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柬埔寨,柬埔寨系列游记一(续)(车专贝占) |
[游记]柬埔寨,柬埔寨系列游记一(续)(车专贝占) |
2008-07-01 sina.com.cn |
柬埔寨,柬埔寨--系列游记一(续)(车专 贝占) 2006-03-01 13:51:37 大中小 转自《自游族》网,原文链接。 柬埔寨,柬埔寨--系列游记一 2006-2-21 清早起来,艳阳高照。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宾馆楼下同司机会合。今天上午去参拜大吴哥城的遗迹。一路上我翻看着LONELY 大吴哥城被河流所围绕,破败的城墙内密林成荫,最为世人所知的就是古城南面那七尺高的城门,城门之上是精雕细刻而成的昔日国王面容,四个巨大的国王脸部雕像面朝四方,嘴角带着迷人的微笑。而通向城门的甬道两侧,则是神态各异的佛头和金刚石雕。也许,当初建造者的本意,是希望佛祖与金刚保佑拱卫这座王城,只可惜这大河环绕的王城没繁盛多久,就消逝在那片密林之中,好像秘鲁的马丘比丘,几百年后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世人重新发现。关于这座王城的身世,有无数的研究和猜测,但真正的历史,恐怕只有那千百年来一直流动的河水和石桥上那些沉默庄严的佛头与金刚方能了解吧。 自从头一天在巴肯山上见到那破败的神庙之后,不知怎么,我一直觉得在这种表面的破败之下,隐含着一种历史的厚重。这种巨石垒成的神庙,每一块都精雕细琢,没有艳丽的装饰,没有金碧辉煌的壁画,尽管不像在泰国随处可见的佛庙那样金光闪闪,但却更加的包宝像庄严。也许内容上的宏大神圣远比形式上的精美更能触碰到人心中被日益尘封的那点佛性与善念。 在我的心目中,历史上信仰佛教的国王都应该是沉静安详的,可是修建了这座伟大王城的苏雅瓦曼七世却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他的先祖们开疆拓土,占领了如今的泰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大部分地区,王国版图几乎包括了整个东南亚。在王国鼎盛之时,他的先祖建造了吴哥窟,可惜世事难料,好景不长,很快越南中部的游牧民族就攻入了吴哥,烧杀劫掠,毁灭了这座城市。随后被放逐的苏雅瓦曼七世率大军卷土重来,赶走了王国内部的叛乱者。志得意满的国王决心用巨大的石块来记录自己的这一伟大胜利,于是,在原有吴哥王城的遗址上,重新修建了大吴哥城。宽阔的护城河环绕之中,是巴戎寺,塔布笼寺,圣剑寺等一系列让后人瞠目结舌的高棉文明的标志性建筑,也向世人昭告着国王作为统治者,击败游牧民族的自豪与荣耀。 在横跨护城河的甬道上,我注意到了石头栏杆的一端的雕像,奇特而又精致。一个金刚,双手环抱着一条长长的七头巨蛇,蛇头高高扬起,凶狠异常。我只知道这条蛇叫Naga,是神蛇,可是当时却搞不懂为什么有这样的雕像,直到后来在吴哥窟看到那幅著名的“搅动奶之海”的浮雕描写神魔各执巨蛇一端角力,搅动奶之海,以争夺海水中提炼出的长生不老物质,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吴哥王城周遭的每一个雕塑,每一个佛像,每一个浮雕,都与几大印度史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明就里的走马观花,当然可以,但却少了很多乐趣。像这个NAGA与金刚的雕像,在吴哥地区很多佛寺神庙里都可以见到,在伟大的吴哥窟,长长的蛇身更是直接作为神庙的护拦,弯弯延延,贯穿整座神庙,可谓一景。 进入城门,又是古木参天,坐在摩的上任司机一路奔驰。在林荫路上左转右转几次之后,我是完全迷失了方向感,也忘了过了多久,我们的司机回过头来说,巴戎寺到了。 2006-2-22 巴戎寺-BAYON TEMPLE 54座高耸佛塔,每座塔的四周均有微笑的脸庞,216个微笑脸庞共有72种表情,寺庙墙壁上满是飞天雕刻...这就是来巴戎寺之前我在LP上恶补的背景资料。不过当时对这些枯燥无味的统计数据并没有直观印象的我,从走近巴戎寺的那一刻起,手中相机的快门就一直没有停下来过。 进入庙门,首先要穿过斑驳石柱组成的回廊,岁月久远,但石柱上雕刻的飞天神女却仍依稀可见。在散落各处的巨石间留连,欣赏着墙壁上精美的壁画浮雕,感叹于清晨的光线与这些石柱之间契合的光影营造出的那种厚重沧桑氛围,不知道当年巴戎寺完好之时,这些石柱之上承载着怎样的奇观;猜测着那些散落巴戎寺四处的雕花巨石,原本的寓所究竟在何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c09a010002ho.html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