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古迹游 (十四) 祁县、榆次

[游记]山西古迹游 (十四) 祁县、榆次

2010-07-16ctrip.com
车走的就是S221公路,所以很熟悉。半小时左右到祁县老街东口。不过街口的昭餘古城牌坊一看就是新修的。祁县古城虽然因战争的破坏和风雨沧桑,城墙不复存在,但城内建筑保存完好,风韵格局依旧引人注目。  祁县老城区布局以十字口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垂直交叉,东西长850米,南北700米,周长三公里,整个城池形同古代官吏所戴的纱帽,故有“纱帽城”之说。28条街巷与之纵横贯通。  街道两侧明清时代的茶庄、烟店、票号、钱庄、斗行、当铺等数百家商铺旧址和巨商大贾豪宅大院,保存完好,古朴雄浑、鳞次栉比。因为老街的建筑飞檐挑角、梁枋交错,所以视线一直向上,忽略了地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所以从东口一直走到西口也没有看到渠家大院,倒是把古街看了个遍。现在的老街看起来经过整修,不致于太破旧,但管理上比平遥还是有差距,现代商业气息太浓,太杂乱。经过问讯才在街东口附近北侧找到渠家大院,门口确实不起眼。祁县老街套票40元,半票20元。渠家大院买票处,答应寄存背包,并且免费,真是多谢。景点包括渠家大院、晋商镖局、长裕川茶庄、度量衡博物馆、珠算博物馆、雨楼家俬博物馆。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统称渠家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渠源潮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八个大院、19个小院、 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匠心独运。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墙。院与院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遥相呼应。石雕工艺精湛;砖雕高雅美观。该院堪称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是“渠半城”的一处典范建筑。在大院中开辟的晋商文化博物馆。陈列展分晋商总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事、渠氏家族、晋剧渊源七大系列,28个展室,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渠家大院东侧是晋商镖局,和渠家大院是同一围墙,估计原来就与渠家有一定渊源关系。不过规模远不及平遥的镖局。度量衡器具是当年各大票号、商号中的必备之物。在晋商发源地的山西晋中地区,留传下来大量精巧奇绝的度量衡器具。度量衡博物馆利用座落在晋商老街上的渠氏家族宅院创办,陈列有近千件从远古至民国年间用陶、骨、铜、铁、玉、瓷、石、木、竹等材料制作的各式衡器:尺、量、斧、升、斗、权、秤、天平、戥子等。采用以器归类,以史述变,以物系用的方法,艺术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度量衡的产生、发展、统一、完备历程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从而透视出了晋商的诚信之道。沿东大街向西不到十字口,北侧有段家巷,向北走,14号就是长裕川。长裕川是渠家最大的茶庄,初名长顺川,开办于清乾嘉时期,距今已 200余年。现有四个大院和两个偏院,共有砖瓦房一百多间,其石、砖、木雕,刻工精细,堪称一绝;有祁隹藻书之楷体楹联:“立德立言居之以敬;友直友谅尊其所闻。”在长裕川对门巷内,还挂着何家大院的铭牌,但大院内是住家。沿段家巷北行至叉路西拐,就到北大街,可见北大街尽头的牌坊,西侧有天主教堂。另外两个博物馆没去看。渠家大院在晋商大院中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加之又在城区,所以这一行其他晋商大院就不再去参观了。到老街东口斜对面,新建南路上等车。祁县去榆次的长途车,16元。到汇通路顺城街口(榆次人民医院)下车,右拐到顺城街,天河娱乐城前车站,坐6路车,1元,榆次老城站下。下来就是榆次老城牌楼。买票,套票60元,半票30元。问售票处何处寄存,说边上小买部,收费5元。榆次老街也是套票,景点包括城隍庙、西花园、县衙、文庙、民间艺术博物馆。  榆次城隍庙位于东大街东段,是榆次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保存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在全国的城隍庙建筑中,也以它独特的建筑构思和精美工艺别具特色。城隍庙现存占地近四千平方米。元代元统二十年(公元1362年)由蒙人达鲁花赤帖木尔主持将城内善政坊拆迁而建城隍庙。初建时仅大殿三间,东西廊房各三间,山门一间。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拆大殿移建寝殿,寝殿前建大殿五间。后几代陆续增修扩建,直至嘉靖十年(公元1533年)在山门西侧东西各建牌坊一座,并在山门两旁竖铁旗杆两根,至此城隍庙全部完成,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民国,以及建国后都不同程度地作过维修。其中最年轻的建筑建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的戏台和“八”字形琉璃影壁,到现在也已经有480多年的历史了。  城隍庙以中心对称、结构严谨而著称。不仅在建筑结构上独具匠心。而且在整体布局上也有独到之处。由山门、钟鼓楼、玄鉴楼、乐楼、戏台、显佑殿、后寝殿,以及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三进院落,共计房屋60余间。所有建筑均建于层位不同的台基之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没有采用传统的逐步升高布局手法,而是先逐层下降,至中院为城隍庙的最低处后又逐步升高。城隍庙山门建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歇山式,高大壮丽。山门内力士塑像体魄精壮、上身裸露、形态狰狞。山门的彩绘采用了传统彩绘中的沥粉堆金工艺。一进山门,却顿觉压抑气滞。仅在五米开外,凭空矗立起一座二十多米高的两层四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的阁楼--玄鉴楼。玄者,阴也,黑也,代指冥间;鉴者,镜也,察也,意指洞察秋毫、惩恶扬善。玄鉴楼建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75年),一层平面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属典型的抬梁式结构建筑。其中,斗拱运用形式多样,且出檐深远,是宋、元到明代风格的过渡。是极其典型的城隍文化的建筑。玄鉴楼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基金会评为全球最精美的100处古建筑之一。玄鉴楼东西又有二层歇山式钟鼓楼相傍而建。乐楼紧靠玄鉴楼北侧。戏台又与乐楼南北相连,位于乐楼之北。玄鉴楼、乐楼、戏台分别建于不同年份,但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穿过玄鉴楼和乐楼、戏台,走进二进院落,顿感豁然开朗。院落之北为城隍庙的大殿--显佑殿,东、西各有廊房十七间,与玄鉴楼、显佑殿相连,把院落围成一个矩形。沿乐楼角柱45度方向筑有“八”字影壁。二柱单楼式,单檐歇山顶,柱间施琉璃壁面,壁面饰有麒麟图案。据其题记为明代嘉靖二年烧制。是不可多得的琉璃精品。乐楼回音效果甚佳,据传说清末慈禧太后在北京颐和园修建戏台时,曾派人前来考察其设计特点,作为颐和园戏台的借鉴。北侧是城隍庙的中心建筑—显佑殿。显佑殿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斗拱五踩、单翘单昂,出跳深远,承托着深阔的飞檐翼角。屋顶覆盖着灰色陶质筒板瓦,绿色琉璃剪边,琉璃花脊吻兽,正脊间南北两侧饰有形态各异的八条行龙腾跃于花间,或昂首吟天或回眸凝望,前呼后应,生动逼真。其明间施隔扇门,次间饰棂子窗。后檐明间施双扇板门,四周为厚砖墙护封。显佑殿建筑庄严雄伟,富丽堂皇,凝重中透着灵气,造型之传神,工艺之精湛,实为中国古代建筑之精品。神台上端坐榆次城隍爷“监察司民显佑伯”。显佑伯两边站两个胁侍行“抱册”、“捧印”事。供案两侧站生、死判官和牛头、马面。福、禄、寿、刑、善、恶等六大判官分立在大殿东、西两侧。殿后还摆放着城隍出巡的全套仪仗。显佑殿山墙及后墙上绘制有精美的壁画,山墙为城隍日巡图和城隍夜巡图,后墙为《聊斋志异》中发生在山西的仙鬼故事。显佑殿之后是城隍庙中的第三进院--城隍庙的后院。后院的正面为城隍寝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式建筑。斗拱为五踩单昂。屋顶前坡施孔雀蓝琉璃筒板瓦盖顶,孔雀蓝琉璃脊兽,为清咸丰十年烧造。后坡施灰色陶质筒板瓦盖顶,孔雀蓝琉璃瓦剪边。寝殿神台上塑城隍爷和城隍夫人的坐像,两旁各有胁侍一尊。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东配殿叫元君殿,神台上有女神塑三尊,居中的为子孙娘娘,民间俗称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手抱小子,身背口袋,背袋中装满了小孩。左边为眼光娘娘,俗称“眼光明目元君”,手托一只大眼,象征目明。左边为“痘疹娘娘”,俗称“痘疹元君”。这三位神是道教诸神之中满足世人祈求子嗣并保佑孩子耳聪目明,健康成长的神祗。西配殿叫天缘宫,神台上正中塑着“月下老人”,这一组神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婚姻之神和爱情之神。寝殿与配殿之间,由“八”字形砖雕影壁相连。影壁建于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壁高3.4米,宽6.3米,壁心为大型“二龙戏珠”的图雕,上为“福禄寿”篆书字雕,是不多见的砖雕珍品。西花园位于城隍庙之西,与庙前和衙前广场呼应为一个整体。园内中心一泓秀水,亭、台、湖、桥的分布借助游廊、拱桥、花径、假山、围墙和绿荫如盖的林木,穿插配置,虚实呼应,形成起伏曲折、回环幽深、隐小若大的庭园结构。园内花木繁茂,景色美丽。思凤楼原为县衙东南角建筑,现为独立景点。从任何角度望去,檐角上都似有展翅欲飞的凤凰。西晋苟浪为榆次知县时,因治理有方,政绩卓越,便有了“有凤集于晋魏榆的传说”。宋朝时便有了思凤楼。此楼为三层木构塔式建筑,三叠八角,共有24个飞檐,高达20米,气势十分雄伟。楼基方正,结构对称,造型特殊。三层空间由下而上渐收,斗拱形式各异,体现出强烈的节奏感;檐角组成上翘曲线,使庞大沉重的楼顶,显示出轻快的飞动感;楼中32柱,粗大有力,又使整个楼阁具有坚实的稳定感。榆次县衙,位于东大街西段,是保存完整的县级衙署,有“三晋第一衙”之称,占地2万平方米,始建于宋朝,历史上曾建有5堂26个院落,内有思凤楼、寅宾馆、牢神庙、县丞院等落建筑。整个县衙经历代修茸,石雕、砖雕、木雕艺术品刻工精细、刀法娴熟、生动古朴、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作为古代衙署,布局采用座北朝南、中心对称的形式,主体建筑皆建于同一中轴线上,运用了三进三出、东高西低的传统修造方法,显得层次分明、凝重肃穆、庄严巍峨。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仗、官轿、夹棍以及文化内涵丰富的楹联牌匾。蜡像制作技艺精湛,栩栩如生。正在县衙参观,忽闻晋剧声腔婉转,循声来到酂候祠,台上正有票友演出,虽听不懂唱的什么,但也为传统艺术得以传承而高兴。县衙也有审案表演,不过地点在县衙门外,知县是站着审案,内容与平遥相似。  市楼座落在老城东西南北四街中心,楼体为木质结构,整个建筑严谨庄重,全部装饰绚丽典雅,重檐复屋,四角攒尖,雕梁画栋,饰以斗拱。楼檐四角,如鸟展翅,楼脊宝顶,直插苍穹,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是一座雅致肃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古典建筑。  榆次文庙位于西大街东段,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是榆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棂星门是文庙的大门,始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坐落在1.3米高台上,面阔三楹,琉璃瓦顶,棂星门里,半月形水池是泮池,上面是状元桥,桥北是大成门,通过大成门就是大成殿,大成殿外有28根蟠龙石柱和31根木柱围绕,气势磅礴。进入大殿,中央是儒教创始人孔子,两边是"四哲"和"十二贤人"。  在大成殿后是明伦堂,明伦堂面阔五间,现辟为孔子生平展。文庙还有敬一亭、尊经阁、东西学宫等建筑。凤鸣书院位于西大街西段,是清代榆次县学。书院占地2700平方米,书院呈园林式布局,湖光山色,中间的湖名为砚水湖,占地4800平方米,古建主体为两贤祠和和讲堂、还有六角亭、四角亭、绿花轩、祭坛等。现在是铁将军把门,不让参观,远眺只能看到文昌阁。出西大街,花园街对面是老城遗园。榆次西城门由城门楼和瓮城组成,是榆次仅存的城门和城墙。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7-600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曾是这座古城的一个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瓮城要到老城遗园内才能看到。从老城遗园返回老城西大街,再折向南大街。老城的南北大街是一条古老的商业街。全长1200米,老街商辅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辅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建筑高仅两层,多为砖木结构,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华丽高洁。老街的店辅字号,文化色彩甚浓,体现了当年晋商的特点,其中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有“北谦亨”,“大隆号”,“祥记公司”等,其商品制作,陈列,经营,至今古风犹存。南端门楼有过街天桥相连,下面铁门紧锁,隔铁门可以看到清虚阁。在东大街南侧,参观了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其占地面积4100多平方米,馆内收集陈列有瓷器、钱币、家具、字画、服饰、鼻烟壶、茶具、酒具、民间工艺品、奇石、根雕、石木、砖雕等十几个文化系列的藏品。藏品数量近万件,很多藏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只可惜时间有限只能走马看花一番。出榆次老城,“榆次老城”牌楼对面就是901车站终点站,3元,到太原火车站。首先去火车站售票处,买了第二天晚上去大同的火车票,1676次,中铺,97元。住太原铁路招待所,50元/双人间,卫生、浴室公用,公共浴室水很好,只是不在同一层。带早餐,不过时间赶不上,没享用过。边上有洋快餐,德克士,与肯德基类似。要了份套餐,其他都没什么特别,但薯条很咸,仔细覌察才发现外面有一层细盐。山西人吃咸真利害,洋快餐也入乡随俗了。记得在壶口吃刀削面,曾要求仅放一半盐,结果还是咸得受不了。照片:1. 祁县老街、2. 渠家大院门口、3. 渠家大院、4. 榆次,城隍庙,山门、玄鉴楼、鼓楼、5. 城隍庙,山门,力士、6. 东大街,前为思凤楼,后为市楼、7. 县衙仪门、8. 文庙,大成门、9. 西城门、10. 榆次老城,南街门楼及清虚阁、城隍庙,山门,力士,榆次,城隍庙,山门、玄鉴楼、鼓楼,渠家大院,渠家大院门口,祁县老街后为市楼前为思凤楼东大街榆次县衙仪门大成门文庙西城门南大街门楼及清虚阁榆次老城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destguides/journals/AllSingleJournals.aspx?Writing=130103650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