨中涟漪的市河……

在周庄的两天里,还有三件事我想提一下。一,周庄开发旅游经济是不错,无论是卖唱的,还是不停招呼你的小贩,周庄的文化似乎搭载了过多的商业意识; 二,阿婆桥附近的一家饭馆里的小女孩给我印象很深,那时已经过了饭点儿了,我们被招呼到二楼,坐在靠窗的位置,有一个小女孩,大概是老板的女儿,在另一张桌子上自己玩着,玩的是碗筷和五颜六色的餐巾纸,一边玩一边不停地自言自语,好象她自己拥有另一个世界……对面的柜子上摆着一个画素描用的石膏像……本以为生活在这里是快乐,悠闲的,晚上,都收工了,她为什么不去找其他小朋友?猜不到……不知怎么的,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段日子……

三,在桥头坐着聊天的时候,一个阿姨领着一个小男孩走到我旁边,很自然地就和我们搭起讪来,到是有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她和我是老乡,后来嫁到东北,经常自己领着孩子出来玩,说她也去了上海,说我们太不会花钱了,都花多了,说不如到她住的旅馆去,便宜……最后还非得领我们去看看,盛情之下我也就跟着去了,也还凑合,是自己盖的小楼,不是民居,出来后,我对同伴说她好象是个“托儿”,同伴表示很惊讶,因为一个领着孩子,穿着得体,说话热情的女人根本不像是个“托儿”,于是我就解释起来,最主要还是她说话北京味儿还差点儿意思……也不知道我这样做有没有影响到善良的逻辑,不是我想乱猜疑,只是出来旅游,人生地不熟,碰上这种“一见如故”的还是多上个弦儿比较好,不怕一万,还是得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7f53d7f010003z12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